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区十年,电白写下什么故事?

作者 邓建青 2024-04-27 23:39

岁序常易,华章日新。对于茂名市电白区来说,今年是特殊的一年。2014年,国务院批准同意广东省调整茂名市部分行政区划,撤销茂港区和电白县合并设立电白区,当年4月,电白区正式挂牌,至今已走过十年。

于时间长河而言,十年只是一瞬,而对于电白来说,十年足够迎来巨变。

十年间,电白聚焦实体经济为本、坚持制造业当家,产业强区建设迈出新步伐,经济总量跨越3个百亿级台阶。“中国建筑之乡”蓬勃发展,“中国沉香之乡”香飘四海,海洋产业、沉香产业、新能源产业发展如火如荼。

十年间,电白城市扩容提质日新月异,美丽圩镇加快建设,和美乡村建设全域推进,绿美电白焕发新颜。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生态宜居,乡风文明。

这十年,电白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推进绿美电白生态建设,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稳定。

当时间的脚步来到2024年,对于电白来说,既是回望十年振兴路的良机,也是调整步伐、继续出发的新起点。从电白区委、区政府诸多部署来看,电白正致力于当好茂名高质量发展的领跑者,全力推动“百千万工程”在电白走深走实,全方位服务和融入茂名“两轴—两个圈层”城市布局,让高质量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一)

观察一座城市的成长,时间是最清晰的标尺——

在时间的刻度上,众多精彩的时代故事,汇聚成城市的万千气象,簇拥着电白前行。

2014年,国务院批准同意广东省调整茂名市部分行政区划,撤销茂港区和电白县合并设立电白区,改变了茂名市长期以来“小城拉大市”的吃力状况,一个全新的电白区破茧而出。

2014年并区当年,电白区地区生产总值516.79亿元,2017年突破600亿元,2021年突破700亿元,2022年突破800亿元。十年,一个又一个台阶,见证着电白区全力以赴拼经济,心无旁骛抓发展,经济发展翻开新篇章。

2016年,电白被授予“中国建筑之乡”称号,成为广东省首个获得该称号的县(区),在全国声名远扬。

2019年,水东湾城区引罗供水工程正式通水,汩汩清泉从罗坑水库一路奔流进水东湾城区万户千家,数十万居民彻底告别了用水紧、吃水难历史。

2020年,电白建档立卡贫困户11586户26510人、35条省定贫困村全部达到脱贫出列标准,历史性消除绝对贫困;获评2021年中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示范区,“精准扶贫”项目连续两年获评全国“民生示范工程”。

2021年至2022年,电白打赢人居环境整治巩固提升村村过关“百日攻坚战”,3721个自然村面貌大改观。电白16个镇街达到“宜居圩镇”标准,3个镇街达到“示范圩镇”标准。

2022年,电白吹响了美丽宜居村“村村过关”的号角。如今,200多条村通过市“美丽宜居村村过关”验收,和美乡村成效明显。

2023年,在广袤的电白大地上,重点项目建设正酣,制造业发展如火如荼。欣旺达电白生产基地(欣捷安新能源汽车电子BMS生产项目)一期建成投产,二期有序建设;百强电子、智慧电梯项目签约落户,长盈科技基地基本建成。

2024年,电白区政府工作报告展望未来奋斗目标,要建设宜居宜业宜游滨海城市的先行区,积极服务和融入茂名新城建设,在融入“两轴—两个圈层”城市布局上作出示范。目标掷地有声,电白也将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预期目标定为5.5%,比上一年实际增速高1.4个百分点,也比全市预期目标高0.5个百分点。

中国建筑之乡、中国沉香之乡、中国特色休闲县市、中国营商环境百佳示范县市(区)、全国综合经济竞争力百强区、“广东十佳观鸟胜地”……十年间,在特色产业、城市品质、生态文明、城乡融合、经济发展等多个方面,一个个打上了中国、广东标志的重大成就成为电白的城市名片,演绎着时代变迁,也见证着许多人砥砺前行、奋勇拼搏的黄金岁月。

“电白有信心、有能力当好茂名高质量发展的领跑者,在市域发展、县域振兴中挑起大梁。”诚如茂名市副市长、电白区委书记高雪山所言,站在十周年节点上,电白将拉高标杆,自我加压,向着目标,奔跑的脚步始终不曾停歇。

(二)

透视一座城市的进阶,数字是最直观的窗口——

十年砥砺,从2014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16.79亿元到2023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840.26亿元,电白经济总量跨越了3个百亿级台阶。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从2014年的159.94亿元增加到2023年的282.19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从2014年的448.21亿元增加到2023年的455.57亿元,固定资产投资从2014年的224.83亿元增加到2023年的315.2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014年的210.87亿元增加到2023年的332.20亿元……一组组数据勾勒出电白经济运行平稳向上的发展曲线,也彰显电白过去十年间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路径的积极探索。

透过数据看发展,沉香和香精香料、绿色建筑、文旅康养、海洋产业等主导产业是电白县域经济发展的底气。

电白被誉为“中国沉香之乡”,沉香种植面积已增至12万余亩,成为中国沉香人工种植、生产、加工最为集中、规模最大的县区,从业人员4万多人,年产值突破40亿元,形成七大类共100多种沉香产品链。香精香料产业加速集群成势,年总产值约20亿元,本地在册企业140多家。

建筑业是电白的传统产业、支柱产业。近年来,电白建筑业发展势头迅猛,企业数从2016年的86家增至目前的500多家,总产值最高在2021年已突破千亿元大关。建筑业总部基地项目逐渐从蓝图走向现实,千亿元级产业集群前景令人振奋。

以山海为底蕴,电白文旅康养产业快速发展。2023年,电白区不包含三大平台旅游人次731.69万人,同比增长157.27%;旅游总收入37.69亿元,同比增长92.99%。目前,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进入主赛道,电白正积极推进水东湾“美丽内湾”和南海岛建设,打造中国滨海旅游目的地。

经多年发展,电白海洋经济全产业链融合提质。其中,以电白工业园为载体,形成以新洲、海篮、惠众、海宝等企业为代表的水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年加工水产品约9万吨,产值约14.3亿元。

锚定建设更高水平的产业体系目标,电白如何打开发展新空间?答案是彰显特色、向新而行。

电白籍人士创建的口腔义齿企业在全国各地有120多家,产业链年总产值100亿元以上。近年来,电白大力吸引在外企业回乡投资,同时启动建设口腔义齿产业园,未来将打造从义齿研发、设计到模型制造,再到终端义齿产品生产的数字化智能义齿制造中心和口腔健康全产业链。

2023年,趁着预制菜产业风口,电白积极谋划“水产品+预制菜”新赛道,创建电白区渔业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当年11月,赛迪发布2023预制菜产业基地百强名单,电白名列第78名。目前,电白预制菜年销售额已突破7.6亿元,以水产品为原料的预制菜品种有大盆菜、鱼罐头、鱼片、水产品制品和畜禽产品等五大主要系列,品种超200个。

近两年,电白紧抓新能源发展风口勇拓新局。其中,计划投资40亿元的欣旺达电白生产基地(欣捷安项目)一期建成投产,通过欣旺达“龙头”带动,位于产业链中游的百强电子项目签约动工;马店河新型储能产业园一期标准厂房竣工在即,签订入园合作意向书近20家,预计投资总额超32亿元;200多家电子电池小微企业(含家庭作坊)吸纳从业人员2000余人,年产值近5亿元……电白新能源产业聚能成势,逐步成为电白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的新支柱。

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开拓产业新赛道,是立足实际顺势而为,也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目标发展所需。

在令人瞩目的数据之中,无疑可以看出电白的奋进答卷。

(三)

记录一座城市的变化,空间是最清晰的坐标——

十载奋进,电白立体交通枢纽发展的脉络清晰可循,环湾城市建设已搭建起大框架,与周边组团发展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东西向的凤凰大道、体育路、水东大道、龙泉路,南北向的向洋大道、迎春路、开元路、安寨路……在电白水东城区,这些困扰了居民群众许多年的交通“堵点”在短短几年间被打通,让区域内形成了环网相连、节点畅通的交通体系。

城区外,环市路向东接通旦场镇,再以辅线向南连接环城东路,径直连上水东湾大桥,将陈村、旦场、南海片区与城区形成交通闭环。滨海旅游公路将沿海重要城镇节点、开发区及港口连接起来,在发展上形成合力。水霞路为林头、霞洞等北部镇生活、生产活动带来交通便利,700多公里“四好农村路”建成,拉大城市发展框架。施工中的茂名大道快速化工程,将拉近北、中、南组团的时空距离,让电白周边片区和茂名中心城区联系更加紧密。

交通动脉的强劲,也直观体现到城市扩容提质和民生改善上,进而推动城市能级的不断跃升。

十年间,电白城市持续扩容提质,城区面积已扩大近一倍,由原来的34平方公里拓展到60平方公里。体育公园、东湖公园、海湾湿地公园、御湖公园等多个综合公园为城区生态公园体系建设写下美丽注脚。万达、海滨等商圈,万达广场、传湾新天地、总汇天街、太古街等商区串珠成链、日臻繁荣。“四馆一中心”建成、茂名陈金章美术馆开馆,一座宜居宜业宜游的品质新城逐渐成形。

十年间,电白城乡面貌日新月异。走进城区,250多个老旧小区完成微改造,改出了新气象与新活力:掉粉的墙体粉刷一新、天上的“飞线”理顺了、小区路面变得平坦整洁、停车、休闲等基础配套设施得到完善……进入乡间,大大小小279个好心公园、近6500个“四小园”遍布各乡村,让村民“出门见绿”。240多个村通过美丽宜居村验收,路边绿树成荫,村屋粉墙黛瓦、干净整洁,各美其美的农村景象越来越常见。走进“农家小苑”,鸡鸭成群,门前还有绿植鲜花相映,和美乡村美不胜收。

十年间,城乡融合发展不断提速。1镇12村入选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镇村名单。各镇街围绕各自优势发力,逐步形成分工合理、功能互补、整体联动的空间格局。往北,那霍镇千亩茶山绿;朝南,南海滨海风光惹人醉;望东,“电白粮仓”马踏镇声名起;向西,小良镇电商示范站势头足。

在空间的坐标下,城市发展的未来,无不呼唤着区域的高度融合。

今年,以共青河片区、高铁片区、茂东片区为核心区,“茂名新城”正在成形。从空间布局而言,电白要迎接新的组团发展机遇,重点要加强产业、交通、人口等规划与“茂名新城”的“融合”“缝合”。

其中,紧抓茂名新城建设机遇,推进主次干支路网建设;实施主城区更新行动,推动位于“第一圈层”重要节点的水东街道提质扩容;推动电海街道等周边关键节点与高铁新城、共青河新城的“连片成面”,服务支撑组团融合。

电白区委副书记、区长陈研在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积极服务和融入茂名新城建设,统筹做好规划引领、交通先行、生态缝合等工作,进一步拓展空间、疏解功能、提升品质,助推‘第一圈层’成型成势。”

以行践言,以践行远。站在十年节点,在城市空间重塑的时代背景中,电白正张大双臂迎接“茂名新城”的拥抱。

(四)

体悟一座城市的内涵,民生是最美的风景——

发展是为了人民,发展要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理应由人民共享。

近些年来,电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民生支出连年占财政支出85%左右,集中精力解决群众最关心的收入、教育、医疗等问题,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千家万户。

2020年,电白建档立卡贫困户11586户26510人、35条省定贫困村全部达到脱贫出列标准,历史性消除绝对贫困。2023年,电白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约为2014年的1.7倍、1.6倍。

电白坚持把教育摆在战略优先地位,获评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省教育强区和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区2020年,电白区履行教育职责评价成绩在全省沿海经济带37个县中排名第2,为茂名市首次获得优秀等次的县级区市。

2021年,电白区妇幼保健院新院区、区人民医院新综合楼、区中医院新院区先后投用。当地县(区)级公立医院业务用房面积增至19万平方米,是原先的6.5倍。床位数增至3406张,增幅近60%。

2021年以来,电白区加大投入力度,补齐水利工程短板。当年11月,电白基本实现全区人口集中供水全覆盖。当年12月,电白在全市率先迈出升级步伐,统筹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通过建立水厂间互联互通的供水保障体系,加快实现城市用水和农村用水“同网、同质、同服务”。

2021年以来,电白“党建引领社会治理五级网格化管理”机制全面实施,将社会保障、综合治理、重大疫情防控等工作全部被统筹到网格内,让社会治理触角延伸至基层末梢。如今,电白五级网格员有近万人,网格化管理也升级为“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他们每周三上午集中下沉到村民小组一线,听民声、察民情、解民忧、惠民生,推动群众问题在一线解决、矛盾在一线化解、作风在一线转变。

2023年,电白区安排9620万元用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另安排2000万元用于沿海沿河排污口附近自然村污水治理。当年12月1日,水东湾片区城镇支次管网完善工程正式通水仪式举行。该项目新建416公里污水管网、34座泵站、5个污水处理系统,填补城区污水管网空白区,惠及电白区、水东湾新城7个镇街。

“过马路要小心,不要着急……”每天傍晚下班时间,在电白城区主要交通路口,时常可见手执文明出行标语、旗帜的志愿者协助指挥车辆通行,提醒电动车车主佩戴安全头盔,劝导路人不闯红灯安全有序过马路。立足不同志愿服务需求,目前电白全区已建设1700多个志愿服务站,区、镇(街道)、村(社区)组建各类志愿服务队伍达400多支,登记在册志愿者近30万人。

以2024年的植绿大行动为契机,电白目标在今年植树28万棵,以“一镇一方案、一村一图一计划”的实施理念打造一批具有电白特色的生态乡村、绿美乡村,精绣绿美电白发展蓝图。今年截至3月,电白开展义务植树1000多场次,参与义务植树4万多人次,已种植树木近4万株,打造“检察林”“先锋林”“巾帼林”等主题林200多片。

从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年行动,大力推进村庄规划提升和农村建房管控行动,到持续推进农村基础设施攻坚,加快补齐农村突出短板,全力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眼下,一个个民生事项陆续在电白城乡落地落实,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这一个个民生故事,如同一面面镜子,照出了这座城市的幸福底色。

南方+记者 邓建青

编辑 苏斯铭
校对 黄买冰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