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潮州市湘桥区举行七届人大五次会议。会上,湘桥区委副书记、区长李树南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报告。
透过这份政府工作报告,笔者感受到,面对“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下称“百千万工程”)赋予的战略机遇以及区域内日益激烈的竞争态势,湘桥区积极以“改革求变”的主动姿态,努力将湘桥建设得更加繁荣美丽。
当前,湘桥区正处于蓄势突破的关键阶段和加速转型的攻坚时期,压力与动力并存,挑战与机遇同在。
动力与机遇,源自众多政策与利好要素的叠加。从宏观战略层面看,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纵深推进、深圳对口帮扶的持续赋能、“百千万工程”的精准落地,为湘桥区区域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24亿元,招商引资签约项目总投资71亿元,国发环保、万洋众创城等10亿级项目相继落地,这些亮眼数据折射出湘桥区经济的澎湃活力。
将目光向近处聚焦,湘桥区在内生动力培育方面同样可圈可点。其中,湘桥区通过“福田+1”协作模式,推动深圳玖明航空等优质项目落地福田—湘桥现代产业园;做深做实“土特产”文章,推动狮头鹅产业入选省级“补改投”项目,溪口卤鹅入选第二批广东省地理标志培育产品名单,构建起“种养—加工—销售”全产业链。
湘桥区同样面临着压力与挑战,发展征程仍需爬坡过坎。经济体量偏小,财源结构单一,制造业高端化、集群化、数字化转型较慢,产业园区平台综合承载力和辐射带动力亟待提升……这些问题如同横亘在发展道路上的礁石,考验着决策者的智慧与担当。
发展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勇立潮头方显英雄本色。这些痛点正是未来工作的发力点。
针对经济体量偏小,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着力扩大有效投资,狠抓项目招商引资,完善“全员招商”体系,力争新增招引项目总投资70亿元以上。产业园区平台综合承载力不足,湘桥区采取积极措施,致力于优化并提升南山分园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平台的功能。同时,加快官塘园区二期以及铁铺瓷泥产业转移园的基础设施建设,以期全面提升产业园区的承载能力。
这种自我加压倒逼的勇气,还体现在城市更新、民生改善领域等制度创新的突破。如依托富镇强村公司深化农村“三变”改革,力争村集体经济收入超20万元的村达到90%以上。又如优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创新实施“周末专家”“云端顾问”等引才模式,多渠道引进高层次人才。
站在“十四五”收官的关键节点,湘桥区的“改革求变、对接政策”实践揭示了县域高质量发展的深层逻辑:既要善于抢抓政策“窗口期”,更要勇于突破体制机制“天花板”。从产业园区的“腾笼换鸟”到乡村振兴的“三变”改革,从数字政府的“智慧升级”到文旅融合的“潮味”创新,湘桥正以“刀刃向内”的改革魄力和“精准对接”的政策智慧,将自身打造得更加繁荣美丽。
撰文:董志豪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