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由河源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广东省高校思政课区域协同创新中心(东莞理工学院)协办的“红色电影《阮啸仙》首映观礼暨河源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2025年大中小学红色文化育人一体化建设”活动在河源举行。现场,来自河源、东莞两地的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代表,阮啸仙烈士后代、电影《阮啸仙》主创人员,围绕电影首映观感及如何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育人功能,推动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交流探讨。
电影再现阮啸仙坚忍卓绝革命精神
活动现场,革命先烈阮啸仙同志的孙子阮钦彤、电影编剧陈其明、电影出品人兼总制片人张楠分别就首映观感、创作过程、影片特点进行交流。
“‘坚忍卓绝为吾人本色,奋斗牺牲是我辈精神’这句话是对爷爷阮啸仙革命精神的最好诠释。电影《阮啸仙》再现了爷爷坚忍卓绝、奋斗牺牲的精神,对大中小学红色文化育人一体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学校师生学习。”革命先烈阮啸仙同志的孙子阮钦彤表示,在生活中,面对困难挫折,要像阮啸仙一样坚定信念,不屈不挠;在学习上,秉持严谨态度,追求真知。希望新时代大中小学师生以阮啸仙为榜样,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勇担时代重任,让阮啸仙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光芒。
“《阮啸仙》电影今天正式首映,标志着我国第一部反映革命先驱阮啸仙为人民审计事业奠基的本土红色电影正式诞生。”电影《阮啸仙》编剧、河源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校外专业带头人陈其明表示,电影按照“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原则,十几次易其稿,认真打磨剧本,力求其达到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高度统一。电影的历史背景真实,故事情节紧凑,演员演绎到位,非常有感染力,是一部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不仅好看,而且很有教育意义的红色电影。
电影《阮啸仙》出品人兼总制片人张楠在交流中分享了影片的四大特点:一是剧中场景有生活气息,接地气;二是注重艺术表现形式,既突出了革命家的高尚人格,也融合了普通人的家国情怀;三是观赏性较强,情节紧凑,不拖沓;四是影片基于历史改编,再现阮啸仙烈士在历史关头的感人事迹和真实场景。
“今天的首映是电影发行的开始。我们将用两年时间将电影《阮啸仙》推向全国各省、各市、各县,为传承红色文化,提升河源知名度和美誉度贡献更大力量。” 张楠说。
以本土红色基因赋能大中小学思政教育
电影《阮啸仙》作为河源首部红色革命题材作品,为新时代思政教育注入了鲜活的本土资源。交流现场,河源职业技术学院、东莞理工学院多位马克思主义学院专家学者指出,该影片不仅以“有血有肉”的叙事深化了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知与情感共鸣,更成为推动大中小学红色文化育人一体化建设的关键载体。
河源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人、河源市阮啸仙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杨党校表示,影片以阮啸仙在中央苏区时期带领审计人员查处红星印刷厂人员贪腐案件为主线,情节迂回曲折,人物有血有肉,是对“阮誉传岭表”的诠释,是对“审计呕心血”的注脚,是对“苏区经济卫士”的具象。“‘阮啸仙’,这个闪亮的名字,已成为河源的红色文化符号;阮啸仙的故事,已成为后人宝贵的精神财富。观看《阮啸仙》电影,对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对推动大中小学红色文化育人一体化建设及构建高效协同‘大思政课’育人格局都具有重要意义。”杨党校说。
河源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支部书记、教授刘宇认为,河源本土红色电影《阮啸仙》的首映,为河源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提供了宝贵资源和丰富的价值意蕴:一是构筑精神根基,强化本土认同;二是认知螺旋上升,实现分层育人;三是活化课堂形式,构建沉浸育人生态;四是打造区域品牌,赋能协同发展。
“阮啸仙烈士是河源‘家门口’的英雄,用好电影《阮啸仙》,将他的审计精神、革命风范融入各学段思政课,是以乡情叩启信仰之门,为河源培养根植本土、忠诚廉洁的时代新人可行路径。”刘宇说。
“观影之后,我深受触动。”东莞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银锋表示,作为一名高校思政课教师,他认为可以通过充分利用如“啸仙故里”河源下屯村这些地方特色红色文化资源,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与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帮助学生从宝贵的红色文化中汲取力量,从而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进而把学生培养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东莞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谢霄男认为,红色电影《阮啸仙》承载着历史记忆与精神力量,是增强思政课吸引力和实效性的“金钥匙”。电影以独特的艺术感染力,让理论知识化为触动学生心灵的鲜活故事,为思政教育注入新的生命力。当小学、中学、大学通过红色电影形成连贯的教育链条,思政课便具备了全学段覆盖、多维度渗透的育人优势。
“红色电影让思政教育既有引人入胜的‘颜值’,又有深入人心的‘内涵’,更有引领实践的‘担当’,在提升思政课吸引力和实效性展现出独特而强大的作用。”谢霄男说。
阮啸仙精神内涵已融入校园教育实践
作为获评“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的河源革命先烈,阮啸仙是河源红色文化的闪亮符号。如何传承和发扬阮啸仙红色革命文化和精神,将阮啸仙的精神内涵融入当地中小学校教育实践中?
广州大学附属东江中学副校长欧阳班启分享了该校探索了赓续红色血脉的独特路径:一是组织师生阅读《阮啸仙纪事》等书籍,注重理论学习与实践结合;二是通过舞台剧《阮啸仙》等,将红色文化教育融入课程建设;三是坚持开展“徒步五十里祭英烈”等红色教育实践活动;四是创办“啸仙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传承红色基因。“阮啸仙烈士用生命诠释了对党和人民的绝对忠诚,他的事迹令人动容,也让我们更加坚定了‘创国防特色 育时代英才’的红色文化育人之路。”欧阳班启说。
河源市源城区啸仙中学团委书记黄东亮表示,作为一名以阮啸仙同志为名的纪念中学的老师,在学校学过了校本教材《啸仙人学啸仙》《阮啸仙少年时代》《阮啸仙画册》,每天都走过阮啸仙事迹长廊,瞻仰阮啸仙雕像。 “今天终于在荧屏上看到了心中阮啸仙烈士的形象,感觉就像是看到了亲人一样,那么的亲切与真实。像亲人一样在教我们廉洁奉公、爱岗敬业、勇于创新、勤学好问、坚忍卓绝、立志报国。”
“观看红色电影《阮啸仙》首映,我深感震撼。阮啸仙烈士初心如炬、信念如磐,为信仰拼搏的热血人生直抵人心。身为少先队大队辅导员,使命在肩。我将把红色传承融入日常教育,用革命先辈故事润泽童心,让红色火种在孩子们心中点亮,引导他们从党史中汲取奋进力量,争做新时代好少年,续写时代华章。”河源市第二小学总辅导员邓超辉说。
传承是最好的纪念。河源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人表示,下来将把本次活动成果积极转化为教学实践,努力凝聚出育人成果。
南方+记者 黄敏立 通讯员 杨党校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