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镇服装产业如何破局?海丰县纺织服装产业代表联络站在行动

作者 陈欣欣 2025-07-18 10:36

如今,人大代表联络站正在海丰县上演“升级版”——从街坊邻里的“意见收集箱”,升级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强劲“发动机”。

海丰县公平镇纺织服装产业,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发展至今,高峰期拥有上千家服装厂,工业总产值占全县五分之一,2022年规模以上服装业产值高达22.9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85%以上。然而,近年来受制于营销渠道狭窄、产销脱节、数字化水平不高等瓶颈,企业数量与产值出现下滑,传统产业亟须破局。

2023年5月,海丰县纺织服装产业人大代表联络站在公平镇百斯盾大楼应运而生,旨在搭建代表履职平台,凝聚业界力量,破解发展难题,为产业转型升级注入新活力。

联络站成立后,人大代表积极履职,不但在站内交流研讨,还经常外出学习取经;县人大常委会领导多次深入调研,与驻站代表共商发展对策,强调要推动联络站常态化、规范化运行,聚焦产业转型升级,力促重点项目落地。

联络站充分发挥政企沟通桥梁作用,精准传递镇政府“党建+产业发展”战略部署,同时深入收集企业在原料、技术、市场等方面的实际困难,推动产业振兴指挥部动态优化政策,积极反映企业诉求,助力强化与珠三角城市的产业协同。

作为公平镇人大代表和驻站代表,黎牧瑞凭借其从技术骨干到管理者的丰富行业经验,积极投身联络站工作。在他看来,联络站的核心价值在于搭建高效沟通平台,既能让代表深入了解企业痛点,也能精准传达政府政策与规划。

成立以来,黎牧瑞与其他代表积极行动,跟随镇政府“暖企服务队”走访企业,解决实际难题:针对企业数字化转型困惑,联络站引入技术资源,组织物联网等技术学习,降低技改门槛;把握电商发展机遇,联动资源开展直播直销培训,助力“源头好货”直达消费者。

为推动产业集聚,公平镇人大组织代表调研并协调资源,为南部新型产业园建设出谋划策,促进高效落地。代表们多次参与调研,跟进征地进展、环评申办,并反映企业对入园的期待与顾虑。目前产业园已完成征地81万平方米,计划整合200多家企业集中入园,为“抱团发展”奠定基础。

在推动产业发展的同时,联络站人大代表牢记“联系群众”职责,常态化开展“入户联心”活动,慰问困难群众并宣传产业发展利好政策,如产业园就业前景、电商发展红利等,在与群众交流中收集意见建议,助力政府优化工作。经过各方努力,公平镇纺织服装产业呈现积极态势:2024年电商服装订单量突破30万套,组织50余家企业参加希音电商推介会并赴广州、深圳等地学习交流;全镇规上服装产值达17.29亿元。尽管仍面临自主创新能力弱、产业断链、电商起步晚等挑战,但产业发展信心显著增强,方向更加明晰。

未来,联络站将继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为产业转型升级和镇域经济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南方+记者 陈欣欣

通讯员 卢燕雪 蔡若冰

编辑 李恺莉
校对 蓝淑茹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