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上午,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群众赛事活动足球(七人制男子组)决赛在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云秀山体育场和健力宝足球青训中心正式拉开帷幕。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36支群众足球队伍齐聚三水,在绿茵场上展开激烈角逐。
本届赛事深度融合群众身边运动会、社区运动会等基层体育模式,打造了一场“全民参与、全龄共享”的足球盛宴,彰显了全运会推动全民健身与竞技体育协同发展的新格局。
本次十五运会群众七人制男子足球项目决赛,包括男子甲组、男子乙组、男子老将组三个组别,共吸引全国各地36支球队参加,展现出全国性群众体育盛事的魅力。5月23日至29日期间,共计90场赛事将在佛山市三水区云秀山体育场、健力宝足球青训中心轮番举行,为群众贡献一场身边的足球盛宴。
十五运会群众足球项目在佛山拉开帷幕。
十五运会群众足球项目在佛山拉开帷幕。
十五运会群众足球项目在佛山拉开帷幕。
十五运会群众足球项目在佛山拉开帷幕。
百年足球基因 孕育湾区足球名片
作为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和全国第十二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九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主要承办城市之一,佛山以深厚的文化魅力、完善的体育设施和高效的服务保障,迎接全国运动员和八方来客。本次十五运会群众七人制男子足球项目决赛在三水举办,则是源于这里孕育了百年的足球文化。
1925年,英籍足球队就曾到访三水留下足迹;1930年,足球项目出现在三水县第一届运动会上;1947年,三水足球队在当时的广东省运会上首次夺冠;新中国成立后,三水足球普及加速。
1984年,三水云秀山体育场升级改造,时任亚洲足球协会副会长霍英东主礼剪彩仪式并为“肄江杯”足球赛开球;
1992年,健力宝出资组建青少年队远赴巴西留学,培养出多名国脚名将,成为三水足球史上的高光篇章。
2002年,佛山“西甲”赛事开始举办,云秀山体育场成为佛山“西甲”足球联赛的主场地。2024年,佛山“西甲”共有32支大湾区队伍参赛,累计超146万人次入场观赛,全媒体流量达43亿,创下史上参赛队伍最多、上座率最高、传播度最广三个之“最”,成为大湾区现象级体育赛事,成功打造了佛山“西甲”城市新名片。
如今,这一有着20多年历史积淀的群众体育活动,已经入选国家体育总局首批群众“三大球”精品赛事、广东省2024年度文旅促消费优秀赛事、广东体育助力“百千万工程”精品项目。
从早期萌芽到如今全民热捧的佛山“西甲”,三水这片孕育了百年足球文化的热土,见证了中国群众体育与民间足球的蓬勃生长。
本次十五运会赛事期间,游客不仅可以在佛山三水为全国足球运动员加油鼓劲,还能在这里感受百年足球文化魅力,共享百年足球发展成果。
学生们进行赛前表演。
学生们进行赛前表演。
文旅融合 增添“足球+”新活力
三水区,作为佛山市行政区之一,因西江、北江、绥江三江汇流境内而得名,被誉为“三江汇流、湾区之源”,是粤港澳大湾区西向重要支点,佛山市环两江先行区建设的重要区域。这里有“中国饮料之都”、国家森林城市、“中国首个富裕型长寿之乡”之称,自然肌理得天独厚,文旅资源丰富。
而作为广东足球传统强区,三水区借势全运赛事,进一步激活“足球+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在云秀山体育场旁边的西甲啤酒广场和江边仓,足球元素与夜市经济深度融合,每当大型足球赛事在这里举行,现场观众的呐喊声与商户的吆喝声相互交织,绘就出一幅独属于佛山的岭南烟火盛景。
江边仓位于北江大堤边,近年经当地政府改造升级,摇身一变成为一个集文化、休闲、美食于一体的网红地标。“西甲”啤酒广场则云集各式地道美食。十五运会赛事期间,市民群众可以来这里看球喝酒、品尝地道美食,感受不一样的足球文化。
三水北江大堤则是堤上绿草如茵,江面货船穿梭,远处青山如黛,成为佛山人诗与远方的写意地。近年来,北江大堤三水段更成为众多影视热播剧的拍摄取景地,包括贾玲主演的电影《热辣滚烫》等均在这里取景拍摄,独特的人文景观,吸引了多位影视明星前来拍摄、打卡。
本次十五运会群众七人制男子足球决赛将持续至5月29日,一起来佛山三水赴一场足球狂欢,览一方美妙胜景,开启专属的足球时光。
学生们进行赛前表演。
学生们进行赛前表演。
“全运进社区” 群众赛事点燃城市活力
三水区以“办在群众身边、融入社区生活”为核心理念,将国家级体育盛事与基层活力深度绑定,探索出一条“全民共享、以赛兴城”的新路径。作为十五运会群众足球项目的承办地,三水区不仅依托深厚的群众体育基础,更通过社区化办赛、文旅体融合等创新实践,让全运精神真正扎根市井,焕发城市新活力。
值得一提的是,三水群众体育的“草根基因”,与全运会群众赛事理念高度契合。发源于社区的佛山“西甲”足球联赛,历经20多年发展,从菜市场空地踢成“湾区现象级赛事”,成为“群众办赛、群众参赛”的典范。赛事以产业工人为主体,企业组队参赛,形成“白天上班、晚上踢球”的独特文化,展现了全民参与的体育生态。
十五运会期间,三水将延续这一模式,鼓励社区队伍、职工球队参与竞技,让普通市民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全运会期间,三水还将组织志愿者服务队深入社区,开展文明观赛引导、赛事科普等行动,推动体育精神与社区文化共融共生。
此外,三水区以“百千万工程”为抓手,全面提升社区体育基础设施。据了解,全区已建成159块足球场,人均足球场地达1.8块/万人,远超全国平均水平。云秀山体育场、健力宝青训中心等赛事场馆完成升级改造,增设信息化配置与便民设施,既能承办国家级赛事,又常态化向市民免费开放观看各种足球赛事,成为群众健身、观赛的“家门口绿茵场”。此外,全区72个社区体育公园实现全覆盖,推动城乡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为全运会群众项目下沉社区奠定硬件基础。
现场观众很热情。
现场观众很热情。
采写:南方+记者 许仪 吴碧霞
摄影:南方+记者 戴嘉信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