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线日本问题专家:若高市不更改错误立场,日本将四面受敌

南都即时 2025-11-20 14:49

“高市作为首相的存在本身才是日本的存亡危机。”日前,有观点指出,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推行的鹰派政策,实则是在“蓄意加剧紧张局势”。上台不到两月,她便发表涉台错误言论,罔顾法理和历史事实,一系列言行危害地区稳定、祸及日本自身。

除涉台错误言论外,高市所谓提前增加防卫费开支、着手推进修改“安保三文件”、设立“国家情报局”等举措,也遭到日本国内政要的批评。如何解读她企图塑造政治辨识度、成为“麻烦制造者”的恶劣手段?如何理解她为“讨好”美国,将东亚地区安全卷入地区冲突隐患中的言行?

11月19日,南都N视频记者连线了青年日本问题学者、辽宁大学日本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陈洋。他指出,若高市坚持“台湾有事”可能构成日本“存立危机事态”的错误立场,其影响将波及多领域,呈连锁反应。日本将陷入四面受敌困境,亚太信任度持续崩塌。

高市早苗。

高市早苗。

“短命”政权风险持续累积

南都N视频:高市早苗所谓“存亡危机事态”具体指什么?你如何评价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所创造的这一概念

陈洋:2015年7月,日本国会强行通过了安倍晋三政府提交的旨在解禁集体自卫权的新安保法案。新安保法案规定,在“存亡危机事态”之际,日本可行使集体自卫权,而所谓“存亡危机事态”的定义是:“与我国有密切关系的他国遭到武力攻击,因此威胁到我国的生存,从根本上颠覆了我国国民的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的明确的危险事态。”从本质上来说,解禁集体自卫权,是为了松绑日本宪法对日本扩军和自卫队海外行动的限制。

高市早苗将“台湾有事”强行与日本“存亡危机事态”绑定,显然是偷换概念——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并非主权国家,完全不符合该概念中“与日本关系密切的国家” 这一核心前提,本质是借该概念为干涉中国内政寻找借口。

“存亡事态危机”这一概念绝非单纯的安全政策表述,而是安倍政府推动日本突破战后军事束缚、实现对外军事扩张的关键话术工具,具有极强的目的性和危害性。安倍创造该概念的核心诉求之一,是推动日本从“经济大国”向“政治军事大国”转型。

而这一概念也成为后续日本右翼的“政治遗产”,如现在的高市早苗就借其渲染区域紧张,配合美国的印太战略,同时为日本提升防卫预算、研发进攻性武器寻找正当性,加剧了地区局势的动荡。

陈洋。受访者供图

陈洋。受访者供图

南都N视频:如果高市坚持其错误言论,你认为她是否可能迎来再一次的短命”政权预言?日本在野党的反对意见,是否可能通过有效的举措撼动高市的领导地位? 

陈洋:短期内,高市早苗政府“短命”可能性低,但长期“短命”风险持续累积。

日本多方发布的民调显示,高市早苗内阁的支持率较上月(10月)有所上涨。日本方面有些解读认为,发表对华挑衅言论成为刺激高市内阁支持率的动力源泉。但事实显然并非如此,这样的解读完全是一种短视的主观判断。

一来,日本新一届政府成立后,往往与民间社会存在“蜜月期”,内阁支持率通常会在短期内保持相对较高水准。高市内阁成立还不到两个月时间,其支持率有所提升是符合战后日本政治规律的。因为日本民众对新内阁、新首相有期待,所以即使高市内阁在内外施政方面没有太突出的成果,抑或成为“麻烦制造者”,其内阁支持率也不会迅速滑落。

二来,高市发表涉华挑衅言论,能在短期内打造所谓“对华强硬”政治人设,获得包括右翼保守势力、反华势力的支持,进而提升内阁支持率。但长期而言,肆意破坏对华关系最终必将反噬自身。

以日本旅游业为例,中国游客是日本旅游业的重要支柱。如今,日本旅游业及相关就业岗位已遭受到明显冲击,今后,其他日本各行各业的人士将会逐渐感受到中日关系交恶所带来的现实影响,进而逐渐拉低高市内阁的支持率。

换言之,高市早苗通过发表对华挑衅言论,确实在短期内刺激了内阁支持率的提升,但从长期来看,随着中日关系下行所带来的具体现实影响,高市内阁的支持率势必会被拉低。高市在短期内打造出了“政治强人”的人设,但日本民众才是长期的真正受害者。

此外,高市的执政根基比较脆弱。若再因错误言论激化矛盾,很可能进一步失去中间派的支持。她主张的修宪强军、提升防卫预算等,也始终面临日本社会对 “重蹈战争覆辙” 的担忧,长期坚持这类路线,极易引发更大规模的民众抗议。

民众在日本广岛和平纪念公园举行反战集会。新华社发

民众在日本广岛和平纪念公园举行反战集会。新华社发

“包含讨好美国的目的”

南都N视频:你如何看待高市提前增加防务费开支、设立国家情报局、着手推进修改“安保三文件”等鹰派政策?有观点认为,这些政策可能是在讨好美国总统特朗普。

陈洋:高市早苗首相上台后迅速推出的鹰派政策系列,可以说是高市打造作为“安倍接班人”风格的延续。这些政策一方面有现实战略价值,但也存在显著风险。

比如,高市设立“国家情报局”就是为了整合日本情报体系碎片化现状,提升对网络间谍和外国影响的防御。而放宽武器出口原则,则是为了刺激本国军工产业发展,打造日本新的经济增长支柱,减少对美国的依赖。

但这些做法也存在显著的现实风险。比如,在日本国债规模超过GDP的250%以上的背景下,提前将日本防卫费提升至GDP的2%以上,其新增的额外防卫开支势必会挤压日本民生领域的预算,削减社会福利,引发民众不满。

日本东京街头的电子股指显示屏。新华社发

日本东京街头的电子股指显示屏。新华社发

再如,推进修改“安保三文件”的动作也招致日本国内和平力量与国际社会的警惕。日本作为二战战败国,其军事战略的激进调整引发了周边国家对军国主义复辟的担忧。特别是日本国内不少学者也批评,这种修订本质是为干涉他国内政寻找借口,违背和平发展的主流意愿。 

高市上台后的一系列做法,确实包含了讨好美国的目的。

一方面,应对“同盟不确定性”。特朗普政府一直要求盟友承担更多防卫开支。高市及自民党保守派的激进政策,可以被视为向美国证明日本是 “可靠且积极”的盟友,愿意投入巨额资金和承担责任,从而防止美国未来可能出现的“离岸平衡”或“抛弃同盟”的倾向。

另一方面,确保日本长期战略部署稳定执行。提前落实这些政策,可以确保日本在安全领域的战略突破(如反击能力)在任何美国政府上台后都已成为既成事实,难以逆转。

日美关系将从传统的“保护者与被保护者”向“平等合作的伙伴”转型,日本将在印太安全事务中扮演更积极、更主动的角色。

驻日美军普天间基地。新华社资料图

驻日美军普天间基地。新华社资料图

南都N视频:之前你曾提到“安保三文件”应该会持续成为日方的领导准则,为何高市会在此时提出修改意见,甚至罔顾广岛或冲绳等地的反对?

陈洋:高市的执政根基本就脆弱,而“安保三文件”的修订可成为她塑造政治辨识度的关键抓手。 

2022年的版本由岸田政府主导,高市通过修改这一核心文件,既能摆脱前任政策的束缚,打上自身鹰派印记以争取自民党内右翼和保守派的支持;还能转移国内对其执政能力不足、丑闻等问题的关注,将舆论焦点引向安保这一敏感议题,以此凝聚保守阵营的向心力。 

至于广岛、冲绳等地的反对声音,其实有着深厚的民意和历史根基。

广岛作为原子弹爆炸受害地,民众对核武器有着天然的恐惧与抵触,坚守“无核三原则”是当地的普遍共识;冲绳长期承担驻日美军基地带来的安全隐患与民生困扰,对强化军事联动、引入核相关风险的政策本就高度警惕。 

但在高市看来,这些地方的反对声音属于“局部民意”,相较于她绑定日美同盟、争取党内右翼支持的核心诉求,分量不足。她试图以首相的行政主导权强行推进修改,认为通过强硬姿态能压制地方异议。此外,她或许也心存侥幸,觉得可以通过后续政治博弈或利益让步缓和地方矛盾,因而选择暂时罔顾这些反对意见。

民众在日本广岛和平纪念公园举行反战集会。新华社发

民众在日本广岛和平纪念公园举行反战集会。新华社发

“日本陷入四面受敌困境”

南都N视频:如高市坚持立场不变,未来影响还将波及除经济以外的哪些领域?

陈洋:如果高市早苗首相坚持其“台湾有事”可能构成“存立危机事态”的立场不变,中日关系紧张将超出经济范畴,波及外交、安全、文化、科技等多领域。这些影响将呈连锁反应:短期以外交摩擦为主,中期可能固化为结构性互疑,长期或影响亚太地缘格局。

在外交领域,日本陷入四面受敌困境,亚太信任度持续崩塌。目前高市的激进言论已引发中、俄、朝、韩四国集体批评,若立场不改,高市外交困境将进一步加剧,日本在东盟等区域组织中的话语权也会因周边大国的反感而被削弱。

在安保防务领域,日本加速强军扩武,埋下地区冲突隐患。高市的鹰派立场核心诉求之一是推进日本军事 “正常化”,若坚持该路线,将彻底打破东亚地区军事力量平衡。一方面,她计划提前实现防卫费占GDP2%以上的目标,还推动采购美制 “战斧”巡航导弹等,这类举动会迫使周边国家针对性强化国防力量,引发区域军备竞赛。

另一方面,其试图修订“安保三文件”、扩大自卫队行动权限,甚至暗示武力介入台海,会让日本自卫队逐渐突破“专守防卫”的束缚,从“防御型”向“进攻型”转变。而这种军事扩张缺乏明确的风险管控边界,一旦在台海、东海等敏感区域出现突发摩擦,极易因误判引发局部冲突,将日本卷入原本与其无关的军事对抗中。

在政治领域,执政联盟瓦解风险加剧。高市的执政基础本就脆弱,其强硬立场会进一步动摇自身政治根基。当前自民党与日本维新会的联合执政席位在众参两院均未过半,且日本维新会的“阁外合作”属于可随时终止的临时合作,若高市的鹰派政策引发大规模社会抗议,日本维新会为自保很可能选择退出合作。

同时,她任用涉“黑金”丑闻的议员担任要职,已引发日本民众广泛反对,若再因强硬政策激化矛盾,在野党会借势在国会发起更多质询和弹劾动作。重大法案推进本就举步维艰,后续修宪、增加防卫预算等提案大概率会在国会遭遇顽强阻击,导致高市政府治理陷入停滞,甚至可能提前触发大选,使日本政坛陷入新一轮动荡。

出品:南都即时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肖玥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