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广州市2025年优化营商环境重点任务及措施清单》正式出台。《清单》聚焦市场环境、法治环境、投资贸易环境、政务服务环境四大关键领域,部署30项年度重点任务,并细化列出105条具体措施。
市场环境方面推出34条措施,核心在优化市场准入、维护公平竞争、降低运营成本、提升中小微融资服务、引导金融资源向科创领域倾斜、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与运用。
法治环境方面推出18条措施,着力规范涉企检查、清理涉企收费、提升执法质效、优化法律服务。如提出加快推动《广州市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条例》落地。
投资环境方面制定20条措施,重点提升制度型开放水平、增强南沙自贸区能级、吸引外资、护航企业出海、优化跨境贸易便利度。
政务服务环境方面,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关键环节(登记、审批、用电、纳税等)及“高效办成一件事”、畅通政企沟通,提出33条措施。如提出市政务和数据局负责、各区政府要牵头在市、区政务服务中心设置“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受理、协调解决企业复杂、疑难问题。
记者梳理发现,年度清单有三大亮点彰显改革深度。
一是聚焦企业“有感”服务。清单突出经营主体获得感,如优化全市“21+8”条重点产业链市场准入服务,进一步规范相关企业注册登记需要办理的全流程审批事项,梳理形成经营主体注册登记要件“一张单”,实现“全市统一、一单尽列、单外无单”。创新“政策找人”产业政策精准触达模式。依托“穗政通”平台全量归集各部门新出台或更新调整的产业政策,形成产业政策“画像库”。常态化推行“拿地即动工”模式,对暂未供地且有快速开工需求的企业投资项目,在企业自愿诚信、协同推进的前提下,允许且保障企业进场进行地质勘探等工作。
二是针对企业核心关切的成本问题,清单提出精准“降本增效”措施。推动知识产权海外侵权责任险规模化、常态化,降低企业海外维权成本;发挥市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作用,促进银企对接;探索设立100亿元未来产业科创基金和200亿元产业发展基金,引导耐心资本投向早期、长期硬科技项目;开展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整治,更新并公示收费清单,多管齐下减轻企业负担。
三是强化试点示范引领。针对改革难点与企业关切点,清单部署10余项试点:深化国家数据知识产权试点,释放数据价值;推进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境内投资试点,便利境外资本境内投资;深化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加速科技、专业、健康医疗、电信等重点领域开放政策落地,力求以点上突破带动全市营商环境整体提升。
此次清单公布旨在深入贯彻国家及广东省优化营商环境决策部署,落实广州市“干部作风大转变、营商环境大提升”专项行动要求,深化“产业版”营商环境改革,切实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打造产业、企业、企业家友好型营商环境。
数据显示,今年1—5月,广州新签约产业招商项目1281个,预计投资总额3347.3亿元,充分体现广州正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进营商环境改革。
南方+记者 柳时强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