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即将过去,新年的钟声即将响起。岁末年终,在佛山市南海区丹灶镇,人们丝毫没有放慢脚步:身处这个充满变革的大时代,大家都是赶路人。
也正是一直在路上,才能收获沿途绚烂的风景。过去一年,在360多个昼夜轮转中,丹灶上下一步一个脚印,将宏大的构想转化为生动的现实,把匆匆的时光酿成美好的记忆。
这是一条剑指高质量发展的奋进之路,推动产业与科技互促双强,让美好城市与和美乡村交相辉映,使经济发展与文化繁荣相得益彰。丹灶正努力书写“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镇域答卷,推动城产人文深度融合,实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实干者。
丹灶全力争创广东省“百千万工程”典型镇。图为丹灶城镇航拍图。通讯员供图
丹灶全力争创广东省“百千万工程”典型镇。图为丹灶城镇航拍图。通讯员供图
争创典型镇
争当排头兵
自广东吹响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号角以来,丹灶认真落实省、市、区部署要求,把推进“百千万工程”落实到全镇各项工作任务中,全力争创广东省“百千万工程”典型镇。
2024年是“百千万工程”加力提速推进、实现全面突破的关键一年。在关键之年,丹灶拿出关键作为。2月27日新春伊始,丹灶就高规格召开高质量发展大会暨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推进“百千万工程”会议,对2024年“百千万工程”重点任务清单进行细化分解,铺排一系列重点项目,以“起跑即冲刺,开局即决战”的拼劲,争当“百千万工程”排头兵。
把推进“百千万工程”落到具体工作上,丹灶找准五大抓手:通过大抓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全面激活;通过大抓人居环境建设,城乡融合全面加快;通过大抓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治理效能全面释放;通过大抓体制机制改革,特色模式全面探索;通过大抓社会力量参与,多元主体全面发动。“五个大抓”,为丹灶全面推进“百千万工程”注入澎湃动力。
南海区丹灶镇“百千万工程”展示馆是丹灶开展美丽圩镇“七个一”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资料图
南海区丹灶镇“百千万工程”展示馆是丹灶开展美丽圩镇“七个一”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资料图
开展美丽圩镇“七个一”建设,是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的重要内容。丹灶统筹谋划,倾力打造和提升美丽圩镇“七个一”,包括:西二环高速丹灶入口、南海区丹灶镇“百千万工程”展示馆、仙湖人才公园、花田街市、商业大道、官山涌以及丹灶大道沿街房屋外立面,并将“七个一”连点成线,强化示范带动效应,凸显联城带村功能,致力打造美丽圩镇的“丹灶样板”。
推进“百千万工程”,村居是关键。丹灶坚持高起点、高标准推进“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培育工作,抓共性强基础,抓个性显特色,因地制宜提炼“一村一品”,推动7个村(社区)结合实际,突出亮点,错位发展,更好地发挥典型村示范带动作用,助力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
征程万里风正劲。丹灶上下正以走在前列的精神状态和干在实处的工作姿态,牢牢把握“百千万工程”重点任务,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迈进,为南海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样板贡献力量。
双国字号产业集群
共赴千亿新征程
对丹灶两大战新产业来说,2024年是极具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此前,丹灶作为“中国氢能产业之都”核心区,以丹灶为主阵地的南海氢能产业集群率先成为佛山首个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在2024年,同样以丹灶为主阵地的南海安全应急产业先后入选广东省和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也是在2024年,南海为打造氢能和氨氢融合装备制造和安全应急产业两大新兴千亿产业集群制定了实施方案,剑指2030年挺进千亿。丹灶通过分别打造一个高标准的产业园,引入一个研究机构,出台一份扶持政策,印发一份产业规划,引入一批优质项目,设立一个行业协会,举办一个全国性的产业大会,以“7个一”布局构建起两大产业集群的“四梁八柱”。
过去一年,丹灶同步强化科技支撑,全力推动产业科技互促双强。佛山仙湖实验室作为第三批省实验室,正全力创建“氢能及氨氢融合新能源技术”国家能源重点实验室;截至目前,丹灶已引入26个院士项目和180个科创项目;全镇规上企业R&D占比达6.09%;高温工业零碳燃烧、大湾区首条百兆瓦级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量产中试线等一批含金量很高的中试平台投用,标志着科技成果在丹灶提速转化落地。
星源材质项目从开工到2024年11月佛山子公司投产、华南基地落成,仅用时约20个月,刷新星源材质全球各个基地建设效率的最佳记录。通讯员供图
星源材质项目从开工到2024年11月佛山子公司投产、华南基地落成,仅用时约20个月,刷新星源材质全球各个基地建设效率的最佳记录。通讯员供图
截至2024年10月底,丹灶拥有高新技术企业57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家、广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0家。这些企业凭借创新能力强、质量效益优、市场占有率高,为制造业当家和科创丹灶建设提供强大支撑。
拼经济就是拼项目。过去一年,丹灶从招商引资到项目建设跑出新的加速度。据统计,2024年1—11月,丹灶引入超亿元项目61个,计划投资额达229亿元;预计2024年全年,丹灶出让工业用地超1000亩。与此同时,星源材质、清溢光电、光晶能源、鼎菱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相继动工和投产,为丹灶产业发展注入强劲新动能。
城乡融合再升级
共富共美新画卷
2024年,是丹灶城乡融合再升级的一年。
土地空间是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的基础。丹灶持续大力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发力“六个连片”,在全省首推“三券”制度,推动土地资源向工业、农业、生态“三大万亩”空间集约,预计2024年全年征收工业用地2000亩,全镇已统筹土地超10000亩。
2024年,丹灶引入佛山首个保利商旅“时光系”商业项目,致力打造佛山西部商业标杆。通讯员供图
2024年,丹灶引入佛山首个保利商旅“时光系”商业项目,致力打造佛山西部商业标杆。通讯员供图
2023年底,丹灶挺进城市高质量发展新征程,开启新一轮城市大升级。进入2024年,丹灶按照“中国氢都、科创丹灶”城市总体定位,围绕“三轴四核,三片四脉”优化城乡布局,建强中心城区,有序推进魅力两公里城市水脉、“四横三纵”交通路网建设,加速完善教育、医疗配套,引入翰林湖五星级酒店、华美达等高端酒店业态,促成保利时光汇商业项目、“冰花雪粤·梦里雪乡”冰雪乐园等项目落户,助力源起丹灶的“谭家菜”开业,为商贸、文旅发展强化新支撑。
在2024年,丹灶成立五大片区大党委,统领各方力量,聚焦主题认领重点项目,不断提升各片区发展水平。通过大党委强引领,各片区和村居积极探索盘活利用资产资源、激发经营团队活力、创新集体经济收益分配机制、国资赋能等多种模式,加快农村集体经济向新而行,做大做强。
丹灶镇荷村社区创办荷村公共服务运营公司,探索村办企业强村富民之路。通讯员供图
丹灶镇荷村社区创办荷村公共服务运营公司,探索村办企业强村富民之路。通讯员供图
比如,南沙社区探索建设社区公寓,引导村民“上楼”,提高土地利用率;荷村社区村办企业引入“乡村CEO”,多元发展拓市场;罗行社区杜家经济社以提留资金盘活土地,建设集体物业,增加集体收入;银河社区携手国资国企,利用集体建设用地打造丹灶万木科创园,首创“租金入股”招商模式,助力村集体增收。
围绕推动城乡风貌提质增颜,过去一年,丹灶聚力构建全民治水格局,不断提升水环境治理成效;打造有为水道乡村振兴综合示范片、金沙户外片区组团;因地制宜打造特色节点项目,围绕“一村一品”创建典型村;制定人居环境整治长效管理机制自治公约和奖惩实施方案,多元化引导村民主动参与,推动城乡“一时美”变成“持久美”。
创建人文经济示范区
创出全国典型案例
2024年是南海的“人文经济元年”,丹灶以文产特派员制度为抓手,高水平创建人文经济示范区,为南海人文经济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罗行艺术墟是丹灶创建人文经济示范区的“样板工程”。2024年以来,丹灶充分发挥艺术家向阳、彭宇、夏诗源等文产特派员的带头作用,吸引更多国内外艺术家驻留创作,打造罗行艺术墟,举办“墟游记”活动,让百年老墟罗行墟重焕活力。
一连9天贯穿整个2024年国庆黄金周,“墟游记2024·罗行艺术墟”接待游客约15.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约1560万元,助力丹灶旅游总收入、接待游客量分别实现同比增长126%和119%。此后,罗行艺术墟实行常态化开放运营。
《罗行艺术墟构建艺术乡创新局面》入选2024年度全国乡村文化建设典型案例。图为“墟游记2024·罗行艺术墟”期间竹编装置当代舞作品表演。通讯员供图
《罗行艺术墟构建艺术乡创新局面》入选2024年度全国乡村文化建设典型案例。图为“墟游记2024·罗行艺术墟”期间竹编装置当代舞作品表演。通讯员供图
罗行艺术墟有效盘活闲置资源,促进人才集聚,助力文旅发展,带动超1200名社区居民共创,赋能乡村治理。《罗行艺术墟构建艺术乡创新局面》入选2024年度全国乡村文化建设典型案例,罗行墟以艺术乡创赋能乡村振兴的示范经验获得全国范围推广。在2024年11月召开的南海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上,“南海好墟撼”计划发布,标志着“墟游记”面向南海全区推广。
罗行艺术墟是丹灶的一次成功实践,目标是探索有丹灶味的人文经济“打开方式”。丹灶聚焦艺术家和青年人两类群体,以人文精神表达地方价值,让青年力量融入城乡发展大局中;用好艺术等世界性“语言”,提升丹灶对外连接的高度和广度;注重强化“人”的互动,促进“三家一青”群体与原居民互动共建;并借助文化的滴灌力量,不断激活村民对美的追求,提升村民“自己家园自己建”的自觉,增强村民对自己家园发展的信心和自豪感,汇成基层治理的涓涓细流。
过去一年,丹灶立足“一岛两湖”“有为水道”“金沙户外”等资源优势,也在持续深化金沙户外休闲运动岛建设,举办金沙户外欢乐跑、丹灶百村五人龙舟“拉力赛”、2024B.Duck小黄鸭欢乐跑等一批有规模、有水平、有影响的竞赛活动,进一步挖掘和推广仙岗葛洪文化、银河苏村“拜斗”、西城忠义文化等传统民俗文化,推动“谭家菜”开业,持续擦亮传统文化名片。
让文化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价值引领,浸润到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基层治理、城乡焕新等方方面面,丹灶正走出一条符合实际、彰显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采写:南方+记者 林洛峰
通讯员 林静媚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