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在中山市大岚山丘之南的南文社区,历来崇文尚教,因乡民祈求文人辈出而得名。这里名人辈出,是 “现代音乐教育之父”、广东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第二批典型村萧友梅先生的祖籍地,也是远近闻名的乐韵侨乡。
在南文社区党总支部书记萧建新身后,70亩稻田如浪翻涌,恰似一张巨大的绿绒毯子,在村尾恣意铺展,这里被称作“朴树下”,是南文社区的网红景点之一。令人难以想象的是,这片稻田曾经是村里环境卫生的一大“顽疾”。
萧建新介绍,以前,这片田地一直由村里七八十岁的老人耕种,可随着他们年事渐高、体力不支,年轻人又不愿接过锄头继续务农,时间一长,农地便渐渐荒芜,杂草丛生。“以前建的老房子,后门都朝着这片稻田。现在稻田周边环境变好了,不少村民就把原本的‘后门’改成了‘前门’。”
从一片荒地到“网红稻田”,南文社区是如何盘活乡村资源、实现美丽蝶变的?
稻田改造前,农路狭窄且长满杂草。
稻田改造前,农路狭窄且长满杂草。
稻田改造盘活后。
稻田改造盘活后。
盘活荒地,青年回流
萧建新说,过去,有人将这片稻田当作垃圾场,随意倾倒废旧物品;有人私自圈占田地,搭建围栏饲养家禽,臭气弥漫四野。田地周边,臭水沟滋生出大量蚊虫,农路狭窄且长满杂草,车辆都难以通行。
为扭转这一局面,南文社区迅速行动起来,将70余亩耕地整体对外承包,引入现代化农业生产,将农田打造成绿色休闲农场,首先征得居民支持,拆除了自家稻田边门楼和围墙,让耕种器械得以顺利开进田间地头。社区还积极组建农业合作社,将村里的土地统一出租。这一系列举措成功盘活了这数十亩耕地,如今,它们每年能为村集体经济增收约10万元。
这片区域有个诗意的名字——“朴树下”。据了解,这片稻田最初有三十几个窝棚,在2024年,稻田周边80多户农房同步完成了改造提升工程,不少老旧民居已被盘活,茶饮店、工作室等网红小店拔地而起,让村民多一份收入,也为南文乡村新业态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70亩稻田如浪翻涌,这里被称作“朴树下”,是南文社区的网红景点之一。
70亩稻田如浪翻涌,这里被称作“朴树下”,是南文社区的网红景点之一。
此外,社区打造了13个“四小园”,并在稻田引入生态农田项目,种上草莓、油菜花等作物。昔日的环境“黑点”摇身变为网红打卡地。如今,“朴树下”每日平均人流量接近3000人次,来客不仅有附近工厂的员工、周边的商户,还有特意回村看看新变化的侨胞。
据了解,南文社区辖区内企业林立,仅红木等相关企业就多达100余家,商户总数接近400家。察觉到周边庞大的消费与休闲需求,南文社区将一栋栋闲置的旧房子改造成商铺、工作室,逐步形成了“运身塘”“朴树下”等特色文旅片区。家乡发生的这些变化,吸引了一些青年人的目光,他们开始选择返乡创业。
坐落于南文社区的香山书房。
坐落于南文社区的香山书房。
萧建新介绍,目前已有10多户原本不在村里居住的村民,包括大学生、退伍军人回流,有的选择回村居住,有的则投身创业浪潮。退伍军人萧润宏是一名“95后”,他从家乡风貌改变中看到了商机。2023年5月,他租下朋友亲戚的旧侨房进行改造,开设了一家名为“南啡”的咖啡店,玲珑雅致的装修风格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探店、打卡。
非遗传承,古建新生
于安堂社区与南文社区的交界处,矗立着一棵粗壮的百年木棉树。此树见证了两村的发展变迁,恰似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者,以其沉稳之姿守护着这一方水土。
南文社区现存6棵树龄超过200年的古树,183座传统侨房错落其间,蚝壳墙、木刻楹联、西式罗马柱等中西合璧的建筑元素,见证着侨乡百年的沧桑变迁。在祠南巷与祠北巷之间,一座三层侨房静静伫立。它建成于1933年,曾是光裕学校的旧址。门楣上那副“捷足先登始信后来居上,广怀高寄须知前望无穷”的木刻楹联,历经岁月洗礼,至今仍激励着后人。如今,这座老侨房已化身南文幼儿园,园内孩童的欢声笑语,仿佛延续着老侨房“弦歌不辍”的生命脉搏。
光裕学校。
光裕学校。
村里的龙狮武术馆也颇有故事。它的前身是村中书塾,后来还曾作为南文第一生产队的队址和粮仓。近年来,龙狮武术馆邀请非遗传承人免费为孩子们授课,在周末和寒暑假开设课程,一年下来开设100多节课,教授南拳、刘家拳等传统武术。“我们特别注重武德教育,武德比招式更重要。”萧建新表示,武术馆不仅吸引了本地的小孩,还有一半学员来自周边镇区。孩子们学习武术的热情十分高涨,每一期课程结束后,都会很多家长询问何时再开班。
萧建新表示,在文旅发展方面,南文村已经有了明确的规划:“我们计划以南文村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基础,打造一个具有文化特色的村庄,提升社区的整体风貌和空间开放度。”
扮靓颜值,提升经济
在村庄整体环境整治工作中,南文社区同样下足了功夫。据悉,南文社区与中建三局携手合作,对140多户农房实施改造,统一修缮了外墙;在村内种植苗木1400余棵,增添了绿色生机;曾经又黑又臭的“运身塘”,经过截污净化、生态修复等一系列工程,如今已蝶变成碧波荡漾的水景公园,成为居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5个街堡完成农村污水治理,道路全部实现硬底化。
为实现社区的精细化治理,南文社区科学划分了12个网格。借助网格化管理,社区能够及时处理各类矛盾纠纷。今年以来,已成功处理矛盾400余宗,真正做到了“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村”,营造了和谐稳定的社区氛围。此外,南文社区还通过网格化、常态化的巡查机制,对房前屋后的乱堆乱放现象以及卫生死角进行全面排查和清理。人居环境持续优化。
南文社区下足功夫提升人居环境。图为社区的小公园。
南文社区下足功夫提升人居环境。图为社区的小公园。
萧建新表示,围绕“强美治”目标,南文社区今年计划在工业区建设约2万平方米的高标准厂房用于招商引资。谈及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萧建新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我们村集体经济发展得相当不错,一年有3000多万元的收入,在大涌镇那可是数一数二的。”他介绍,这主要得益于村里早年就具备的发展意识。由于靠近镇中心,村里发展工业起步早,建设了大量厂房用于出租。
如今,凭借厂房物业等资产,南文社区村集体收入在大涌镇位居前列。南文社区作为广东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第二批典型村,以人居环境整治为切入点,在产业发展、文化传承、社会治理等方面均取得显著成效。
撰文:罗誉 苏芷妍
受访者供图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