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起舞,“智造”佛山|实验区一周年③

作者 孙景锋 2025-07-09 14:29

一座万亿工业大市,如何重塑自己?大象起舞,是一场产业的深刻变革,更是产业方法论的重构。

肩负建设全省唯一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的使命,佛山责任大,任务重,找准发力点尤为关键。作为全国前五的工业大市,制造业是佛山最鲜明的底色,坚持制造业当家,推动新型工业化,促进产业形态更现代,是实验区建设最重要的突破口之一。

佛山坚持制造业当家,推进新型工业化。图为维尚家具智能化生产车间。企业供图

佛山坚持制造业当家,推进新型工业化。图为维尚家具智能化生产车间。企业供图

这是一次产业形态的深刻重塑。今年1月初召开的佛山市委十三届九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佛山市委书记唐屹峰提出,要坚持“两条腿走路”,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未来产业培育布局“三箭齐发”,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取得新突破。

佛山全市上下提振二次创业的精气神,以改革为笔,点燃高质量发展新引擎,一笔一画勾勒现代产业体系新蓝图,朝着“再造一个新佛山”的目标砥砺奋进。

1

“再造一个新佛山”,产业提质增量是一个最直观、最容易量化的指标。

对于工业总产值稳超3万亿的佛山而言,塑造产业新优势,需要一场深刻的产业变革,从“单点突破”向“系统重构”转变。

佛山给出的答案是,以“三箭齐发”战略重塑产业形态,做强存量,做大增量,做好提前量,全面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从“制造大市”向“智造强市”跃迁。

传统产业是佛山产业基本盘,比重大、根基深。一年来,佛山牢固树立“增资扩产也是招商引资”的理念,上线土地招商超市、组建本土企业服务专班等举措,有效激发本土企业扩大再生产的信心,掀起了一轮“二次创业”的高潮。

龙头项目带动是此轮增资扩产主线。去年成立的星通半导体计划打造大湾区规模最大的芯片测试封装基地;远华新材料投入25亿元打造高分子材料总部基地,成为佛山近年面积最大、金额最高的增资扩产项目。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全市增资扩产项目投资总额达1295.84亿元,同比大增36.86%。

传统产业既要做大,更要做强。佛山通过实施人工智能+制造业融合发展战略,引导更多企业投入到数字化浪潮中。海天运用视觉AI+机器学习优化生产流程,在人工成本降低60%的同时,产品质量提升了30%;维尚家居率先接入DeepSeek,打造行业首个“AI设计工厂”,让个性化定制也能批量生产。

转型没有捷径,佛山的每一步都坚实有力。目前全市实施数字化转型的规上工业企业超7700家、占比超70%,成功入选全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

事实证明,只要有合适的阳光雨露,传统产业也能“老树发新芽”。

新兴产业强链补链,是激活增量动能的关键一招。近年来,佛山充分发挥产业链优势,持续引优育强战新产业,重点发展新型电力系统装备、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新型储能等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一批新兴产业逐渐扛起了引领经济发展的大旗。

佛山正积极布局智能机器人。图为美的机器人。资料图片

佛山正积极布局智能机器人。图为美的机器人。资料图片

工业机器人是佛山冉冉升起的产业“新星”,目前全市工业机器人产量约占全国6%。以此为基础,佛山正积极布局智能机器人,成功引入海创大族机器人总部落户。接下来佛山将延伸机器人全产业链,到2027年实现相关产业营收突破2000亿元。

新型电力系统装备产业虽然进入佛山战新产业培育名单较晚,但已迅速崛起为佛山势头最猛的新兴产业之一。今年上半年佛山已先后引进新型电力系统装备产业项目超16个,签约投资总额超145亿元。

布局未来产业,是制胜未来的关键。面对层出不穷的新技术、新业态,未来产业在佛山产业图谱的分量越来越重,从低空经济到人工智能,从清洁能源到合成生物制造,在面向未来的产业竞赛中佛山“快”“稳”“高”。

全球首条陶瓷工业氨氢零碳燃烧技术示范量产线投产;从光伏清洁到医疗协作,从工业搬运到家庭服务,机器人渗透进多个领域;生成式AI已应用于陶瓷设计、家电研发等传统领域……未来产业已成为佛山经济高位跃迁的重要一战。

开弓没有回头箭。佛山精准射出的“三支箭”带着对未来的期许,正重塑着这座万亿工业大市的产业版图。

2025年的佛山,产业版图正经历大变革。戴嘉信 摄

2025年的佛山,产业版图正经历大变革。戴嘉信 摄

2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核心就是要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以应用型科技创新为导向,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不断取得新突破。

这不仅是一次产业结构之变,更是一场产业要素之变,从过去的劳动力、资本驱动,逐渐转向数据、算力、技术等新要素驱动。如何让新要素有机叠加,充分释放新要素之间的组合优势,是产业升级成败的关键。

一年来,佛山围绕产业发展的“刚需”,用好改革关键一招,让新要素奔涌,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融合,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的要素保障。

土地是发展的第一资源。佛山持续深化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创新“地券”“房券”“绿券”“金券”机制,通过老旧工业园区改造升级、低效用地连片再开发,为产业迭代升级提供空间保障。

今年以来全市共落地土地整治项目25个,完成投资33.96亿元、规模位居全省第一。截至目前,全市共储备了140宗国有熟地,总面积超9000亩;累计建成市属、区属国企工业载体面积数百万平方米。

高效的能源系统是支撑项目运转的关键。围绕产业发展需求,佛山正加快系统化能源供给,聚焦产业的“源网荷储”全链条发力。在“源”端,推进低碳化技术装备研发;在“网”端,提升电力装备产业;在“荷”端,瞄准终端用能和能源管理装备;在“储”端,促进储能应用及配套产业发展。

佛山众多企业积极推动“智改数转”,打造智能工厂。图为海天味业生产车间。企业供图

佛山众多企业积极推动“智改数转”,打造智能工厂。图为海天味业生产车间。企业供图

按照计划,今年佛山将开工建设28个电网重点工程。未来3年,还将实施电网投资“3+1+1”计划,合计投资超300亿元,建设更加清洁低碳、安全可控、灵活高效、智能友好、开放互动的新型电力系统。

随着AI崛起,“人工智能+”正加速嵌入佛山制造业发展的全链条、全领域、全过程,这背后离不开海量数据和算力支撑。佛山正积极探索数据和算力在政务服务、公共服务以及其他创新应用的新场景,去年上线了全省首个地级市人工智能应用赋能中心平台,为企业提供AI技术研发、应用落地和人才培养等全方位的支持。

产业要升级,技术要迭代,都离不开更多高端人才的加入。为了吸引各方英才,佛山制定出台了落实“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方案,积极搭建平台加强供需对接,出台更具针对性的人才政策,力争全年吸引超过10万名大学生来佛就业创业。

佛山新动能产业基金体系发布。资料图片

佛山新动能产业基金体系发布。资料图片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发展新业态,还离不开金融支持。今年初,佛山发布了新动能产业基金体系,设立总规模200亿元的佛山新动能产业基金,并明确提出构建“1+N”新动能产业基金体系,总规模达1200亿元,聚焦产业链补链延链强链,以长期主义支持产业发展和新质生产力培育,倒逼产业结构调整,从而进一步推动产融深度对接。

高端人才潮水般涌入,金融活水精准滴灌,AI赋能点亮产业新路。在佛山,各类产业新要素如春潮涌动,正汇聚成驱动产业升级的强大合力,重塑产业发展新优势。

3

再造一个新佛山,需要集聚新要素、培育新产业、孕育新动能,而这又离不开新的机制作为支撑。

纵观佛山产业发展历程,每一次大的突破总是伴随着体制机制改革。面对新形势,要以新机制撬动新要素的优化配置,点燃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优化营商环境,佛山从优化机构设置入手,市发改局加挂营商环境建设局牌子,进一步牵头强化对营商环境改革的市级统筹协调力度,营造亲商、重商、安商、富商的发展环境。

市场自身存在路径依赖,转型动力不足。佛山积极探索国资国企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创新路径,推行“国资引领-项目落地-股权退出-循环发展”招商模式,以国资国企改革为支点,撬动全要素资源重组,在制度创新的深层次破解“谁来引领转型”“如何凝聚合力”的命题。

聚焦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佛山还积极推动组建实体化产业工作专班,打破市区界线和部门壁垒,集结产业发展中人才、金融、创新、供应链等关键环节的业务骨干,构建起“一个产业集群、一个联系市领导、一个实体化专班、一支专业化团队、一个集群促进机构”的架构机制,健全市区联动顺畅、部门协同有效的工作推进模式。

产业形态的深度重塑,从来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事情,但转折往往在不经意间出现。

距离佛山启动建设广东省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虽然仅仅过去了一年,但对于急速变革中的佛山产业而言,这一年足够丰富。

变革的背后,是佛山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刻理解和坚定践行,不仅体现在产业规模的扩张,更在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与创新模式的不断涌现,佛山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大象何以能够“起舞”。

从“有家就有佛山造”这一全球闻名的产业IP,到新兴产业在数量和质量上齐头并进,再到未来产业的星星之火呈燎原之势,佛山射出的“三支箭”正穿越周期,加速产业“自我进化”,驱动着这艘产业巨轮驶向更广阔的未来。

撰文:孙景锋

编辑 陈禧彤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