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盛大启幕,世界算法看琶洲看的是什么?

作者 刘珊;冯艳丹;吴雨伦;谭超;龚晶 2025-09-21 18:26

算法就像一根杠杆,它能够在大数据中发现并应用规律,为生产力带来极大的提升。

而琶洲,正试图成为这根杠杆的最佳支点。

9月22日至23日,2025年第四届琶洲算法大赛总决赛暨生态赋能大会将在广州海珠区琶洲举办。来自全球30余个国家的人工智能队伍将在这里展开最终角逐。

这不是一场普通的技术竞赛。

四年前,当广州市政府联合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创办首届琶洲算法大赛时,很少有人能预料到,这个起初只有262支参赛队伍的赛事,会迅速成长为国内算法领域的“顶流”赛事。

算法“奥林匹克”,从湾区走向世界

四载耕耘,琶洲算法大赛完成了从区域性赛事到全球性平台的跨越。

本届大赛共吸引超过8000支队伍报名参与,覆盖中国、新加坡、英国、美国、加拿大、日本、法国、德国等全球30余个国家及地区。

与北京中关村国际前沿科技大赛(2023支)、上海人工智能挑战杯(参赛队伍312支)等同类赛事相比,琶洲算法大赛的规格和规模已实现全面超越。

大赛设置了“空地”一体化协同AI竞技赛、AI大模型算法优选赛、AI创新应用赛、“全运会”全民AI赛以及国际AI赛五大赛道,共设19道赛题。

这些赛题聚焦人工智能大模型算法、消费互联网、智慧交通、网络和数据安全、智能制造、未来产业等前沿领域,构建起一个贯穿AI全生态的竞技交流平台。

赛事的高水平也体现在参赛者资质上。据统计,历届大赛硕士及以上学历选手达60%,真正形成了“顶尖算法人才华山论剑”的国际化竞合舞台。

9月23日,15名优秀的算法领域从业者将被评定为琶洲领军算法师,并在生态赋能大会上接受颁证。这一评定工作已经进行了四年,此前三届大赛已评定41位“琶洲领军算法师”。

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评定的一大亮点是“绿色通道”——琶洲领军算法师可在次年纳入广东省人工智能技术人才职称评审直通车。

“这将对年轻的高学历人才起到很大的激励作用,可以减少他们的论文压力,从而专心在企业围绕市场需求,发挥自身优势,开发落地产品。”进入公示名单的常州智感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王皓表示。

这一创新不仅为算法人才提供权威认证,更打破了传统晋升壁垒,实现技术创新与职业发展的协同共进。在高度依赖人才的人工智能领域,这项创新性的人才工作也为海珠区带来了发展动力。

在过去的三年里,海珠区评定41位琶洲领军算法师,落地人才团队170个,为本地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贡献了十足的动力。今年的评定工作结束后,海珠区评定的琶洲领军算法师将超过50位。

赋能千行百业,琶洲算谷撼动全球格局

今年年初,凭借“算法创新+开源策略”,DeepSeek以“黑马”之姿改写全球人工智能竞赛规则。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不只依靠算力、数据的比拼,更高效率的算法策略成为破解既有全球AI格局的钥匙。

这正是广东举办琶洲算法大赛的初衷和目标。广东“下注”人工智能,琶洲算谷一定是支点。

数据、算法、算力是人工智能的基石。其中,算法又有“大脑”“灵魂”之称,对人工智能的发展起到核心推动作用,近些年涌现的各类AI大模型无不与算法创新息息相关。

正是意识到算法对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和产业的重要作用,早在2022年,大模型之风未起时,海珠区就率先提出打造“琶洲算谷”,来夯实数据、算法、算力——人工智能发展的三大引擎。

同年,海珠举办琶洲算法大赛;2024年,海珠又出台全国首个聚焦大模型应用的政策和实施细则,并首创“印发即申报,申报即兑现”模式。

去年,广州市全力推动海珠区打造国内领先的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示范区。截至目前,海珠全区已经落地行业大模型项目超170个,完成人工智能大模型备案27个,占全市56.3%,稳居全省第一、全国第三;完成算法备案197项,居全国第五。

人工智能的产业高地已经在琶洲形成。

全球人工智能版图上,海珠正以算法为引擎,推动广州和大湾区写下属于中国的数字经济答卷。

新“BAT”齐聚,AI军团撑起“南粤雄心”

跳出大赛看大赛,更能理解其背后的“南粤雄心”。

琶洲算法大赛不仅是竞技场,更是产业集聚的助推器。三年来,通过大赛,海珠区已落地百度ARM云全国总部、云启智航等企业超60家。

抖音掷金12亿元落地琶洲,补齐海珠新“BAT”版图里的最后一块拼图。创业公司筷子科技“员工多到坐不下了”,又租下了隔壁办公室,皆因来到海珠琶洲后其业务迎来爆发式增长,海外业务增长了1000%。

目前,琶洲已集聚泛人工智能企业超7000家,形成“龙头引领、腰部支撑、中小企业集聚”的生态架构,成为广东省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承载区。

6月6日,广东省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联盟在广州正式成立。联盟汇聚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应用单位等各类创新主体,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产学研深度融合,为广东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发展按下“加速键”。

从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发展座谈会,到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产品与服务新闻发布会,再到联盟成立……今年以来,聚焦两大领域,广东动作频频。

这些举措释放出一个鲜明信号:抢抓战略机遇,汇聚最优资源、集聚最大力量,构筑高技术、高成长、大体量的产业新支柱,打造全球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高地。

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广东出台12条“真金白银”的政策措施,加快核心技术攻关,助推广东加快形成产业链齐全、生态完备、应用广泛的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格局。

广州则处于从“制造立市”向“智造强市”转型的关键时期,人工智能是广州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升级、破解城市治理精细化难题、巩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地位的“关键一招”。

世界算法看琶洲,人们看到的不只是赛事的故事,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一种探索——强调应用牵引,突出产业落地,追求社会价值。

策划:龚晶

统筹:冯艳丹 谭超

撰文:南方+记者 刘珊 吴雨伦

编辑 李嘉益
校对 叶枫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