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之际,南方+茂名党建频道策划推出“茂名红色地标展新颜”栏目,深入茂名这片承载厚重革命记忆的热土,探访革命遗址的保护新貌与活化实践。



古祠映初心 薪火永相传|茂名红色地标展新颜③
电白区麻岗镇白马小学北侧不远,是白马村乐山公邵氏祖祠。大门右侧悬挂“白马乡农民协会旧址”“中共电白县支部活动旧址”两个牌匾,述说着这个祠堂的特殊历史。
白马村有着600多年历史,是大革命时期电白农民运动的先行地,电白最早的乡级党组织、最早的乡级农民协会在此建立。“1925年6月,邵贞昌主持成立的电白第一个农民协会——白马乡农民协会曾在此办公……”跟随着讲解员的声音,革命时代的峥嵘岁月徐徐展开。
从宗族祠堂到革命地标,乐山公祠跨过风雨,经历岁月侵蚀,如今又“修旧如旧”焕发新生,成为电白各级党组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热门目的地。自2024年1月完成修缮以来,越来越多的党员干部到此学习革命历史、感受红色文化、致敬革命英烈。截至目前,接待人数超1万人次、接待单位100多个。这兼具宗族文化与红色基因的古祠正以崭新的姿态,见证着新时代乡村振兴的蓬勃生机。
从宗祠戏台到农运策源地
乐山公祠东南300米处,有一棵树龄约200年的大榕树。树冠直径30多米,树干需六七人环抱,大得像一把巨伞。这里曾是白马乡的做戏坡,是村民聚集看大戏的地方,也见证了白马的峥嵘岁月。
白马村唱戏坡大榕树。
白马村唱戏坡大榕树。
1924年入党的邵贞昌据信是电白最早的党员。当年5月,他从广州回到电白,分别在白马、电城等地进行革命活动,秘密培养骨干,酝酿组建农民协会,开展农民运动。
1925年春,邵贞昌回乡时,正逢白马春节年例演大戏。他连续三晚站到戏台上宣传革命,教育农民要翻身解放,必须组织起来,参加农会,团结一致,和土豪劣绅作坚决斗争。与此同时,他安排邵以梅、邵锡瑞等人发展农会会员,筹备成立白马乡农民协会。
邵氏祖祠的烛火摇曳中,一张以农会为纽带的农民运动蓝图逐渐清晰。
白马乡农民协会办公场景。
白马乡农民协会办公场景。
“不交民团谷,实行二五减租!”1925年5月,邵贞昌在村里的晒谷场召开群众大会,这句口号如惊雷般响彻白马村,也掀起了全县农民运动的狂飙。
1925年6月初,邵贞昌受命在电城严家祠主持召开党员大会,建立广东南路地区第一个党组织——中共电白县支部,邵贞昌任支部书记。同月下旬,经邵贞昌与邵锡瑞、黄景荣、邵以梅等共产党员的精心组织,电白县第一个乡级农民协会——白马乡农民协会宣告成立,会员达400多名。
修葺前的邵以梅故居。
修葺前的邵以梅故居。
星星之火,此后燎原。在中共电白县支部的领导下,短短数月间,电城、树仔、霞洞、观珠、林头等地农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1926年2月,电白县第一次农民代表大会在电城召开。电白县农民协会于此成立,邵贞昌被选为会长。从1926年3月至6月,全县9个区和40多个乡相继成立农民协会,会员激增至2.3万人,农运之火燃遍电白。
革命的烈火引来反动势力的反扑。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电白农会遭镇压。史料记载,1927年4月22日夜,邵以梅、邵锡瑞被敌人逮捕,在电白寨头桥就义。同年,邵贞昌在广州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于1928年3月就义,年仅24岁。
转眼百年,白马村的红色基因却从未中断:新中国成立后,这里被确认为电白县第一个乡级党组织诞生地;2020年,白马村被纳入茂名市第一批“红色村”组织振兴试点。2021年,乐山公祠入选茂名市文物保护单位,其历史价值再度被瞩目。
乐山公祠照壁上,镌刻着当地民众革命时期的光辉岁月。
乐山公祠照壁上,镌刻着当地民众革命时期的光辉岁月。
红色遗址串起乡村振兴游径
走进白马村,乐山公祠古色古香,雕栏玉砌,明清时期的建筑特点清晰可见。邵以梅烈士旧居内,雕梁画栋,梁柱都是卯榫结构,建筑物的文物价值也呼之欲出。峥嵘革命历史加持下,两处遗址更折射出红色文化的耀眼光芒。
近年来,电白大力挖掘红色文化资源,打造红色教育基地。2023年,电白开展红色革命遗址调研工作,公布了17处不可移动文物,其中包括白马乡农会旧址、邵以梅故居、白马村邵氏民居、白马村地下党员联络点、龙眼井等8处文物点。同年,电白区和麻岗镇投入资金逾300万元,按“修旧如旧”的原则对白马乡农会旧址、中共电白县支部活动旧址、邵以梅故居3处革命旧址予以保护和修缮,同时作陈列布展。
乐山公祠古色古香,雕栏玉砌,明清时期的建筑特点清晰可见。
乐山公祠古色古香,雕栏玉砌,明清时期的建筑特点清晰可见。
2024年1月中旬,修缮后的乐山公祠正式揭牌。此后,越来越多的党员干部到此参观学习革命历史、感受红色文化、重温激情岁月。截至目前,接待人数超1万人次,已有100多个单位组织党员干部前来参观学习。
“大革命时期,电白牺牲了13名革命先烈。其中邵贞昌、邵以梅、邵锡瑞、邵锡琉4人为白马乡人。”展厅里,身着正装的讲解员手指着展板图文,将白马乡的红色历史娓娓道来。
场馆展陈分为《大革命运动的发展》《电白农民运动的开展》《建立党组织,推动农民运动发展》等多个章节,以图文介绍、实物展示的形式,多角度再现历史事件,生动展现了邵贞昌等烈士英勇顽强、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
2024年1月中旬,修缮后的乐山公祠、白马乡农民协会旧址、中共电白县支部活动旧址正式揭牌。
2024年1月中旬,修缮后的乐山公祠、白马乡农民协会旧址、中共电白县支部活动旧址正式揭牌。
“自强不息,敢为人先。”白马小学墙体上写有八个大字,既是校训,也是后人对百年前那段红色往事和先烈革命精神的提炼概括。
“邵贞昌、邵以梅、邵锡瑞、邵锡琉等,都是从白马小学走出来的。”白马小学校长黄权谋说,邵贞昌等革命烈士的事迹在村里家喻户晓,当地更将其作为教材融会在白马小学的课程里,寄望着要把红色基因融入青少年精神血脉。
白马村学生在大榕树下宣誓。
白马村学生在大榕树下宣誓。
保护不仅限于建筑本体。在白马村,乐山公祠、革命烈士故居、做戏坡大榕树等革命遗迹,近年在乡村全面振兴中“活化”串联成一条红色文化游径。当地的建设规划中,在乐山公祠、邵以梅故居修缮后,大榕树“星火公园”、白马贞昌大道扩建、历史文物保护以及一系列配套项目将逐个启动,让红色文化游径逐步变成实景画。
撰文/视频/图片:南方+记者 邓建青 周梁
海报:南方+记者刘栋铭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