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中山市南区街道党群同心,共同投身“三清三拆三整治”、农房风貌管控提升、“四小园”建设、绿化美化等家园建设工作,以实际行动助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下称“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南区街道党员干部、驻点团队、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基层一线党代表、党员群众志愿者等共700余人参加活动。
这是南区街道扎实推进党建引领奋战“百千万工程”百日攻坚行动的生动写照。
南区街道扎实推进党建引领奋战“百千万工程”百日攻坚行动。
南区街道扎实推进党建引领奋战“百千万工程”百日攻坚行动。
强化组织,攻坚有序
据介绍,自“百千万工程”百日攻坚行动开展以来,中山南区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始终高位统筹,每周组织部门、社区和经联社召开工作部署会、推进会,传达本周攻坚重点、解决攻坚难题,聚焦“一个重点”,紧盯“一张清单”,围绕“四类空间”,提前制定本周工作方案,具体化、清单化、目标化攻坚任务,责任到人,提高攻坚效率。
截至12月14日,南区街道累计清理空置农房、侨房39栋,清理闲置宅基地8块,清理“三不管”地带36处,拆除乱搭乱建33处,农房美化提升292栋,新建“四小园”7个,种植苗木1200株。
南区街道党建引领奋战“百千万工程”百日攻坚行动现场。
南区街道党建引领奋战“百千万工程”百日攻坚行动现场。
党群同心,攻坚有力
如今,在党员干部和多方力量带动下,南区街道越来越多居民群众自发加入到攻坚行动中,形成“党员带头、群众响应、全民参与”的良好态势,真正做到“自己家园自己建自己管自己美”。
14日,寮后学校、塘包山草地周边热火朝天,志愿者们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大家齐心协力,不怕脏不怕累,有的用扫把将学校周边的落叶清扫干净,有的用锄头将花基内积存的垃圾进行清理,有的对塘包山草地杂草进行清理。
南区街道党建引领奋战“百千万工程”百日攻坚行动现场。
南区街道党建引领奋战“百千万工程”百日攻坚行动现场。
“这几年明显看到南区的变化,环境越来越美。作为一名党代表,同时又是教师队伍中的一员,参与家园人居环境整治责无旁贷。今天良都中学党支部组织了20位党员参加活动,想为‘百千万工程’贡献一份力量。平时学校也会开展劳动教育,未来我们会和社区继续携手,带动更多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建设美丽家园。”良都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肖军表示。
南区街道教育和体育事务中心工作人员朱丽彦说:“南区街道教育线党委本周出动约100名党员志愿者参与寮后村环境提升攻坚行动,希望通过这样的行动让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百日攻坚开展以来,身边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得到,比如农房风貌提升、人居环境整治等方面的,接下来我们会发动更多党员、群众参与到‘百千万工程’中来。”南区街道寮后经联社党支部书记林仲航表示。
在南区街道,党员群众齐齐参与百日攻坚的画面随处可见。他们积极作为、勇于担当,也切实感受到了“百千万工程”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变化。
作为环城社区月华园小区最年轻的楼栋长,梁嘉敏主动当起“百千万工程”百日攻坚行动政策宣讲员,号召邻居共同打造干净整洁的小区环境。
“我们店处在典型培育村重点区的主要线路上,我把店旁边的杂物都清理了,周边环境靓了,食店的生意也越来越好。”在北台经联社经营食店的石凤玲说。
健全机制,攻坚有效
为推动百日攻坚行动提质增效,南区街道不断健全“四个万家”普遍直接联系群众机制、基层治理楼栋长机制、党员群众积分制等常态化、长效化管理机制,做好日常管理和维护,确保整改成效不反弹。
图为马岭社区居民群众参与积分兑换。
图为马岭社区居民群众参与积分兑换。
南区街道各社区进一步完善村规民约,将规范居民建房、农房风貌管控、“门前三包”责任落实等通过制度巩固,建章立制,不断规范村民群众行为习惯,使村规民约成为社会治理的重要一环。
此外,南区街道还有很多党员志愿者积极入户宣传“百千万工程”的重要意义,动员居民群众积极参与,耐心倾听居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对于群众反映的需求和诉求,能够现场解决的问题,党员志愿者会立即给予解决和反馈;对于需要协调解决的问题,他们也会及时上报并跟踪处理,确保居民的诉求得到及时回应和解决。
穗丰花园热心群众邓志雄也是他们中的一员,他积极参与“老旧小区改造”的入户走访、信息收集,还主动为小区捐赠扫把、垃圾夹等清洁工具一批。
“我们把参与志愿服务纳入党员群众积分制积分事项,通过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微信公众号、村居代表联系群等,提前发布活动并招募志愿者,由过去的‘任务命令’变为‘激励引导’。如今,居民群众积极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氛围越来越浓。”马岭社区党委书记杨焕伟如是说。
据介绍,接下来,南区街道将进一步压实责任,继续把农房风貌管控提升和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作为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的重要抓手,建立完善长效机制,推动人居环境整治和农房风貌提升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
采写/摄影:南方+记者 苑世敏 通讯员 缪向慧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