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金色阳光为清晨的海面镀上光辉,一轮火红旭日,悬于深中大桥之间,桥面上往来车辆川流不息,大湾区的经济脉动与城市美学,便在相机的取景框中铺展开来。
相比到网红餐厅、咖啡厅排队打卡,留下一张与深中通道、大海、日出的“同框照”,显得浪漫又有趣,更能彰显个性和探索力标签,成为年轻人“懂生活”“会玩”的社交标识。

摄影博主小梦航拍分享的深中通道日出视频。
事实上,国家重大交通工程成为文旅打卡地标,早有先例。港珠澳大桥就有一条因海而生的文旅路线,海上坐船与世纪工程合影,暴走情侣路追橘子海落日,夜航九洲港,看赛博朋克海上光影秀,“美哭”了众多网友。
今年9月,新开通的贵州花江峡谷大桥凭借文旅消费新场景火出圈;“中国天眼”景区今年上半年接待游客约38万人次;国庆中秋假期三峡大坝旅游区多日游客接待量达3.6万人次上限……
这些超级工程,正通过“工程+文旅”融合,以网红打卡地的身份走进大众视野。如此一来,人们感受“超级工程”的方式,就不再是单一的交通运输,而是“观光+体验+消费”的多元组合。

游客在深中通道日出观赏点等待日出。
在粤港澳大湾区的融合浪潮下,深中通道的“约拍热”现象,让大湾区市民从空间的交通链接,过渡到体验的“情绪同频”。这是“超级工程”提供的,独一份的情绪价值和文旅价值。
采写:南方+记者 苏芷妍
摄影:南方+记者 叶志文(署名外)
相关阅读:
南方日报、南方+客户端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编辑 朱晓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