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2026年经济财政施政方针公布,六大工程促澳琴融合

作者 黄天儒 2025-11-25 15:46

推进“澳琴人才卡”计划、研究增设直接连通澳琴的新通道、支持以“一节两办”模式举办国际微短剧节......11月24日,澳门立法会辩论2026年经济财政范畴施政方针,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经济财政司司长戴建业在引介时指出,2026年是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下称“合作区”)第二阶段建设的关键一年,澳门必定牢记开发横琴的初心,配合“促进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领导小组”的工作部署,强化澳琴统筹协调,全力推进合作区第二阶段建设。

根据施政方针,2026年合作区将着力打造六大重点工程,提升区域联通与协同发展能级。

一是构筑国际教育高地。澳琴国际教育(大学)城将依据统一布局、协调设计、开放共享原则分期建设,优先拓展澳门公立高校发展空间,深化校企合作与理工类学科、交叉学科建设,2026年重点推进大学城一期筹备。

二是拓展航空物流枢纽功能。依托横琴空间优势,建设澳门国际机场前置货站,将航空打板、安检等环节前置至合作区,争取2027年投运,并协调好合作区物流中心的建设及运营工作,打通“大湾区—横琴—澳门”物流通道,共建珠江西岸国际航空运输枢纽(港)。

三是加速交通互联互通。推进广珠(澳)高铁横琴段及高铁站至口岸接驳线建设,同步完善周边场站与市政道路配套,开辟澳琴外联新通道。

四是强化中葡经贸平台作用。做实中国—葡语(西语)国家经贸服务中心,促进多领域合作,引导经贸企业、专业服务机构集聚,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助力内地企业“走出去”与国际资本“引进来”。

五是推动产业协同创新。推进琴澳创新产业园建设,为澳门相关企业预留空间,促进工业一体化;提前启动招商,瞄准优质项目。

六是通过商业办公楼宇收储改造,盘活空置资源,吸引文创、高教、大健康、高新科技等企业或机构集聚,并探索“商改住”“商改保”,增加人才房与保障房供应,做好安居补位。

施政方针同时明确,将深化澳琴产业协同。包括推动旅游会展融合,共建“一程多站”跨域精品旅游线路;推广“澳琴·会展”品牌,合力竞投国际会展活动;整合澳琴资源优势,打造微短剧拍摄基地,支持以“一节两办”模式在合作区举办国际微短剧节;提升商业氛围,支持澳资餐饮企业及跨境电商企业在合作区发展;创新中医药大健康产业链,推动中医药产品研发与生产转化;参与完善EF账户体系,吸引持牌资产管理机构及私募基金管理人落户澳门,扩大澳门元、人民币双币种收单业务的试点范围。

在营商环境与人才高地建设方面,将持续开展澳琴联合招商,加快商事流程跨境通办,支持澳门中小企业与青年创业。加强企业与人才配套,完善住房、教育、医疗等服务,落实合作区第二阶段人才工作行动方案,推进“澳琴人才卡”计划,为持卡人及其家属在就学就医、住房保障、创新创业、通关便利等方面提供充分保障。

民生保障方面,将健全澳门青年就业支持体系,完善合作区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推动合作区“澳门子弟学校”建设,力争2026-2027学年开办中学教育;便利澳门居民就医用药,支持广医一院横琴医院建设国家“三甲”并与国际接轨;促进澳琴文体融合与养老跨境服务。

此外,合作区将强化基础设施“硬联通”与规则“软联通”。一方面,优化智慧口岸建设,研究推进“联合一站式”车道升级,实现“免刷证”通关;推进澳门大学横琴校区新型智能化口岸建设,并研究在合适地点增设直接联通澳琴的新通道,推动“横琴单牌车”北上政策分批有序实施。另一方面,修订社保、央积金,以及出入境管控、逗留及居留等相关制度,以进一步便利澳门居民在合作区生活、工作和就业,提升通关与贸易便利化水平。值得关注的是,2026年将持续完善合作区体制机制运作,优化调整执委会工作机构职能,强化人员配置,面向澳门居民招聘员额制工作人员,深化澳琴公务人员交流。

撰文:黄天儒 梁涵 李宇航

编辑 蔡如意
校对 刘珺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