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美人”乐昌种 好茶是从自然来|韶关茶香千年继往开来⑯

作者 曹伟峰 2025-04-19 19:01

季春清晨,乐昌市龙山林场的薄雾尚未散尽,兴运美人茶业公司总经理谢云鹏看了看茶杯,乐昌白毛茶的茶汤中金毫漂散,他不自觉地又饮罢一杯,便从大树下的茶室走出,上山查看他新种下的100亩茶树。在他离开台湾扎根韶关的十年里,“巡山”已成为他每天的习惯。

茶山上,茶树与杜鹃花在晨光中舒展,蟋蟀发出的“啾啾”声不绝于耳。“去看看我们的美人去。”谢云鹏向茶艺师钟冬冬招呼。两人在如同花园的茶山上脚步轻快,仿佛在赴一场邀约。

走到茶树前,谢云鹏拿起叶子仔细端详,当看到叶子上密密麻麻的小洞时,脸上浮现了笑容,一旁的茶艺师钟冬冬捻起叶片,嗅起这一股自然的清香。“叶子上的这些小洞洞就是制作东方美人茶的关键。”谢云鹏介绍,小绿叶蝉啃食叶片时,茶树会分泌一些特殊的芳香物质,经加工制作后,才能形成东方美人茶独特的果蜜香味。

从台湾到乐昌,不变的是谢云鹏对茶的钟情。受父亲的影响,谢云鹏自幼嗜茶爱茶,他年轻时曾在阿里山跟随茶农学习种茶制茶的技术,也曾踏遍大陆的名山大川,遍寻好茶。“那一抹兰香,让我留在了乐昌。”2015年,在省台办的推荐下,谢云鹏来到乐昌,在品鉴白毛茶时,茶汤中浓郁的兰香让他惊为天人,而茶汤的回甘也是这位老茶客所喝过的茶中最好的,这让谢云鹏心中涌起了圆自己制茶梦的冲动。同时,乐昌优质的水源、与故乡桃园相近的气候,也给予谢云鹏扎根于此种茶制茶的信心。一番考量下,谢云鹏带着资金、项目、技术和销售渠道,来到乐昌五山镇小山村,与村委会、村民联合成立合作社,引入台湾“自然农法”理念,与村民签订“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协议,投入资金500万元,开发茶园600多亩,力图泡出一盏“乐昌好茶”。

“谢老师过来看看这些金钱草!”“马上过来!”正在茶园里撒播草种的省农科院工作人员向谢云鹏两人喊道,两人便前往与工作人员交流。由于兴运美人茶业公司的茶场禁用农药、除草剂、化肥,如何让茶树长得更好成为重要的问题。在省农业厅、省农科院的帮助下,谢云鹏便开展了“以草抑草”的研究,即人工种植对茶树有益的草种,从而达到抑制其他不利于茶树的杂草生长,通过自然的方法保护茶树的良好生长。“这个方法推广的话,我们乐昌的茶农也能得益。”在技术推广上,谢云鹏总是毫无保留,如何带动区域茶产业一同发展,是他经常思考的一个问题。在合作社成立以来,谢云鹏开发制定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并通过举办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班、开展茶园技术指导等形式,提高管理人员和农民的农技水平。“要大家都进步,才能让乐昌茶进步,只要想学我都会教。”

在十年间,五山镇上的600亩茶园从荒坡蜕变为标准化生态茶园,水肥一体化系统替代了祖辈使用的扁担。

种出好茶来,更要讲好茶故事。自企业逐步走上轨道后,谢云鹏与钟冬冬带着产品频繁亮相于各大会展,2024年海峡两岸农博会、2023年四川农博会、第二十三届长春农博会……“真的累,但也是真的开心。”由于茶汤馨香、茶味怡人,兴运美人茶业有限公司的展位前总是人头攒动,作为茶艺师的钟冬冬忙得不可开交。“本来准备了200个杯子用一天,但是一个上午就用完了。”乐昌茶的品牌与故事,也伴随着展位前无数杯茶,传播到每一位茶客的心中。凭借良好的茶叶品质,兴运美人茶业公司还获海关食品出口认证,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县级示范合作社等诸多荣誉。

推广本地茶文化,也是谢云鹏的一个小目标。为了进一步推广乐昌茶文化,谢云鹏与龙山林场共建,在山上新开辟了100多亩茶园,并种下了不同种类的茶树,并在茶树中加种花、草、药材等,形成了一个植物宝库。“再过不久,这里一定美得像一个公园。”谢云鹏看着新开辟的茶山,信心满满。伴随着茶园景色的逐渐成型,研学机构的合作邀约也不断投来,“让小朋友们爱上本地的茶,是我们推广茶文化很重要的一步,他们才是我们未来茶文化的传承者。”

有好茶好故事,随之而来的便是好销量。谢云鹏介绍,目前茶厂每年制茶约2万斤,时常是供不应求。“很多茶商在展位上品过我们的茶后,都是上千斤地买。”谢云鹏介绍,很多外地茶商为了买到茶叶,甚至愿意提前付款。除传统的茶叶制作模式外,兴运美人茶业公司更进一步将茶叶加工成冷泡茶产品,提高产品的综合附加值。同时,谢云鹏还拓宽思路,将夏季及秋季的茶叶供应给食品厂家充当罐装茶饮的原材料,得益于自然种植方法,更能进一步供应给要求较高的台湾企业。“一些连锁新式茶饮店也提出希望我们给他们供货,但是我们现在种植的土地很紧张,不敢接他们的单。”谢云鹏笑了笑说。

“龙山林场的职工刚刚来我们这里看了看,说他们那里还有一些种茶的茶园,说想找机会和我们交流一下。”钟冬冬向谢云鹏说,“好啊,我留意很久啦,他们的茶园‘小虫子’比较多,肯定能种出好茶叶!”“茶痴”谢云鹏拍了拍手,笑嘻嘻地往山下走去,又向着下一个理想之地走去。

策划/统筹:周赞 蒋才虎

文/图:曹伟峰 李淑坚

编辑 杨韬
校对 居伟强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