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一颗小小的螺丝钉,就是英雄!”7月21日晚,铿锵有力的话语在潮州市文化馆回荡,原创话剧《何为英雄》在此上演。华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吾肆剧社暑期实践团的青年学子们,以热情与真诚演绎人民英雄麦贤得及其夫人李玉枝的光辉事迹,为潮州市民呈现一场关于“螺丝钉精神”的时代赞歌。
青春视角解读英雄内涵
为响应“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号召,吾肆剧社实践团于今年7月深入潮州开展主题实践。从学期初策划伊始,团队便确立以话剧形式致敬英雄。“我们看过广州话剧艺术中心的《钢铁战士》后深受触动,也想用自己的方式讲好英雄故事。”团队队长王蔚表示,自5月起,这群年轻创作者便开启翻阅资料、整理素材与剧本创作的征程。
团队不仅采访了“人民英雄”麦贤得、“全国道德模范”李玉枝,还请教了《沧海英雄》作者王国梁等专家学者,更实地走访饶平县汫洲镇,在麦贤得的家乡搜集一手资料。“老人家叮嘱我们要热爱祖国、弘扬战斗精神勇敢向前。”主演梁尹聪回忆,“他们常说我们读师范的学生是‘为祖国培养下一代的人’,这份期待让我们更想演好角色。”
舞台光影勾勒精神传承
话剧聚焦麦贤得在人生关键时刻的选择与坚守。青年时期的麦贤得在民兵训练中初露锋芒,一句“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成为他毕生信念。面对海校学习的困境,他在指导员启发下发出誓言:“把自己焊在国家海防事业里去!”剧中更通过“红军阿姆”李梨英的跨时空对话,巧妙展示不同时代的人物内心世界,展现出更加细节生动的人物形象。
剧中“红军阿姆”李梨英与麦贤得的“跨时空对话”。
剧中“红军阿姆”李梨英与麦贤得的“跨时空对话”。
同时,剧社成员细致刻画了李玉枝数十年如一日的坚韧守护。从新婚时的责任担当,到丈夫病发时的冷静应对,一句“之后的酸甜苦辣,我们一起吃”道尽平凡中的伟大。
当舞台上的“麦贤得”以“螺丝钉精神”寄语新一代青年,《当祖国召唤的时候》合唱响起,全场掌声雷动。
满场共鸣见证文化力量
尽管场馆仅有60席,演出票一小时即被抢空。开演前半小时,文化馆二楼已座无虚席。许伯伯与老伴特意带着7岁孙女前来:“让孩子看看我们潮州的英雄。”演出结束后,现场观众李阿姨赞赏道:“演员虽然青涩,但可以看出大家准备很充分。希望未来有更多年轻人一起来讲好潮州故事。”
现场观众认真观剧。
现场观众认真观剧。
演出吸引大批市民到场观看。
演出吸引大批市民到场观看。
潮州市文化馆馆长黄洺表示:“我们全力支持青年创作,既提供平台,也邀请了专家指导。这种宣扬正能量的活动丰富了市民生活,十分有意义。”
潮州市文化馆馆长黄洺为演出团队颁发展演证明。
潮州市文化馆馆长黄洺为演出团队颁发展演证明。
随队老师、学院辅导员廖翔认为,从采访、编剧到舞台呈现,学生们展现了强大的自主能力,“对不少城市孩子来说,深入乡村调研更是一次宝贵的成长课。”
文/图:陈锦煌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