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博会上,聪明的老板这样寻找“聪明市场”!
下一站,瑞士。
76岁的得利钟表集团董事长梁伟浩刚参加完第二十届中博会,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就拎着行李匆匆赶往机场。这是他今年第6次踏上这片欧洲的土地。
“中美关税战加上区域地缘冲突,出口业务变得非常困难,但我们依然要向外发展。近年来,我们提前布局欧洲、巴西、印度和中东市场,并逐步减少对美国市场的依赖。”这位在商海沉浮50多年的老人眼神笃定,“把要改进的事及早做好,等待黎明。”
他曾经历过2003年的亚洲金融风暴,也挺过了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近年来的挑战,是他认为“持续时间最长、最难熬的一次”,就像一场漫长的马拉松。但他依然有信心。“中国的供应链体系完整,只要在低谷期不断提升自己、改进技术,就一定能等到转机。”
遍布千行百业的中小企业,被视为经济运行的“毛细血管”。
在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当下,有这样一群聪明的中小企业家,他们用各自的生存智慧,寻找“聪明的市场”:有人握紧创新的凿子,开辟新赛道;有人扎根技术的土壤,静待厚积薄发;还有人扬起出海的风帆,冲破风浪,驶向更广阔的天地。
“靠提效活下去,靠创新活得更好”
“当前游戏娱乐行业低迷,但行业发展都有周期。关键是在低谷时靠提效活下去,再靠创新活得更好。”广州玖的文化科技副总裁胡振声指着一台造型时尚的自助终端机说,“印壳乐”就是为走出低谷推出的新产品。
“它能让用户几分钟内打印出个性化手机壳。有个女生一口气打了5个Labubu图案,特别开心。”胡振声笑着说。个性化、即时性和情绪价值,正是这款设备的核心吸引力。
玖的文化科技旗下的“第九星球”虚拟现实体验馆等,在VR领域已小有名气。如今为何跨界到自助手机壳打印机?
“我们从2000年起就在做大头贴打印机的代工。”胡振声说,近年来大头贴在国内外重新走热,公司顺势将多年积累的机械结构设计、软件开发能力与产业整合优势结合,打造出更具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印壳乐”。
从业十多年,胡振声对行业的周期起伏再熟悉不过。比如2020年到2022年是个小低谷,2023年、2024年是上升期,预计2025年、2026年又将迎来一次调整,“老产品是为了保底,稳住下限;新产品是为了冲锋,打破天花板”。
在东莞乳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展位前,裸眼3D全息投影的猎豹画面逼真,视觉冲击力极强。一旁的小风扇也自带全息投影效果,吸引不少人驻足。
“传统的裸眼3D全息投影硬件制造市场已接近饱和,我们的市场占有率在业内领先。”该公司创始人何海荣说,为寻找新的突破点,今年公司新增两大板块,一是消费类产品,如全息投影的无叶风扇;二是引入AI系统,打造能互动交流的虚拟人物全息投影产品。
在何海荣看来,团队的力量至关重要。“我们的高管大多是95后、00后,他们有创意,我有供应链的积淀,大家合力才能推出独一无二的产品,开辟新的市场空间。”
对广东德斯兰诺门窗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家群来说,今年是从业以来最难的一年。“过去30年来,房地产市场高歌猛进,如今进入深度调整时期,消费者更加注重居住品质,这也是转型的契机。”
本届中博会,李家群带来了最新研发的智慧升降窗,支持语音控制与远程APP操作。“随着低空经济兴起,传统开门方式已无法满足快递接收需求。智慧升降窗能自动接收快递,安全便捷。不过,这还要和相关政策配合才能实现。”
为了开发更贴近市场的智能化产品,李家群也在忙着招揽人工智能和数字化人才,“发展要靠人,凭借十多年的沉淀,我们有信心将传统门窗带入智能时代。”
“专注研发,在快时代做慢功夫”
在巨轮中德机器人智能制造有限公司的展台前,业务主管彭浩哲手持XT减速器,自豪地介绍道:“传统微型减速器存在刚性不足、传动精度低的问题,这款产品实现了刚性更强、零背隙的同时,精度达到1-2弧秒。这项突破将会是人形机器人落地实际应用的强大助力。”
这款产品的背后是长达8年的技术攻关。减速器是机器人的核心部件,也是技术“卡脖子”的关键领域之一。早在1986年,巨轮智能就开发了国内首套子午线轮胎活络模具,打破了欧美企业的技术封锁。随着工业机器人市场的兴起,巨轮智能于2014年进军这一领域。
然而,直到2022年,巨轮智能才开始小批量生产39种不同规格的RV减速器。“减速器的质量验证需要大量时间。”彭浩哲举例说,一种型号的减速器需花费2到3年进行测试,以评估其噪音、精度和寿命,并不断优化工艺。“因此公司去年才启动大批量生产计划,并设定了今年年产5万台套RV减速器的目标。”
在快时代做慢功夫,是穿越周期的智慧。同样的长跑者,还有广东凌度智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创始人黄俊生。他的创业初衷,源于一次令人心惊的画面:“我曾亲眼看到‘蜘蛛人’在高空清洗玻璃幕墙时险些坠落,那一幕至今让我无法释怀。”
黄俊生下定决心,用科技改变传统高空清洁行业。2016年,他创办凌度智能,在技术空白、资料匮乏的情况下,带领团队从零起步。2017年,推出首款高空越障清洗机器人样机。虽验证了技术可行性,但效率低、能耗高、成本昂贵等问题仍难以量产。
经过反复打磨,团队决定聚焦平面清洁,做“减法设计”,于2018年研发出“凌空K1”。该产品成本下降75%,每小时清洁面积达400平方米。此后,他们又在节水、节能方面持续攻关,“一栋30层的高楼,人工清洗和我们机器人用水比例是20:1。”黄俊生说。
“我们花了7年时间,投入近1亿元,只专注研发。”黄俊生说,凌度智能直到2022年才推出首款产品,2023年迭代至第三代,引发广泛关注。尤其在中东等国外市场备受青睐,产品已出口至20多个国家和地区,需求旺盛。
“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往外走”
美国芝加哥运输物流展、德国汉诺威工博会、美国底特律自动化及机器人展……作为广东嘉腾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副总裁,陈洪波频繁穿梭于国际展会之间。但他很快发现,今年不少同行缩小了展位——这是国际经济波动最直观的信号。
出海不易,必须主动破局。最初,陈洪波想在德国汉诺威工博会上通过个人账号直播“云逛展”,却因粉丝量不足,无法开通海外直播权限,首次尝试遗憾搁浅。
但他没有停下,而是默默“攒人气”。5月12日,他再次前往美国底特律参加AUTOMATE展,并成功完成人生第一场直播探展。镜头里,他穿梭在展位间,介绍智能设备和前沿技术,吸引了不少同行关注,也逐渐积累起线上观众。
回国后,“今晚7点50分连麦”成了他朋友圈的固定栏目。“全球市场足够大,容得下所有优秀企业。零部件企业能帮我们降本增效,产线企业可合作延伸业务,同行企业则能互补产品线,共建智能制造生态。”对他而言,出海不只是卖产品,更是学习、合作、共建生态的过程。而直播,正是打开这扇门的一把钥匙。
梁伟浩也在为团队谋划新出路。近年来,钟表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中美关税战未息,全球地缘冲突不断,出口业务愈发艰难。”但他认为,越困难,越要主动出击。
近年来,他带着团队提前布局欧洲、巴西、印度和中东市场,并逐步减少对美国市场的依赖。“我们在瑞士成立了手表设计中心和制造工厂。东莞工厂也有来自瑞士的钟表设计师、工程技师和意大利的技术人员,大家互相交流,视野更国际化。”
除了向外走,得利钟表也向内打造发展堡垒——在东莞道滘镇建设得利“时空引力城”,在凤岗镇建设钟表智能科技园,总投资超10亿元。“智能穿戴和智能制造是大趋势。我们要整合上下游供应链,补齐国内钟表检测短板。”东莞得利钟表有限公司总经理刘仁说。
“就像跑马拉松,熬过低谷,就是转机。不管是钟表还是其他行业,都不要灰心。今年以来,国家不断出台政策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和数字化,非常及时,预计2026年出口会回升。”梁伟浩说完,便从展馆匆匆赶往机场,步履不停。
采写:南方+记者 昌道励
摄影:南方+记者 张令
剪辑:南方+记者 龙达洋
统筹:袁佩如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