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顺应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时代潮流,福田区华强北街道巧用数字治理平台“粤治美”,依托微信庞大用户基础,实现了多场景覆盖、一站式线上体验,推动社区治理提“智”增效。
治理体系“伸”向智慧云端
数字治理“送”入千家万户
目前,“粤治美”已覆盖华强北街道30个小区,入驻人数近万人,居民周活跃率达92%,福强社区、荔村社区获评“五星社区”,在全国8667个社区中最佳周期综合得分排第294、359位,全省排第2、11位,红荔村小区全市排名第一。“粤治美”小程序正以独特的方式为社区治理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让居民生活更舒心、更安心。
“粤治美”最初是乡村治理平台,经过街道与腾讯开发团队的深度合作,成功升级为城市版,通过构建“1个平台+10大功能服务+N个应用场景”的组织构架,形成上通下联的数字化、扁平化服务,集成“书记会客厅、大事记、居民说事、居民议事、党群服务日记、积分超市、三务公开、活动发布、供求信息以及事项清单”十大功能板块,居民只需动动手指,就可享受一站式社区服务,让治理从社区下沉至小区,实现“大事不出社区,小事不出小区”。
云上议事“汇”成共治力量
诉求响应“解”开民生难题
小区党员积极引导居民在“居民说事”板块进行线上议事,形成“线上提议、线上认领、线上答复和线上评价”的全透明工作闭环,已吸引超3000名居民参与,实现居民诉求答复100%,办结率超90%,民意诉求工单同比下降30%。
荔村社区针对治理难题搭建协商议事“数字会场”,群众能线上浏览议事日程、观看直播、查看公示结果,极大地激发了居民自治的积极性,成功推动解决矛盾纠纷1530余起。平台集成的各类服务资源发挥出大作用,已招募200余家企业商户入驻,办结企业招聘、居民招租等诉求40余件,累计服务超4000人次,真正为辖区居民提供“管家式服务”。
福强社区依托“粤治美”玮鹏花园专区,收集处置楼道外窗换新、外立面更新、楼道改造等疑难问题57宗,处置大事小事357宗,12345热线投诉量同比下降30%,群众满意度同比提升60%。小区党支部书记常嘉琳(业委会主任)积极利用“粤治美”小程序开展线上议事、发起讨论,带领大家将小区围合管理,同时解决电动车停放和充电难题,实现电动自行车不进小区,兼顾了停放区人车分离;组织小区居民协商确定并线上表决玮鹏花园《居民公约》,真正做到小区事、居民议,居民真正成为小区主人公。
近期,荔村社区还通过“粤治美”平台发布筹集资金事项,计划选取少量单元分批次在小区适当位置设置晾晒区及安装晾晒设施。“粤治美”平台同步联通腾讯公益、居民自筹,仅用1个月顺利筹集3000元,吸引1442名居民参与募捐,顺利解决小区高层晾晒难、低层乱晾晒等问题。
智慧中枢“理”清处置流程
云端调解“消”除邻里纷争
在构建智慧化治理中枢上,“粤治美”同样表现“出色”。它建立“问题溯源、分级流转、处置总结”工作模式,居民通过拍照、语音录入等方式反馈问题,系统自动生成工单流转至相关单位或人员,办理流程留痕并接受监督。
在“粤治美”小程序赋能下,小区党支部引领业委会发挥“民情调解员”作用,线上召集物业、业委会等部门联动处置,线下召开专题研讨,分析问题、制定方案,以“线上+线下”模式成功调处80多起邻里纠纷。其中李叔叔和楼上王叔叔因噪音起争执,关系紧张。社区调解员郭权得知后,立即通过“线上调解”安抚双方了解诉求,使得邻里间的紧张氛围得到了缓解,一场可能的冲突被巧妙地化解。
“粤治美”凭借智慧云端的延伸、共治力量的汇聚、处置流程的优化,建立党组织与群众沟通交流新平台,真正成为居民喜闻乐见的数字平台,成为社区工作者的好帮手,助力社区智能化治理。平台用数据说话,以成果见证,将治理的精度与温度传递到千家万户。
从解决居民诉求到化解邻里纠纷,从推动社区改造到促进居民自治,“粤治美”全方位赋能基层治理。下一步,华强北街道将深度应用“粤治美”小程序,不断拓展应用场景,深化服务功能,以数字化的磅礴力量引领基层治理迈向更高峰,为更多社区提供可借鉴、可复制的成功范例,让美好生活的愿景在数字浪潮中逐一实现。
撰文:叶淑萍 刘佳宁 潘瑜媛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