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花都区新华街建设路党群服务中心,一场别开生面的传统文化教育实践正悄然展开。“清华姐姐”工作室联合广东培正学院传统文化社会实践服务队及经济学院2024级数字经济1班团支部,面向8-12岁小朋友开设的传统文化课程,以创新形式和丰富内容,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通往传统文化宝库的大门。
此次活动中,广东培正学院的大学生志愿者们展现出极高的专业素养与责任心。他们做事细致认真、筹备组织有条不紊,从课程设计到材料准备,从环节把控到现场互动,每一个细节都经过精心打磨,为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首发的纸浆画与剪纸手工制作课一经推出,便收获了学生和家长的广泛好评。
“触手成画,浆语留痕”——非遗纸浆画手工制作课上,活动在欢乐的氛围中拉开帷幕。志愿者们精心设计的“你划我猜”游戏,瞬间点燃了现场气氛。他们提前准备好与纸浆画主题紧密相关的词语卡片,游戏过程中时刻留意孩子们的反应,适时给予引导和鼓励。孩子们热情高涨,踊跃参与,欢声笑语充满了整个教室。
进入制作环节,孩子们在志愿者的耐心指导下,按照纸浆调配、涂抹及塑形等步骤,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原本普通的纸浆,在孩子们的手中渐渐变成了一幅幅充满童趣与创意的精美作品。有的孩子塑造出可爱的小动物,有的描绘出梦幻的童话世界,每一幅纸浆画都凝聚着孩子们的奇思妙想。
“巧剪生花,纸上传情”——非遗剪纸手工制作课同样精彩纷呈。志愿者们提前准备了不同难度的剪纸模板,满足了不同水平孩子的需求。教学过程中,志愿者从简单对称的花朵、蝴蝶样式入手,逐步过渡到复杂精美的窗户、中国结、灯笼等样式,细致入微的示范和讲解,让孩子们掌握裁剪手法。孩子们手持剪刀,全神贯注地裁剪,专注的神情透露出对剪纸艺术的浓厚兴趣。随着剪刀的起起落落,一张张红纸化作精美的剪纸作品,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深切感受到了剪纸艺术的独特魅力。
此次建设路党群服务中心、“清华姐姐”工作室与高校联合开展的传统文化课程成效显著。社区的小朋友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近距离接触非遗技艺,不仅提升了动手能力与创造力,更在心中种下了热爱传统文化的种子。通过亲手制作非遗作品,孩子们加深了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与理解,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值得期待的是,后续的课程将更加丰富多样,涵盖团扇绘制、螺钿镶嵌、粤剧脸谱绘制、头簪制作及舞龙体验等多个领域。这些课程将继续带领小朋友们领略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不同非遗技艺的独特魅力,让传统文化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绽放光彩。
撰文:李嘉益
通讯员 刘幸芝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