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入选“国字号”品种名录,阳春白鹅有何特别?

作者 巫雅柠 2025-11-27 19:01

02:27

全省五大鹅种,阳江独占其二,分别是阳春白鹅与黄鬃鹅,两鹅种均位列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名录,与汕头狮头鹅、清远乌鬃鹅、江门马冈鹅共同构成广东鹅业的核心品种。

以阳春白鹅为主题的摄影作品《鹅司令》入选第十二届全国农民摄影大展。李伟珍 摄

以阳春白鹅为主题的摄影作品《鹅司令》入选第十二届全国农民摄影大展。李伟珍 摄

日前,阳春白鹅因入选第十二届全国农民摄影大展的作品《鹅司令》走红。暮色中,马兰村田埂上的养鹅人赶着白鹅踏浪而归,洁白羽翅映着晚霞的灵动画面,让这只田间家禽走进全国视野。

循着摄影作品的足迹,近日,南方+主播走进阳春市岗美镇晖腾鹅养殖场,探寻这只白鹅的独特魅力。

“我们能有今天的规模,核心是守住了阳春白鹅的‘好底子’。”阳春市岗美镇晖腾鹅养殖场负责人吕世崧有20多年的养殖经验,他一边带领笔者参观种鹅舍,一边感慨。

2025年4月,晖腾鹅养殖场被正式认定为广东省阳春白鹅保种场,10月正式入选省级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名单,这里承载着保护和提纯这一优良地方品种的重要使命。而阳春白鹅的独特魅力,根植于其深厚的历史积淀与优良的品种基因。早在唐代,阳春一带就有养殖鹅的记载,因白鹅兼具南方鹅肉质细嫩、生长迅速和北方鹅羽用价值高的双重优势。2023年6月,阳春白鹅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认定,正式跻身“国字号”品种名录。

在养殖方面,阳春白鹅早就告别“靠天吃饭”。 “以前养鹅靠经验,现在靠科学。我们通过谱系记录、选优汰劣,让白鹅的体型、生长速度和繁殖性能都保持稳定优势。”吕世崧介绍。

经过多年培育,阳春白鹅100日龄即可出栏,比普通鹅种提前约20天,料肉比更优,显著提升了养殖效益。 “目前,基地饲养种鹅1.2万羽,形成了稳定的核心种群。保种不是守旧,而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吕世崧指着一群绒毛洁白的雏鹅说,正是守住了品种纯度,阳春白鹅的鹅苗才一直以来深受海南、贵州、安徽等地客户的喜欢,仅销往海南的鹅苗每年就达350万至500万羽。

“白鹅一身是宝,其雪白柔软的羽毛也价值不菲,最高峰时一只鹅的羽毛能卖40元,其中正羽单根售价达7元。”吕世崧补充道。

走进晖腾鹅养殖场的孵化车间,6台大型鹅蛋孵化机整齐排列,37℃的恒温环境中,每台机器满满装载着6500枚鹅蛋,氤氲水汽里,生命的律动清晰可闻。

“这是我们的‘育苗中心’,采用全自动恒温恒湿系统,鹅苗成活率稳定在90%以上。”吕世崧自豪地介绍,养殖场建立标准化孵化流程,每三天会换一批鹅蛋装机,年孵化能力达500万羽。

技术革新不仅体现在孵化环节,更贯穿养殖全过程。“我们每天朝九晚五是固定的喂鹅时间,鹅的饮食可大有讲究,七成是谷物,再搭配饲料和自己调配的发酵草。”吕世崧分享了他的养殖秘诀。

摒弃传统鱼塘、河流养殖的粗放模式,养殖场创新推广半开放式小水池养殖、旱养等绿色技术,让养殖更高效环保。

“以前养鹅靠河流,粪便污染水体还不好收集;现在小水池养殖,鹅的活动空间可控,粪便能集中处理,既保护水资源,又能变废为宝。”吕世崧带领笔者来到养殖区,只见每个鹅舍配套独立小水池,水面洁净,鹅群悠然戏水,周边林地作为运动场地,植被茂盛。这种模式既改善了养殖环境,更提升了鹅肉品质,让阳春白鹅保持鲜嫩无膻的特点。

此外,该养殖场研发的“阳春白鹅反季节繁育技术应用示范”项目荣获阳春市2018年度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打破了传统养殖“夏淡冬旺”的季节限制。

“以前冬天鹅苗供不应求,夏天却没货;现在通过温光调控等技术,实现四季均衡供应。”吕世崧说,这项技术有效稳定了市场供应和养殖收益。

“单飞不如抱团”,如今晖腾鹅养殖场带领250多个养殖户走出了一条“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抱团发展之路。送种苗、教技术、保收购,把小农户串成大产业。现在阳春市年出栏肉鹅100万羽,销售额达1.8亿元,每年带动乡亲增收超5700万元,知名度一路“狂飙”。

“我们要让这只‘国字号’鹅不仅飞向全国,更能带动更多乡亲增收致富。”吕世崧的话语中满是信心。

这样又萌又能“吸金”的“宝藏鹅”,你爱了吗?

撰文/视频/图片:巫雅柠

编辑 羊建溶
校对 罗健鹏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