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温州的学生家长皮唯的儿子在当地一所知名小学读五年级。她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孩子所在班级几乎从不午睡,“低年级时可能还会趴一会儿,现在基本不睡了”。
温州另一位家长厉雅表示,她儿子在一年级时学校曾组织集体趴睡,她还特意购买了趴睡枕。但如今孩子已上四年级,中午通常只是自由活动,“孩子们自己不想睡,学校和老师也不强求”。不过,她也提到,孩子晚上回家经常喊头疼,九点就得上床休息。
长期以来,如何让中小学生实现高质量午睡,一直是困扰学校、家长和学生的共同难题。受条件限制,许多学校只能让学生趴在课桌上休息,这不仅降低了午睡质量,还可能对健康造成负面影响。因此,中小学生午休“躺睡”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题,近年来改善中小学生午休条件、推动“躺睡”的呼声日益高涨。
近日,中小学生午休课桌椅国家标准正式发布。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中小学生午休课桌椅通用技术要求》(GB/T 46016—2025)(以下简称《技术要求》)国家标准,将于2026年2月1日正式实施。该标准根据学生身体发育特点,从设计、生产、检验、使用全流程作出规定。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助理研究员蒋艳双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国标的出台,从设计、生产到使用全流程划出红线,为五花八门的午休设备立下了行业规范与安全标尺。但他同时也指出,标准的生命力在于落地,从纸面标准到课堂实景,从“有设备”到“用好设备”,仍需跨越“最后一公里”。
学生午休亟待妥善安排
中国新闻周刊在多个线上购物平台搜索“学生教室午休躺椅”时发现,有的椅子可调节至一定倾斜角度,有的配备枕头,还有些底部带储物框,种类繁多。价格方面,一套课桌椅多在500元左右,也有更高价位产品。
河北省邯郸市广平县第五实验小学学生在可躺桌椅上午休。中新社发 程学虎 摄
河北省邯郸市广平县第五实验小学学生在可躺桌椅上午休。中新社发 程学虎 摄
一位业内人士向中国新闻周刊透露,此次发布的国家标准属于推荐性标准,编号中“GB/T”的“T”即代表“推荐”,并非强制执行,各单位可自愿采用。但他同时指出,若供需双方在合同或协议中约定符合该标准,则该标准便成为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技术依据。
在不少受访者看来,此次国标发布有望对市场上种类繁多的“午休躺睡”课桌椅起到规范和引导作用。
据《技术要求》,午休课桌椅形态尺寸兼顾学习与午休的舒适。上课时,小学课桌高度在455mm—730mm之间,中学课桌高度在565mm—790mm之间,椅子的座面宽至少达到360mm,以保证坐姿端正。午休时,椅子能展开成躺姿,整体长度不少于1050mm,靠背能放倒到135°以上,头枕宽、长分别至少达到180mm、100mm,搁腿的地方宽、长不少于250mm、100mm,学生能舒展身体好好睡觉。
标准还对午休课桌椅的材料、性能和结构作出严格规定。在材料方面,要求桌面、椅面等塑料件抗冲击、耐老化,表面漆膜经得起水、潮气和摩擦,桌面沾了墨水、印泥之类的污渍,用普通橡皮就能擦干净。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建议小学生每天睡眠10小时、初中生9小时、高中生8小时。然而,现实中由于各种原因,不少学生睡眠时长实际上并不达标。
2024年3月,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000名中小学生家长进行的儿童青少年睡眠专题调查显示,32.4%的受访家长坦言自家孩子睡眠时长未达标。交互分析发现,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睡眠不足的问题。
不少受访者指出,对青少年而言,若夜间睡眠不足,午睡是重要的补充。但如果午睡质量无法保障,相当于失去了健康成长的又一道“防护栏”,因此午睡方式尤为关键。
长期以来,大多数学生午休以“趴睡”为主。例如,江西省教育厅此前开展的中小学生午休条件调研显示,全省绝大多数学生中午只能趴桌休息。这种姿势不仅影响身体发育和睡眠质量,也会降低下午的学习效率。
中日友好医院创伤骨科副主任医师杨欢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中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骨骼、肌肉、韧带都比较柔软,可塑性强,但长期保持不良姿势如趴睡,会对身体造成多方面的不良影响。
杨欢进一步解释,趴睡无法保持脊柱正常生理曲度,导致其被迫过度伸展,易引发颈肩腰痛。同时,趴睡时头需要扭向一侧,这会迫使颈椎过度扭转,增加颈椎的压力,长期如此不仅导致酸痛,对正在发育中的孩子来说,还会增加颈椎病的风险。
资深家庭教育专家、杭州市实验外国语学校总校长陈钱林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指出,以往学生中午通常回家吃饭、休息,如今多数家长工作繁忙,学生在校午餐成为普遍现象,因此午休成为亟待妥善安排的问题。
据他介绍,其所任职过的广东碧桂园实验学校及现任教的杭州市实验外国语学校均建有宿舍楼,可保障每位学生午间躺床休息。
陈钱林认为,午休时段较长,若不休息,学生连续学习易疲劳,趴睡也不健康,“躺睡”才是理想方式。他说,多年教育实践表明,学生经过上午学习,中午适当躺睡休息,不仅能提升下午的学习效率,也有助于维持良好精神状态,学习应当劳逸结合,也更利于身体健康。
并非简单“躺下就行”
2017年以来,教育部先后出台了《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关于印发中小学生减负措施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等文件,要求确保中小学生充足的睡眠时间,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应保障学生必要的午休时间。
2023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意见》,明确提出各地区在推进学校建设标准化的同时,可结合实际支持学校适当扩大教室学习活动空间和体育运动场地,为非寄宿制学校提供学生就餐和午休条件。
据了解,为了让学生们中午能舒心“躺睡”,各地根据实际情况,改善学生午休条件。
例如,2024年4月,浙江发布了《浙江省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若干举措》,明确提到提升教育教学设施设备水平,实施中小学“午休躺睡”工程。
在嘉兴市海盐县,为强化学校午休管理,海盐县教育局指导学校制定学生午休“一校一方案”。2025年,海盐县教育局计划安排项目经费59.4万元,采购3510套午休躺睡设备,满足全县所有小学一年级的午休躺睡需求。
宁波鄞州区也在积极推进这一工程。截至6月23日,该区财政局今年已累计下拨798.9万元支持“午休躺睡”,预计将覆盖全区75%以上学生。按照规划,明后两年还将新增采购安全舒适的“躺睡”设备3.35万套,最终覆盖全区中小学学生。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当前在中小学推广午睡设施仍面临诸多现实难题。
以海盐县为例,2025年6月,海盐县教育局在《关于县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第150号提案的答复函》中提到,午休躺睡工程在全面推进过程中还有一些困难,如持续的午休躺睡设备更新,需要更多的资金保证。部分学校还存在教室面积小、公共躺睡区域少、专用教室面积有限等问题,无法一次性满足所有学生的躺睡需求,还需进一步挖掘校内现有的资源,拓展午休空间,完善午休躺睡政策。
储朝晖表示,在部分地区,学校及家长普遍更关注学生考试分数,而非午休条件。家长择校时更看重升学相关因素。午休设备投入若与成绩不直接挂钩,难以成为吸引生源的关键,导致学校缺乏改进动力。
同时,他也提到,一些有自主权的学校已在午休保障方面做出高于一般标准的实践,应尊重学校办学自主性,鼓励其根据实际情况优化。
蒋艳双指出,中小学生午休课桌椅国家标准的落地,首先面临“空间关”。目前许多中小学教室空间紧张,常规课桌椅已占据大部分面积,可躺式课桌椅展开后会进一步压缩活动空间,使教室更显拥挤。尤其在一些老旧校区,硬件条件有限,如何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的前提下安置新设备,成为学校的一大挑战。
更关键的是“成本关”。蒋艳双进一步提到,在整体改造过程中,若产生的费用过高,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学校能否负担是一大难题,若这项国标,最终因成本门槛变成“少数优质学校的专属福利”,不但会让政策初衷打折扣,反而可能加剧区域间、校际间的教育资源不均衡。此外,“配套关”也至关重要。他说,午休并非简单“躺下就行”,背后需要优化作息时间、完善相关管理机制等。
“国标为学生‘躺睡自由’绘制了蓝图,但要惠及每一位学生,既需要地方财政的‘真金白银’,也需要政策制定者‘精打细算’,更离不开对教育规律的尊重。”蒋艳双说。
(应受访者要求,皮唯和厉雅均为化名)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