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科青年“打卡”南社古村,助非遗“上热搜”

作者 丘想明 2025-07-22 06:30

连日来,广东科技学院“南社古韵”突击队赴东莞茶山镇南社古村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围绕非遗传承与乡村振兴主题,通过实地调研、多元宣传等方式深挖非遗价值,以青春力量赋能古村落活化,为“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注入文化传承新动能。

实践中,团队与茶山镇南社村党委开展专题座谈,围绕古村落保护、文旅融合等议题展开深度研讨,共谋古村活化图景。

南社村高度认可团队设想,并坦诚指出当前发展痛点。队员们和指导老师结合专业视角建言献策,在思想碰撞中探索传统村落可持续发展路径。

在省级非遗“绸衣灯公”传承基地,队员们拜访传承人李翠薇,深入了解这项古老技艺的历史并亲身体验核心制作流程。

在体验过程中,队员们不但见证了泥胎蝶变为华彩灯公的神奇诞生,李翠薇老师“做人也好,做‘绸衣灯公’也好,都要有心有骨”的匠人精神,更让他们深刻感受到非遗传承的当代价值。

在南社古村莞香馆内,团队以“莞香”为引,沉浸式体验篆香文化。袁绮华老师带领队员们学习“莞香”历史渊源及其承载的文化内涵,通过借助特定工具制香、品香等,感受非遗传承温度,领略“莞香”独特魅力。

在此次实践中,团队成员分工明确,摄影组、宣传组、调研组、后勤组各司其职,高效协同。团队在南社古村用镜头细致捕捉百年古村的岁月留痕,深入调研其历史与现状,共回收有效问卷1360份,撰写的8篇推文和6篇新闻稿,总浏览量超3.9万+,实践活动成效显著。

广东科技学院“南社古韵”突击队以青年视角挖掘南社古村800年历史文脉,有效提高了“绸衣灯公”等非遗项目的知名度,为乡村振兴写下与非遗共生的生动注脚。

南方+记者 丘想明

通讯员 詹珂儿


编辑 黎晗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