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省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的背景下,近期,由广东财经大学与华南农业大学学子共同组成的“青狮逸影”实践团,肩负探索国家级非遗“揭阳青狮”知识产权保护路径、赋能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使命,以“青狮文化商标保护研究:基于揭阳非遗传承与文化自信双重视角”为主题,开展专项调研,为非遗传承注入青年动能。
实践团首先与揭阳市榕城区相关部门展开座谈。团队从区域文化发展规划切入,系统了解青狮文化与当地“非遗+文旅”产业的融合现状,明晰商标保护在非遗产业化进程中的核心价值,梳理出青狮传承与镇域经济联动的关键脉络,为后续工作锚定方向。
调研首日,实践团到访孙淑强狮艺武术馆,受到国家级非遗“青狮”代表性传承人、馆长孙淑强的热情接待。孙淑强结合深厚专业积累与丰富实践经验,系统介绍青狮文化的历史渊源、演变脉络、制作工艺核心要素及武馆传承创新成果。实践团更通过现场观摩青狮“采青”表演、细致记录狮头扎作工艺,直观感受“青面白眉”造型蕴含的民俗内涵与“十八节套路”彰显的技艺精髓。
交流环节,孙淑强向团队赠阅其主编的《青狮》文化刊物,该刊物既记录青狮文化发展历程,更收录珍贵史料与“青狮堂”商标侵权等实际案例。围绕案例,孙淑强深入剖析传承中面临的商标布局不全面、维权成本高等现实难题,实践团成员则运用法学专业知识,从全类别商标注册、侵权取证规范、侵权认定标准、维权途径等角度提出针对性建议,并面向武馆学员开展知识产权保护普及,通过案例解析强调保护青狮文化商标的重要性与方法。
聚焦“非遗+文旅”融合模式,团队重点考察揭阳古城南门青狮文化旅游景区。在景区内,实践团详细了解其在文化展示、旅游线路设计、体验活动策划等方面的做法,同时特别关注文创产品商标使用情况,评估景区对青狮文化传播的推动作用及存在的潜在问题。为广泛收集公众意见、掌握一手数据,团队还深入周边社区及揭阳市青少年宫发放问卷486份,收集不同群体对青狮文化的认知程度及商标保护意识,尤其重点分析青少年群体对青狮文化的接触途径、兴趣点、传承期望及对非遗文创的需求特征。
实践团成员表示,本次调研采用“理论+实践”双轨模式。理论层面,通过与传承人深度交流及文献研究,剖析青狮传承现状与商标保护困境;实践层面,通过实地考察、观摩体验、问卷调查,切身感知青狮文化在当代的发展实况。这种模式不仅深化了团队对非遗保护复杂性的理解,更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调研中,实践团不仅积累了大量青狮核心元素商标保护的一手资料,更初步形成“法律护航+数字传播”的青狮非遗保护方案。实践团成员表示,通过此次调研,既深刻领略“狮王”风采与青狮文化底蕴,也明确了后续努力方向。未来,团队将持续深耕青狮文化商标全链条保护路径,同时计划借助新媒体传播与创新文化产品开发,让青狮文化以更鲜活的姿态走进大众视野,助力优秀非遗在法治框架下焕发新生,为非遗传承与乡村文化振兴贡献青春智慧与力量。
南方+记者 林捷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