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蝽又名“臭屁虫”,它专门吸食果树的嫩芽、花穗、幼果的汁液,并能分泌腐蚀性臭液,使花、果嫩叶变色枯萎,引起落花落果,致使果树颗粒无收,是龙眼、荔枝最主要的害虫。
据2月20日至3月6日对东莞市谢岗镇和塘厦镇监测点的荔枝蝽越冬成虫卵巢发育情况的调查,结合荔枝蝽田间发生规律、卵巢发育进度和近期气候条件等综合分析,预计东莞市荔枝蝽在3月13~15日进入产卵盛期,比2024年同期早10~12天。
荔枝蝽越冬成虫虫情
及产卵期预测
东莞2月上旬出现倒春寒天气,平均气温降至8~17℃,持续了8~9天。至2月中旬,荔枝蝽成虫田间虫口密度较低,仅零星发生。3月6日,东莞市农业技术推广管理工作人员对谢岗镇和塘厦镇荔枝蝽越冬成虫卵巢进行剖检,发现两地荔枝蝽成虫卵巢发育进度基本一致,大部分卵巢已发育至3级,3级卵巢占比达84.00%,4级卵巢占比6.00%。
而去年同期,大多数荔枝蝽越冬成虫卵巢仅为2级。结合荔枝蝽田间发生规律、卵巢发育进度和近期气候条件等综合分析,预计荔枝蝽产卵盛期比2024年同期提早10~12天。
荔枝蝽为害荔枝花穗
防治方法
目前,东莞的桂味和糯米糍等中晚熟主栽荔枝品种处于花穗生长期,对防治荔枝蝽等可采取以下措施:
(一)生物防治。在荔枝初花期(3月中旬)和盛花期(3月下旬至4月初)各释放1次平腹小蜂。每次每株荔枝树投放平腹小蜂卵卡(400~500粒平腹小蜂卵)1张。
(二)人工捕捉。在清晨或夜晚气温较低时,利用荔枝蝽低温时活动迟缓的特点,用力摇树,待荔枝蝽坠地后捕杀坠落的成虫。
(三)化学防治。荔枝蝽进入产卵盛期前(3月10~12日),选择荔枝蝽较集中且活动较活跃时,用菊酯类药剂或晶体敌百虫兑水全园喷雾。同时,可根据荔枝瘿螨、尺蛾、卷叶蛾和荔枝蒂蛀虫等害虫的发生,选用虱螨脲(可防蒂蛀虫卵、瘿螨、尺蛾和卷叶蛾)并搭配阿维菌素(可防蒂蛀虫成虫、瘿螨、尺蛾和卷叶蛾)或辛硫磷(可防蒂蛀虫卵和成虫)进行兼防兼治。此外,根据天气情况,在连续下雨或回南潮湿天气,酌情加入吡唑醚菌酯或代森锰锌,预防荔枝霜疫病和炭疽病病害发生流行。
注意事项
(一)在开花前喷施农药时,务必确保施药与放蜂授粉之间保持充足的时间间隔。
(二)在荔枝上不得使用吡虫啉、噻虫嗪、噻虫胺、啶虫脒和呋虫胺等新烟碱类药剂,此类药剂未登记在荔枝上使用,而且对蜜蜂高毒,开花期喷施会导致蜜蜂大量死亡,严重影响荔枝授粉受精,危及养蜂行业和荔枝产业。
(三)辛硫磷容易发生光解,建议在傍晚施用。
编辑:陈迎
来源:东莞市农技办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