这里不仅荔枝甜,文明乡风更是甜进心坎
打卡文明实践特色阵地③
荔林掩映间,白墙黛瓦的岭南风格民居错落有致,夜市的烟火气与文艺表演的欢笑声交织,这是茂名高州市根子镇柏桥村的日常图景。
作为“中国荔枝之乡”的核心村落,柏桥村以荔枝产业为根基,通过培育文明风尚、丰富文化供给、推动德治引领,更以柏桥大舞台、柏桥讲堂为重要载体,让文明乡风成为乡村振兴的“精神引擎”,走出了一条乡风文明与产业振兴同频共振的发展之路。
以环境之美与德治之力厚植文明土壤
“村民原来挣了钱就盖楼,村里缺少规划。”柏桥村驻村第一书记何霞说,为了说服村民接受规划设计,村委干部刚开始没少费口舌。第一批改造房屋建好后,村民发现新房既美观又舒适,美化自家农房逐渐成为了自觉行动。
近年来,柏桥村以美丽庭院建设为抓手,推动村庄颜值与内涵同步提升。吴美玲十年前嫁到柏桥村,目睹了村子一天天变美变富:“住在家里,开门可见绿,开窗可摘荔,走出家门一路都是风景。”退休返乡的何光将自家院子打理得干净利落,硬底化的地板搭配盛放的果树,成为充满烟火气的美丽庭院典范。
2024年,柏桥村被广东省妇女联合会、广东省农业农村厅评为“广东省美丽庭院村”,整齐划一的民居、通畅整洁的村道,配套完善的便利店、民宿,既留住了村民,更吸引着游客。
文明乡风,不仅体现在硬件,更体现在软件。近年来,柏桥村创新开展“十星文明户”评比,以爱党爱国、环境卫生、孝老爱亲、兴业致富等为核心指标,由村民互评打分,让群众成为文明评议的主角。何光因义务教村里小孩打乒乓球、热心邻里事务,其家庭获评“十星文明户”,他带动的乒乓球运动还让根子镇女乒夺得高州市第十二届运动会成年组女子团体第二名。
村里环境越来越好,不少年轻人也选择回到家乡创业。在他们的带动下,电商、荔枝深加工、荔枝文创等产业渐次发展,整个村互帮互助、共同致富的文明风气也愈发浓厚,村集体收入实现年年增长。
以特色平台激活文明实践活力
每当夜幕降临,柏桥大舞台灯光璀璨,忙碌了一天的村民们聚在一起,随音乐跳起广场舞,孩子们或围在一起玩耍,或偎在母亲怀里撒娇,乡村生活惬意而舒适。
柏桥大舞台是村民家门口的“文化会客厅”,这里好戏连台、暖意融融。2024年新春“聚力‘百千万’之乡村之光”首站活动在此启幕,“魅力茂名·好心戏台”系列演出轮番登场,本土粤剧、广场舞、山歌对唱等节目轮番上演,让村民在欢声笑语中增进情感联结。2025年3月,广东省“百县千镇万村”系列赛百县拔河比赛启动仪式亦落址于此。舞台周边的夜市同步升温,村民摆摊售卖荔枝干、龙眼蜜等农特产品,游客驻足品尝美食,文化热闹与经济活力相得益彰。
更具影响力的柏桥讲堂,成为文明传承与致富赋能的“思想熔炉”。自2023年5月揭牌以来,这里累计举办培训超1300场次,培训学员超7万人次,吸引全国60余万名党员干部群众观摩学习,2024年更入选全国基层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案例。
柏桥讲堂以荔枝园为现场课堂,邀请“农民讲师”传授种植技艺,组织合作社社长分享致富经验,“百人课堂”让新农人、村干部在思想碰撞中找准发展方向。与北京大学、中山大学等高校的联学共建,更让高校师生走进乡村,将学术智慧转化为发展动能。从荔枝种植技术到乡村治理经验,讲堂传递的知识与理念,让文明乡风有了坚实的内涵支撑。
如今的柏桥村,柏桥大舞台聚民心、柏桥讲堂育人才,文明乡风不仅扮靓了乡村“面子”,更夯实了产业“里子”。这里的实践证明,文明乡风既是乡村的精神旗帜,更是产业兴旺的助力器。
编者按: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锚定文化强国建设目标,明确提出提升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近年来,广东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聚链成圈,文明新风沁润人心。南方日报、南方+推出“打卡文明实践特色阵地”全媒体系列报道,讲述文明实践赋能高质量发展故事,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实践提供精神力量。敬请垂注。
采写:南方+记者 汪棹桴
摄影:南方+记者 张冠军
剪辑:南方+记者 金镝
设计:程子宜
统筹:尚黎阳 祁雷 张由琼 刘子葵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