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汕头男儿吴秋钟,为啥这么勇?家人说他什么事都冲第一!
8月8日,37岁的广东游客吴秋钟在海南万宁为救溺水遇险的一家三口不幸牺牲。事发后,家人第一时间从各地赶往万宁处理善后工作。8月10日,吴秋钟被海南省万宁市政府确认为“见义勇为群体”并给予奖励。
8月11日,南方+记者来到吴秋钟的老家——汕头市濠江区广澳街道溪头社区,向其亲朋好友、同学师长了解吴秋钟的生平。
从亲人口中,一个“孝顺、热心、有担当”的形象,在回忆里越来越立体、清晰。
吴秋钟的老家,聚集了众多各地赶来的家属。大家眼中泛泪,安慰悲恸中的吴秋钟的母亲。吴秋钟的父母刚从广西坐了十几个小时颠簸大巴,风尘仆仆赶回老家,准备为孩子料理后事。
从大家介绍中记者获悉,吴秋钟在濠江读完高中后只身前往广西打拼。桂林、凭祥、南宁都留下过他工作生活的足迹。
兄弟三人,他排行老二,目前育有一儿一女。在凭祥工作稳定后,吴秋钟便把父母都接到一起生活。近几年,他在南宁买房,经常凭祥、南宁两地跑。
据吴父回忆,8日当天,吴秋钟带着即将上初中的儿子和侄子去旅游,儿媳带着小女儿在外地出差。“2点多我们还在通电话,我跟他们说一切要多加注意。他说吃完饭就走,没想到是真的走了。”吴娘琴说。
4点多他接到孙子第一通电话说,“二叔(吴秋钟)正在急救”;第二通电话则说“医生、警察都来了”;第三通电话传来噩耗:“人送去太平间了”。
“正当年的年纪,说不难过都是假的。”吴娘琴哽咽地说。在父亲眼中,吴秋钟从小就十分懂事。“他小的时候在桂林打工,吃了三年的饭盒,说很不好吃,但只是悄悄跟他母亲抱怨,从不跟我说。”
“别人一个月赚300元,老板看他机灵,给他700元。”孩子的一切,吴娘琴在一遍又一遍的回忆中记得更加清楚。
吴父拿着老照片回忆。 南方+ 余丹 拍摄
吴父拿着老照片回忆。 南方+ 余丹 拍摄
他叨念着,儿子的人缘很好,到处都有朋友。
在侄子吴泽宜眼中,二叔吴秋钟是一个情绪稳定的人。他印象很深的是,有一次湖南自驾游时,高速路上有车辆加速汇入,险些相撞。二叔不但没有发怒或抱怨,反而冷静地提醒对方:“开车注意安全啊,一家老小都在车上呢!”事后还耐心和车上的孩子们分析路况,叮嘱以后学了开车要更小心。
吴泽宜告诉南方+记者,最后一次和二叔见面时,二叔还给他买了高三的资料书,督促他好好学习。“二叔真的是一个很好很好的人。”吴泽宜红了眼眶。
堂弟吴宏添也从福建赶回老家,最后一次与堂哥吴秋钟见面,是在今年3月自己的结婚酒席上。吴宏添说,堂哥非常孝顺、乐于助人,非常照顾弟弟妹妹。家族里有什么事情,堂哥也总是第一个出头的人,“无论亲人朋友,该出钱出力,他总是冲在最前面,也不跟大家计较。”
在家族微信群里,吴秋钟最后的消息,停留在7月给家人的一连串点赞符号。再往上,是他提醒家族的老人们要关注养老资讯等信息。
吴秋钟。
吴秋钟。
吴秋钟舍己救人的英勇事迹很快传到了老家溪头社区。溪头禧伦小学教师陈丽娇看着手机里弹出新闻照片,她的目光很快就定格在牺牲者脸上那颗熟悉的痣上。
“是秋钟!”她一眼就认出了这位阔别二十多年的学生。
陈丽娇是吴秋钟的小学四年级的班主任,在她的记忆里,教室总晃动着吴秋钟的身影。周五大扫除铃,他总是第一个冲向卫生角;见到年纪小、个子矮的同学提重物,他会主动上前帮忙;值日生未能完成任务,他会默默顶上;同学间发生争执,他会出面劝架;有同学忘记做作业,成绩不错的他会主动提醒、辅导。
吴秋钟曾就读的小学。 南方+ 余丹 拍摄
吴秋钟曾就读的小学。 南方+ 余丹 拍摄
“他是‘勤德兼备’的好学生。”陈丽娇回忆道,“看到有人遇到困难,他一定不会袖手旁观。”
现场,吴秋钟一位初高中同学黄光正陷入了深深的惋惜。
“实在太可惜了!”黄光正回忆,吴秋钟每逢节假日会回老家,同学们就会聚一聚,最后一次见面是今年清明节。
对黄光正来说,走出家乡、见闻更广的吴秋钟,是他的“良师益友”,他总是不遗余力地为老友提供建议:“他会帮我提意见,在这边可以做点什么,或者怎么做会更好。”
在同学的描述中,吴秋钟“很愿意帮助人”“性格乐观”,平时相处总是“说说笑笑”。这份乡情,并非停留在言语。当得知另一位初中同学的孩子身患重病时,吴秋钟默默捐了款。“这个事可能没多少人知道,”黄光正说,“他平时做好事,都很低调。”
“您的儿子,是我们的骄傲。”8月11日上午11时20分,带着汕头市委、市政府的亲切慰问,汕头市委政法委、市公安局、市见义勇为基金会和濠江区有关部门一行抵达因救人牺牲的英雄吴秋钟家中,对其亲属进行慰问,并送上慰问金。
溪头社区的风还带着潮湿咸味。老宅内,吴秋钟的母亲倒在亲属怀中,一声声悲鸣刺痛着每个人。慰问组一行紧紧握住吴秋钟父母的双手,表达沉痛哀悼和崇高敬意。
慰问组一行详细了解英雄家属的生活、工作、学习等情况, 南方+ 余丹 拍摄
慰问组一行详细了解英雄家属的生活、工作、学习等情况, 南方+ 余丹 拍摄
慰问组一行详细了解吴秋钟家属的生活、工作、学习等情况,希望英雄家里老人身体健康,孩子学习进步,并表示相关部门一定会落实吴秋钟家属的优抚保障政策,为他们解决后顾之忧。
这栋建造了30多年的老宅,在今年才刚刚粉刷了新墙壁。“很多年没回老家了,按照我们传统的习俗,人去世之后要回老家举行仪式,然后才能入土为安。”吴娘琴说,吴秋钟的遗体将于下午从海南万宁运回汕头濠江。
——见人难处就伸手、见人有险就冲前,“侠义”二字写在吴秋钟37年的人生里,也刻进了亲朋好友的记忆中。他的无畏壮举,为后续救援争取了宝贵时间,点燃了生的希望。他最后的托举,是用生命守护生命。他的善行义举,彰显了伟大人性和崇高精神,值得全社会的尊重和学习。
采写:南方+记者 余丹 谢嘉龙
视频剪辑:周鑫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