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回馈游”投诉调查:老人购物疑被坑,类似投诉不绝

湾财社 2025-07-29 15:26

“800元双飞越南芽庄,听起来像天上掉馅饼,结果父母被诱导花9000多元买了块价值200多元的沉香。”

上海的消费者黄先生(化名,下同)向南都湾财社投诉称,其父母近日参加保险公司组织的“ⅥP客户越南芽庄游”时遭遇购物陷阱。富德生命人寿上海分公司回应,该活动并非公司行为,可能是保险业务员个人组织,“公司正深入调查,后续会公布结果。”

虽然目前事件还在调查中,但南都湾财社记者采访发现,这类以“回馈客户”为噱头的低价旅游团在业内屡见不鲜,已成为诱导消费的常见套路之一,消费者维权时往往陷入“罗生门”困局。时值暑期旅游旺季,相关部门针对旅游市场“强制购物”等违规行为的专项整治行动已全面启动。


消费者:800元双飞游暗藏高价购物套路

据黄先生介绍,他的父母于6月20日左右参加了“富德生命人寿上海分公司”组织的“ⅥP客户越南芽庄游”。此前,他的父母并没有购买过这家公司的保险产品,此次出行是被亲友邀请参加。“800元双飞全程,一行6人,出发前没说要购物,也没签任何旅游合同。”

消费记录截图。受访者提供

黄先生回忆称,父母在行程中被保险公司业务员和导游“联合诱导”,以9014元价格购买了所谓“天然沉香”,回国后经业内人士鉴定实为人工种植品,价值仅200~300元。更让黄先生疑惑的是,付款通过国内个体工商户二维码完成,收款方为桂林市象山区佳鑫顺商贸行(个体工商),与业务员介绍的“深圳中海国际旅行社上海分社、越南越发国际旅行社”毫无关联。


保险公司:“ⅥP客户旅游”非公司行为

游客为何没有跟旅行社签合同?9000多元的沉香实际价值不到300元?在境外购物,收款方为何是国内个体工商户?针对黄先生的疑问,记者致电富德生命人寿上海分公司进行采访,一位工作人员称,“公司已经知晓这件事,正在积极处理中。”这位工作人员同时表示“公司没有组织过‘ⅥP客户越南芽庄游’的活动。”所以,黄先生的父母参加的旅游活动,有可能是保险业务员个人组织的,“公司对此事正在进一步调查,后续会公布结果。”

“ⅥP客户越南芽庄游”过程中的晚宴现场。受访者供图

记者采访发现,参加此次“ⅥP客户越南芽庄游”旅游活动的消费者却和上述工作人员的回复不一致。

据黄先生表示,他的父母在越南旅游过程中看到的都是富德生命人寿的品牌宣传,业务员也是以公司的名义对活动进行推介。他的父母也一直以为“这就是保险公司回馈客户的活动”。


记者调查:保险行业“低价游”乱象频生

尽管黄先生父母的投诉内容仍在调查推进中,但南都湾财社记者调查发现,此前确实有以保险“低价游”为噱头的消费投诉屡见不鲜。

小红书平台截图

在小红书平台,有网友发帖表示,在一场“厦门6天5晚游”活动中,600元低价团把购物“玩出花样”。从土楼购物、泰国乳胶馆,到台湾珊瑚馆、翡翠馆,导游全程“洗脑”推销。乳胶床垫、珊瑚首饰、台湾厨具等高价商品轮番上阵,不买就拖延时间、甩脸色,所谓“特色晚宴”实则是保险推销会。

另一位参加越南游的消费者表示,在行程后期,导游与保险公司业务员联合诱导,以“商品珍稀”等话术,迫使游客高价购买沉香、红宝石等商品。消费者回国鉴定发现,所谓“天然沉香”实为人工种植品,价值悬殊;红宝石也涉嫌造假。

另据中国新闻网近日报道,消费者李女士在2025年6月参加越南芽庄游,支付了1200元费用,却被导游以“不买就上不了回程飞机”“不消费会遭祸”等言语胁迫,最终花费1.8万元购物。其同行朋友透露,“购物点商品价格虚高离谱,1.5米石墨烯乳胶床垫标价1万元,进入珠宝店后房门被锁,强制停留购物。”

为何业内频现“低价旅行团”?“保险公司热衷组织低价旅游团背后存在清晰利益链条。”一位保险从业者向南都湾财社记者透露,此举一是为发掘客户潜在需求推动加保,二是通过“老带新”拓客,部分保险公司还会收取人头返点,旅行社则从购物金额中提取回扣。


律师说法:消费者维权面临“举证难”

“缺失的合同、真假难辨的业务员、找不到的旅行社”令黄先生的维权之路充满障碍。黄先生告诉记者,他父母参加的“ⅥP客户越南芽庄游”涉及多方主体却权责不清。9014元“天然沉香”的收款方为桂林市象山区佳鑫顺商贸行(个体工商),与业务员介绍的“深圳中海国际旅行社上海分社、越南越发国际旅行社”毫无关联。

根据记者调查,“深圳中海国际旅行社”并没有“上海分社”。那么是业务员口误还是刻意隐瞒?还需要等待富德生命人寿的调查结果。而更加令人意外的是,黄先生的父母在旅行前并没有和上述旅行社签署书面合同。

广东广信君达律师事务所黄超律师表示,旅行社严重超出旅游行程安排购物消费,已涉嫌侵犯消费者知悉真情权、自主选择权和安全保障权。但现实中,消费者常因缺乏正规合同、付款凭证混乱、境外消费取证难等问题难以维权。

近年来,有关部门不断加强旅游市场监管,持续整治此类问题。当前正值暑期旅游旺季,7月9日,文化和旅游部召开2025年第二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文旅部市场管理司副司长余昌国以“零容忍”定义暑期旅游市场整治基调,宣布将联合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开展为期一年的强迫购物专项整治行动。


监管提醒:警惕旅行社冒名组织旅游活动

此外,针对虚假宣传“保险客户专享福利”、组织低价团强制购物等违规行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也曾发布过风险提示。据“苏州市保险行业协会”官微显示,2025年6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太仓监管支局发布风险提示称,近期,该支局收到多起投诉,反映有保险公司组织投保人参加低价旅游团,并在行程中强制购物,收取差额费用,甚至限制人身自由。经核查,此类活动并非保险公司官方组织,而是旅行社冒用保险公司名义进行的虚假宣传。

对于上述问题,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太仓监管支局提醒广大消费者注意:核实活动真实性,保险公司官方活动通常通过官网、官方APP或书面通知发布,切勿轻信其他渠道宣传。参团前可通过保险公司客服热线核实活动信息;警惕“低价”“免费”陷阱,理性判断旅游成本,明显低于市场价的行程往往存在消费陷阱,签订合同前需明确费用明细和违约责任;保留证据依法维权,如遭遇强制消费或限制自由,保留合同、录音、付款凭证等证据,及时向文旅部门或公安机关投诉举报。

7月25日,黄先生在向富德生命人寿上海分公司投诉后,按要求寄回了商品,“至今没收到明确退款承诺,对方只说‘寄回后协商处理’。”这场由800元低价游引发的维权风波,仍在等待一个明确结果。而更多隐藏在“ⅥP客户回馈”外衣下的低价旅游陷阱,仍需要消费者擦亮眼睛。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管玉慧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