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文旅如何向“新”行?政协委员来支招|聚焦海南两会

粤琼合作 2025-01-16 10:40

1月14日上午,海南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海口开幕,海南省省长刘小明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介绍,2024年,海南不断深化文体旅商融合发展,接待游客增长8%,其中入境游客111万、增长115.6%,文体旅商融合焕发新活力。

2025年,海南将紧盯新发展格局,促进旅游业开放合作,海南文旅如何向“新”行?1月15日,海南省政协八届三次会议在海口召开第二次全体会议。一众政协委员纷纷出谋划策,分别从产业发展、对外交流、科技赋能等领域为海南文旅贡献“新”力量。

一新:多元发展 产业向“新”

海南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推动文化、体育、旅游、康养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旅游业开放合作。旅游如何与不同元素结合?政协委员们分别从路跑赛事、研学旅游、医疗旅游等方面提出自己的建议,助推海南文体旅商深度融合发展。

近万名跑友报名参加2024琼海博鳌马拉松。

近万名跑友报名参加2024琼海博鳌马拉松。

近年来,海南迎来了马拉松“热”,办赛数量、质量均呈现持续提升状态,但海南马拉松赛事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存在各市县马拉松赛事同质化,赛事之间的竞争激烈,吸引力呈下降趋势等问题。

为此,海南省政协常委、农工党海南省委员会副主委吉小妹建议:海南需要找准赛事定位,指导省内马拉松赛事差异化发展,利用海南下半年的气候比较优势,争取全国马拉松全程积分赛等中国田协重要赛事多在海南举办。同时,支持鼓励各市县举办“小而美”路跑赛事,吉小妹表示:“路跑赛事,不能只盯着马拉松,不能只有‘大而全’,还要有‘小而美’。”要支持引导各市县结合地域特色和历史文化元素,在标志性建筑、地标景点或代表性文化符号等特色场景举办形式多样的短距离路跑赛事活动,既推动全民健身活动发展提升群众健康水平,又推介本地文旅资源助推旅游业发展。

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研学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旅游模式,正逐渐成为促进消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海南自贸港发展研学旅游具有独特优势。海南省委外办主任、海南省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副主任戴贞建议,充分挖掘海南“陆海空”高端产业发展优势,以及海岛文化、热带雨林、民族民俗等非物质文化和自然资源,有针对性开发设计多样化、个性化的研学项目。

乐城国际医疗旅游产品上线启动仪式。受访者供图

乐城国际医疗旅游产品上线启动仪式。受访者供图

近年来,海南医疗服务业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博鳌乐城先行区基本实现医疗技术、装备、药品与国际先进水平“三同步”。但也存在着国际医疗服务产业发展程度不高、医疗机构设置不完善等问题,台盟海南省委员会副主席林艺青建议,明确目标定位,在乐城先行区,加快引进外商独资或合资举办高水平医院,打造国际医疗旅游的核心平台。其次,在海口、三亚、儋州等区域,分别选1到3个试点医院增设国际医疗部,构建具有差别化的国际医疗服务平台。最后,在五指山、保亭等中部区域,打造具有海南热带雨林特色的中医保健、森林康养、特色治疗等中医药产业链。

二新:外联互通 交流向“新”

旅游业开放合作,需要交流与借鉴。

南海博物馆是海南的重点项目,但强势吸引力明显不足。民革海南省委会常委陈伟建议,海南可加强与南海周边国家文物收藏机构的联系互动,主动与国内民间博物馆等组织沟通,寻求南海文物的资源共享、回归、托管。 “国家级博物馆应有国家级的风貌和视野。”陈伟表示,应强化两广地区南海文物的展陈,加强对两省与南海关系的“勾稽”。中国之于南海,除了海南,两广的作用举足轻重。

图片来源:中国南海博物馆

图片来源:中国南海博物馆

在研学旅游领域,戴贞建议,深化人文等领域交流,推动中美研学教育交流合作;鼓励本省旅游协会、企业等与境外机构开展合作、拓展交流;挖掘自贸港教育资源优势,推动独立办学和合作办学院校组织其境外本校学生团体来琼开展研学活动。不断拓展宣传和人文交流渠道,打造自贸港研学品牌。

三新:科技赋能 载体向“新”

海南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着力构建具有海南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创新科技如何赋能文旅产业?

“让历史与现在、未来跨时空对话,切实让文物‘活’起来、展览‘火’起来。”陈伟介绍,为激发南海博物馆新活力,他建议借助博物馆二期项目启动的机会,创新性地将馆、港、市、人进行四维耦合。让博物馆赋能古老渔港,让“南海渔镇”成为中国最具东方底蕴的“渔人码头”。同时,以创新激活博物馆的创新力。同时借助高端时尚的主题提炼、沉浸式交互场景氛围的营造,借助数字化技术创新展陈方式,以旅游的鲜活呈现厚重的历史。

图片来源:中国南海博物馆

图片来源:中国南海博物馆

华闻传媒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副总裁兼董事秘书廖宪认为,演艺产业向“新”行,应创新载体形式,应用科技手段促进演艺从单一的歌舞模式逐渐向身临其境的沉浸式互动体验方向转变。

他举例,国内沉浸式演艺已从以传统定点剧场为特点的1.0时代,到以大型山水实景演出为特点的2.0时代,发展到了如今以“沉浸式”体验为特点,让游客参与式互动的3.0时代。海南也应紧跟时代发展,一方面引入国内知名沉浸式演艺IP项目落地海南,另一方面鼓励省内创作团队和企业重视舞台创新、技术创新、体验创新,不断向身临其境的“沉浸式”体验方向发展,打开新的艺术维度和创新空间。

南方+记者 何嘉琪 黄倩 赵威

编辑 刘晓维
校对 曹柏英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