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周,最最本以为罗永浩与西贝之间因为“预制菜”引发的矛盾冲突应该告一段落。
但没想到就在昨晚,事态反而升级了,罗永浩表示:这件事没法揭过去了!
01
贾国龙称罗永浩为
“网络黑社会”
西贝餐饮与罗永浩预制菜之争引爆网络后,罗永浩9月13日曾表示“停战”,并说自己要去忙正事了。
9月14日,西贝创始人贾国龙在某个行业群内表态:“我应对方式有错,改。做饭的围着吃饭的转,你说咋好就咋办。”
贾国龙称,西贝今后将“打明牌”,做一个透明的西贝,彻底向胖东来学习。
随后,有网友指出这段话疑似还有后半段:“罗永浩是网络黑嘴,是网络黑社会,太坏了。但他打醒了我,算变相的帮西贝进步。”
14日晚10时30分许,罗永浩在交个朋友直播间直播时,谈到了贾国龙的上述表态截图。
罗永浩表示,他14日白天看到上述截图后不太当回事,“觉得他有这个态度挺好,那他就改呗。”
结果当天晚上他才知道,贾国龙的截图还有后半部分。
罗永浩对后半部分截图颇为不满,他在直播中斥责对方:“我5个人吃了15个菜,都是预制菜的味道,吃了个恶心,卖得又挺贵,所以我发微博抱怨了两句。他若不理我,我估计这事一天就过去了,结果他要带17000个员工和我这个网络黑嘴开干,说开放全国门店后厨。第二天全国媒体都去他店里拍,拍出了很多问题,全国都在嘲笑,他也慌了,今天他承认应对方式有错,写了这个。我以为挺好,没想到截图还有后半段。”
14日晚10时40分,罗永浩又发布微博:“那这件事我们没法揭过去了。在中间再劝我的朋友,我们一律绝交吧。”
15日0时20分,罗永浩又在社交平台发文并艾特西贝创始人贾国龙,称两人总是“我说几句,你说几句,容易各说各话。”并表示“媒体转来转去也容易出现信息偏差,我们还是找一个大的网络平台直播,当面公平公正冷静理性地对一次话吧。相信这也能澄清西贝的真相,并且对中国预制菜产业和餐饮行业的健康发展做一些贡献。”
02
冷冻西兰花保质期24个月
西贝员工用漏勺通下水道
就在这期间,不少媒体记者到国内多个城市的西贝门店后厨进行探访直播,展示其菜品的制作过程时,暴露了一些菜品的问题。
有媒体探访了西贝后厨,网友围观现炒海鲈鱼。当询问:“这个是鲜鱼,还是说是有冻过的?”时,厨师回应:“冻过的,冻货的配送周期是一周四配,它是有经过腌制的环节。”
随后,抽查油炸茄子,厨师拿出“速冻油炸茄子”,厨师表示:这是外卖的一款菜,可以直接使用的,先炒肉,炒完肉把酱兑好,然后加水,然后切绿尖椒等,配菜加上去,然后还有一个焖制。
蔬菜类产品中,有媒体曝光,就连西兰花也不是现场处理的新鲜菜,保质期24个月。
媒体还探访了西贝后厨冻库,其中羊前腿保质期24个月,虾仁保质期是12个月,肉夹馍肉馅是熟肉制品。
有媒体探访杭州西贝餐厅,体验老罗套餐。西贝承认部分菜品存在隔夜情况,煮好的羊排赏味期是三餐,今天上午一餐、下午一餐、明天上午还能卖,厨师长称隔夜使用不会影响出餐品质。
除了食品保质期外,后厨的卫生清理更是让人震惊。
有网友在直播视频中发现,西贝后厨员工用漏勺在下水道(地漏)捞残渣,引发公众对食品安全的担忧。
一段视频中,员工用不锈钢漏勺疏通下水道,漏勺上没有明确的用途标识。
另一段视频显示,下水道一旁的操作台上,锅里放着一个不锈钢漏勺,与疏通下水道的漏勺相似。
14日,西贝客服称,公司已关注到上述视频,将核查此事。
客服解释,根据要求,西贝的门店会有专用的疏通地漏的清洁工具,贴有专用标识,专人保管,禁止有第二用途。门店一般不会选择用漏勺清洁地漏。视频中涉事门店可能选择的是用漏勺作为地漏清洁工具,选择的工具和操作不规范。
西安某门店店长称,每个门店确实有一个专门的工具清理洗碗间的下水道(地漏)。
下水道口有滤网,饭菜渣堆积后,需要用工具清理。这个工具和厨房制作食物的工器具有区分,它有专用标识,固定的存放位置和使用区域,“我们门店的下水道清洁工具是一个圆柱形的大杯子。”
9月14日,有消息称,西贝门店暂停后厨参观。14日15时许,西贝公司客服表示,为了保证后厨的正常运行,14日中午该公司已发布通知,全国门店暂停后厨参观。
目前,顾客、媒体记者暂时无法进入门店后厨参观、拍摄和直播。
西贝同时表示,仍欢迎媒体通过其“明厨亮灶”系统对后厨进行监督。“西贝都是明档,在门店是可以继续看到西贝的后厨操作的。”
03
罗永浩表示不反对预制菜
但地方标准、国家层面标准打架
9月12日时,罗永浩在社交媒体开直播谈西贝事件,背景大屏写着“不反对预制菜,推动预制菜透明化 维护消费者知情权”
罗永浩表示预制菜还没有正式的国家标准,自己不反对预制菜,反对的是卖预制菜伪装成不是预制菜。
他说:“有人说我直播间也卖预制菜,这是事实,我们知道卖的是预制菜,也说了是预制菜,这没有任何问题。你买的时候也知道是预制菜,预制菜本身是合法的。”
罗永浩在直播中开始逐一剖析西贝使用的原材料。
他以媒体拍到的一款西贝后厨使用的海鲈鱼为例,展示了其包装配料表。罗永浩念出,该产品配料中含有三聚磷酸钠、六偏磷酸钠等多种复配水分保持剂,保质期长达18个月。
他据此提出核心质疑:虽然这条鱼到店时是生的,但经过添加剂的长期腌制保存,已非消费者所理解的“鲜鱼”。
他表示,这解释了为何当初吃起来“感觉就是一个预制菜”,并认为食用这种经过深度工业化处理的食材,与大众去餐厅追求新鲜的初衷显然不符。
罗永浩呼吁出台国家标准不是没有理由。
《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之前,2024年3月21日,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为《通知》),首次在国家层面对预制菜有明确定义。
西贝创始人贾国龙以《通知》为凭证强调,中央厨房出品不是预制菜。预制菜是提前加工好的熟食成品,经冷冻储存后,拆封加热即可直接食用;而西贝的中央厨房仅对原材料进行预处理(如将羊排切割成标准形状、腌制后冷冻),所有菜品的“做熟”环节均在门店完成。
贾国龙坚持“西贝不是预制菜”,但很多消费者不买账:“我理解的预制菜,就是经过简单加工,就能端上桌的那种。”一位受访者向记者如此解释。
而地方及行业组织发布地方标准或团体标准中,对预制菜又有不同理解,例如广东省对预制菜的定义包含中央厨房产品,而上海市则将冷冻食品排除在外。
截至2023年10月3日,我国食品行业现行的有效预制菜标准共161项。根据全国标准信息服务平台的数据,截至2023年6月29日,全国共有135项现行预制菜相关标准,其中地方标准8项、团体标准90项、企业标准37项。目前预制蔬菜的标准只有3种,分别是地方、团体和企业,没有统一的国家标准,也没有同类菜品需共同执行的行业标准。
这也意味着,不仅大众与官方对预制菜的理解存在认知差,就连官方、专业层面,也未有统一理解,成为许多争论的起点。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指出,目前中央厨房运作“不透明”,缺乏监管和标准,消费者难以建立信任。
(图片由AI生成)
(图片由AI生成)
“如何平衡美味与工业化、菜式与新鲜度,是客观存在的矛盾,”朱丹蓬说,“但预制的时间怎么算?有没有加保鲜剂?有没有告知消费者?这些目前都非常模糊。”
他强调:“预制菜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门槛。必须通过高标准实现企业、资本和消费者的多赢。”
据第一财经报道,国家卫健委主导的《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已悄然通过专家审查,即将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届时,预制菜“身份”将有统一说法,餐饮门店是否使用、如何使用预制菜,也将首次纳入强制信息披露范畴。
对此你怎么看?
编辑:Selex
图文来源:南方日报、城市特搜、广州日报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广东最生活出品,转载请联系
商务联系:13609779988、13826064787(微信同号)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