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慈善会获第七届“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广州市慈善会 2025-05-26 10:43

5月23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在此次表彰中,广州市蝉联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广州市慈善会荣获“全国文明单位”称号。这是继“中华慈善奖”“广东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广东省先进社会组织”等荣誉之后,广州市慈善会在精神文明建设领域的新突破。

作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领域的最高荣誉,全国文明单位每3年评选一次。在广州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以及广州市民政局指导支持下,广州市慈善会始终坚持以党建引领文明单位创建,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加强组织文化建设,弘扬慈善文化,传递社会文明力量。

此次荣获“全国文明单位”称号,既是广州市慈善会不断凝心聚力、接续奋进的成果,更是广州慈善力量深度参与城市文明建设的实践见证。

党建引

赋能文明建设

广州市慈善会始终坚定不移地将党建引领贯穿于文明创建的全过程,将文明创建活动与党建品牌创建相结合,创新建立“党建+慈善”融合发展模式,建立健全党建和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运行机制,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例如,联合爱心单位持续打造“红心向党·善心为民”行动特色党建品牌,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23场次,累计筹款1471万元,服务群众2.9万人次。

同时,广州市慈善会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动员社会各界力量连续15年投身广州市“6·30”广东扶贫济困日和助力乡村振兴活动,深入实施“羊城慈善为民”“善美乡村”等助力“百千万工程”慈善项目,累计投入帮扶资金高达17.21亿元,为广州进一步巩固和深化“文明之城”“慈善之城”的建设积极贡献慈善力量。

坚持慈善惠民

彰显文明底色

慈善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一座城市的底色和韧劲所在。成立31年来,广州市慈善会始终秉持“扶弱济困,见难相助”的宗旨理念,联合各区慈善会系统累计筹集善款突破百亿元,受惠人群逾千万人次。

在慈善为民的实践中,广州市慈善会不仅积极参与抗洪救援、抗震救灾、脱贫攻坚等重大慈善帮扶行动,还围绕助老、助学、助困、助残、助医等方面打造一系列品牌项目,以困难群众为主要服务对象,精准有效地开展慈善救助工作。

其中,整合联动慈善医疗救助资金8646.12万元,完成长者适老化“微改造”1938户、儿童学习空间改造747户、公共空间加装扶手304栋、房屋安全改造137户,实现困难群众微心愿7.9万个,受惠超23.7万人次,支出善款超1800万元,为全市534个长者饭堂链接款物达1560 万元,志愿服务4万余人次,受惠长者约250万人次。一次又一次的温暖人心的行动,绘就羊城文明底色。

汇聚善力量

服务基层社会治理

为更好助力精神文明建设,广州市慈善会将慈善事业深度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以文明实践推动城市温度与治理效能双提升。自成立以来,广州市慈善会积极探索慈善工作新路径,依托资源链接优势,推动构建“市、区、镇(街)、村(社区)”联动机制和 “慈善、社工、志愿服务三融合” 的社区慈善机制,形成全市“一盘棋”“一股绳”格局,凝聚社会共识。

打造 “善” 暖社区项目品牌,以公益力量滋养文明土壤。截至目前,已推动全市设立 3002个社区慈善基金,累计筹款1.85亿元。2023年9月5日,广州市慈善会“善”暖社区——广州社区慈善项目荣获第十二届“中华慈善奖”,并作为慈善项目获奖代表在第十二届“中华慈善奖”表彰大会上发言,介绍广州社区慈善实践经验。

在2024年,广州市慈善会在广州市民政局的指导下,联动全市11个区的区慈善会、镇街、村居等单位,发起广州市社区慈善助力民生微实事活动,联动3000个社区慈善基金、动员26.52万人次群众、114家企业为63个“民生微实事”项目捐赠善款1650.78万元。

弘扬慈善文化

传递文明力量

在推动全国文明单位的创建中,广州市慈善会深刻认识到慈善文化是凝聚社会共识的精神纽带,更是激发全民向善的内生动力。

广州市慈善会始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通过 “慈善+” 多元融合模式为抓手,将慈善与体育、民俗、消费、实体等相融合,每年9月以“羊城慈善月”为契机,推广宣传善城广州标识、慈善吉祥物,唱响广州慈善之歌。举办慈善徒步、慈善音乐会、慈善花市、慈善庙会、校园善力量等活动,弘扬扶贫济困、乐善好施、积德行善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营造全市慈善的良好氛围。

为进一步传播广州慈善文化,广州市慈善会推出慈善刊物《善城》,连续发布12部《广州公益慈善事业发展报告》蓝皮书,荣获第十三届“优秀皮书奖”二等奖,是全国唯一获奖的慈善领域蓝皮书。全面展示推广广州慈善形象,设计推广“善穗”标识、“珠珠”慈善吉祥物,谱写《善城广州》慈善之歌,征集广州市慈善公益微视频、案例,开展“点亮一盏灯温暖一座城”活动,深入塑造城市慈善品格,持续擦亮“善城广州”的城市名片。

此外,广州市慈善会还连续9年发布广州慈善榜样,共4259家(次)单位、13528人(次)登榜,捐赠总金额达104亿元;深入推进慈善“进校园、进家庭”,在高校开展“校园善力量”创意大赛,在中小学发行《广州慈善读本》,发布140户“慈善家庭”,讲述家庭慈善感人故事。通过持续弘扬慈善文化,不断厚植文明底蕴,让文明之花开遍羊城。

加强组织文化建设

集聚精神文明向心力

广州市慈善会不断加强组织文化建设,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发挥工、青、妇群团组织作用,打造职工书屋、文化墙,落实年度健康体检等关怀措施,打造有温度的职工关爱体系和职业发展激励机制;常态化开展岗位培训,全体职工累计学时达2375个小时,组织业务骨干参加“聚善育才”研修班等多种专业提升培训班,为职工的专业成长与发展注入强劲动能,有力推动了慈善领域人才队伍的蓬勃发展。期间,共有3名职工荣获“全国慈善会基层慈善工作者”称号,2名职工被授予“广州市优秀党务工作者”荣誉,彰显组织文化建设的丰硕成果。

通过系列加强组织文化建设举措,激发全体职工积极参与社会文明建设的内在活力,汇聚强大的精神文明凝聚力,为广州市慈善事业的持续发展注入了精神动力。

精神文明创建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站在新的起点上,广州市慈善会将以“全国文明单位”荣誉为动力,继续砥砺前行,充分发挥慈善在助力第三次分配、推动共同富裕、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提升中的作用,将精神文明建设贯穿于发展全过程,不断展现公益慈善事业的时代价值和历史担当,书写新时代公益慈善事业新篇章。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