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兴则经济兴,产业强则国家强”,近年来,清新区三坑镇人大代表紧扣“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下称“百千万工程”)部署要求,立足人大职能定位,以“四个聚焦”为抓手,推动村集体经济提质增效,走出了一条具有三坑特色的强村富民之路。2024年,全镇14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超15万元,其中6个典型村集体经济达20万元,布坑村更是首次突破70万元大关,经济运行稳中向好的背后,反映出三坑发展韧性持续增强。
聚焦资源盘活,当好“百千万工程”“规划师”
自实施“百千万工程”以来,三坑镇依托温泉、农业等资源优势,推动农文康旅融合发展,全力打造“岭南温泉第一镇”。针对辖区内闲置土地、房屋、塘堰等资源,三坑镇领导班子带领工作队下沉一线,积极盘活“沉睡”资源,以“铁脚板”走遍全镇每一处闲置资产,通过“村村过筛、户户摸底”,梳理形成涵盖闲置土地、旧校舍、空心村等的102项“资产清单”。
“群众盼什么,人大就干什么,作为人大代表就是要让群众口袋更鼓、生活更好。”三坑镇党委书记在人大主席团会议上的发言掷地有声。在引进三禾·稻里温泉民宿项目过程中,代表们经调研发现三和村紧邻汕湛高速出口,穿过清四公路,而且临近温泉水管道出口,交通区位与资源优势显著。同时,村中拥有30多亩可开发的闲置用地及30多间保存良好的清末时期青砖屋,非常适宜发展乡村酒店(民宿),代表们当即提出“整村打包流转”的建议。为推动项目落地,人大代表主动化身“招商员”,积极动员安庆村委会与清远市稻里酒店管理有限公司对接,最终促成三禾·稻里温泉民宿项目落地。该项目不仅让三和村集体每年增收40多万元,还带动周边红心村70亩耕地实现连片开发。“以前这些老房子没人要,现在成了‘香饽饽’,我们每年能拿租金,还能在民宿打工,日子越过越红火!”三和村村民陈大姐满脸笑容地说。
整村改造后的三禾·稻里温泉民宿。谢承晔 摄
整村改造后的三禾·稻里温泉民宿。谢承晔 摄
三坑镇人大代表们还积极推动葵背村实行“土地入股+保底分红”模式,积极推动乡村共富共建共享。通过整理村中180亩闲置用地及闲置旧校舍,以土地流转、改造等方式将原本零散的土地有效整合利用,引进了泉现民宿、橄榄泉民宿等项目,让村集体闲置资源焕发新生机。在项目推进过程中,面对部分村民对土地流转的顾虑,代表们化身“宣传员”,通过逐户上门宣讲政策、答疑解惑,打破村小组“单兵作战”模式,促成项目顺利落地,有效带动花岗、马长、岗仔3个村小组及周边80余名村民实现在家门口就业。“人大代表帮我们算清了经济账、发展账,跟着干准没错!”葵背村村民张文说。
此外,三坑镇人大代表积极响应“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号召,与多方沟通协调,梳理镇内可植绿面积,充分利用“四旁”“五边”地带,通过“见缝插绿”打造“小而美”微空间,以点带面激活“镇村大美”。今年以来,三坑镇积极发动商会、旅游联盟等力量,认捐资金61.8万元,种植树苗超3万棵。在葵背下辖的企调村打造了市、区、镇三级人大代表的“人大林”,绘就绿美三坑生态画卷。市人大常委会、清新区人大常委会、三坑镇人大还共同在大岗村至河中温泉路口北坑河东侧堤顶路,打造了一条全长约4.25公里的“人大代表绿美廊道”。
聚焦联村发展,打造产业升级“助推器”
针对各村资源分散、单打独斗难以形成规模效应的问题,三坑镇人大代表提出“握指成拳、抱团发展”的思路,推动14个村经济联合社与清远市泓恩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联兴公司。在联兴公司筹备阶段,代表们多次组织召开座谈会,协调各方利益,最终确定“村集体占股99%、企业占股1%”的利益分配机制,确保村集体在产业发展中占据主导地位。
三坑镇桂花鱼养殖基地。谢承晔 摄
三坑镇桂花鱼养殖基地。谢承晔 摄
在桂花鱼产业发展上,代表们通过建立渔业行业人大代表联络点,定期组织渔业行业人大代表进点履职,共同探讨桂花鱼养殖技术,收集渔业养殖户意见建议,积极推动联兴公司建立标准化养殖基地,探索建立三坑桂花鱼的统一技术标准、统一品牌打造、统一市场销售的发展模式。2024年,全镇桂花鱼养殖面积达2152.3亩,产量4304.6吨,同比分别增长7.04%和14.09%。此外,代表们还积极推动观赏鱼产业发展,引入邱氏水产为各村提供全链条服务,聚力打造“三坑金鱼”品牌。目前,“三坑金鱼”养殖规模已覆盖5个村委会,养殖面积达260多亩,年产值超千万元。“以前我们养鱼都是各自为政,价格上不去,现在有联兴公司帮我们对接市场,引导我们购买桂花鱼养殖保险,收入稳定多了!”养殖户邓先生感慨地说。
聚焦项目建设,架起村企合作“连心桥”
“项目是发展的生命线,人大代表要当好项目建设的‘护航员’。”三坑镇人大代表坚持“项目为王”理念,主动参与招商引资工作。在项目洽谈阶段,代表们充分发挥来自基层、熟悉乡情的优势,为企业提供精准的资源信息;在项目落地阶段,代表们积极协调解决用地、用水、用电等问题,确保项目顺利推进。2024年,三坑镇成功引进11个优质项目,总投资4.4亿元。在谋划三坑镇桂花鱼渔业文化街改造项目过程中,代表们通过调研发现项目在设计过程中未对沿街设置人行道,容易造成行人与车辆混行状况,为此,镇人大代表向三坑镇政府提出增设人行道的建议,并持续跟踪项目整体推进情况。
改造后的三坑镇河堤公园。谢承晔 摄
改造后的三坑镇河堤公园。谢承晔 摄
在推动“百千万工程”典型镇村培育建设过程中,三坑镇人大代表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广泛开展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活动,面对面和群众“拉家常”“听心声”“谈未来”。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特点优势和桥梁纽带作用,与中建五局以微利形式共建圩镇人居环境整治等帮扶项目10个,总投资1.29亿元,并通过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定期深入项目一线,精准掌握工程进度和企业需求。面对项目推进过程中的土地平整、“三线”下地、外立面改造等难题,三坑镇人大代表第一时间组织镇职能部门、施工方召开协调会,通过走访群众、实地调研、多方协商等方式,为企业量身定制解决方案,保障工程顺利推进。不仅如此,代表们还积极争取上级专项资金,通过基础设施提升、镇村风貌提档和公共服务供给优化,吸引34个优质项目落户,总投资超19亿元,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聚焦数字赋能,培育转型升级“新引擎”
在数字化浪潮奔涌向前的时代背景下,三坑镇人大代表以敏锐的洞察力捕捉发展先机,全力推动“数字+农业”“数字+文旅”深度融合,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代表们积极牵线搭桥,推动镇内企业与移动公司达成共建协议,实现全镇5G网络全域覆盖。同时,精心谋划建设三坑镇圩镇客厅,打造集接待服务、文化展示、规划展览、特产展销、研学交流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空间,以数字化游客服务为核心,全面提升游客体验。“遇见三坑”线上服务平台的搭建,凝聚着人大代表的智慧和汗水。从平台功能设计到产品上架,代表们全程参与,确保平台既能展示三坑特色,又能方便群众使用。目前,平台已上架23种特色农产品、5家精品民宿,月均浏览量超1万人次,带动实体商户增收超5万元。代表们还积极推动直播带货新业态发展,组织开展直播技能培训,培育本土网红。2024年,全镇开展直播带货56场次,销售额达30.3万元。今年春节期间,代表们参与策划的田园综合文旅项目通过线上宣传,吸引1.3万人次游客,实现收入18万元。“没想到在家直播也能挣钱,多亏了人大代表的引导和支持!”网红主播小张说。
建成后的三坑镇美丽圩镇入口。谢承晔 摄
建成后的三坑镇美丽圩镇入口。谢承晔 摄
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是实现“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的必答题,也是人大代表助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实践,更是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接下来,三坑镇人大代表将聚焦“人、地、钱”,创新履职方式,积极发挥人大代表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中的职能作用,持续激活村集体经济活力,为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宏伟目标贡献更多人大力量。
撰文:贺欢 通讯员 谢承晔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