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先进典型案例⑥ | 张两广:95后“新农人”,新时代乡村振兴的领路人

茂名共青团 2025-07-16 16:18

张两广,茂名市电白区谭儒种养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他构建了“智慧农机+土地托管+精深加工+数字营销”全产业链模式,推动农业生产集约化、数字化转型带领千户农民走上致富路。他的事迹不仅是一个年轻人的创业传奇,更是新时代青年投身“三农”事业的生动写照。

反哺桑梓:

从都市精英到乡村建设者

1996年出生的张两广,大学期间刻苦勤勉,到他毕业时,已经在广州的实习单位做到了经理,月入两万元。2019年,张两广在高薪职位与返乡建设之间,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他说:“村里的合作社支持我读大学,我肯定要回去。”这句朴实的话语背后,是一颗赤诚的感恩之心。

回到家乡谭儒村后,张两广既当村干部,又是农机手和托管员,还逐渐创办起了电商团队,成了妥妥的“多面体战士”。他深刻认识到:乡村振兴不仅需要情怀,更需要专业知识和创新思维。

创新突破:

构建现代农业全产业链

面对传统农业的发展瓶颈,张两广以创新思维破解难题。他首先从农机整合入手,通过带机入社、合股购买农机、合作社担保农机手购机三种方式整42台农机设备,培训160名农机手,实现了农业生产全面机械化。

他首推RTK土地精准测量测绘,整合超过6000亩土地。他针对谭儒的特点创新了“谭儒模式”,以直接托管、集中托管、零散托管等满足不同农户的需求。在他的助力下,谭儒种养专业合作社整体推进19条村,土地托管服务达19372亩,帮助农户每亩节约成本约15%。

更为关键的是,张两广突破了传统农业的局限,构建了完整的产业链条。他带领合作社创办食品加工厂、水稻烘干中心和区域冷链中心,包括水稻烘干中心、水稻加工车间、花生油加工车间、萝卜干生产车间等共4500㎡,年产量达22000吨。

谭儒村微工厂航拍

在线上,张两广精心规划“谭儒”品牌的运营推广,建立电商工作室,结合社交电商和视频流媒体推广,成功塑造私域流量池,显著扩大品牌影响力。电商综合楼占地400㎡,内设160㎡的培训室和实操室,已培训500余人次,年销售额高达268万。

张两广正在进行农产品直播

富民兴村:

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张两广的创新实践结出丰硕成果。谭儒村仅萝卜种植及加工产业年产值达4200多万元。更令人振奋的是,合作社提供了820个就业岗位,为农民提供每人日工资110元,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为13.7%,年发放工资300余万元,为贫困户累计发放工资达600多万元,其他村民累计发放4000多万元,为乡村振兴作出了积极贡献

谭儒村萝卜种植基地

在推动产业发展的同时,张两广还创新社会治理模式。他推行的“积分制”管理成效显著,村民参与率100%,参与到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中的村民达到56000多人次;公共环境卫生满意度提升80%;“文明小家”达24户;村民矛盾比往年减少23%。

这些创新举措让张两广所在的谭儒村被认定为农业农村部的“全国一村一品、一镇一业” 专业村,他的合作社被评为“国家级示范社”,谭儒合作社联结农户脱贫致富的事迹选入农业农村部“全国典型案例”,他的谭儒萝卜干制作技艺获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合作社共获得国家级荣誉3项,省级荣誉10项,累计奖项30多个。张两广2023年获评茂名市优秀“新农人”,2024年获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三等奖,2024年获全国大学生基层就业卓越奖等奖项,相关事迹被《人民日报》《南方+》等主流媒体专题报道6次。

示范引领:

打造可复制的乡村振兴模式

张两广的成功经验正在产生广泛影响。目前,“谭儒模式”已推广至茂名6个行政村、87条自然村,覆盖34517人,并辐射粤东西北3家合作社、6条村,展现了“谭儒模式”的强大辐射效应。这种以产业带动、科技赋能、品牌引领的发展模式,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样本。

对于未来,这位年轻的理事长充满信心:合作社将增加数字农建设的投入,推广5G智慧农业;进一步加强农业、工业、服务业三产融合,拓展就业渠道,吸引更多的人回乡就业、创业,推动当地农民增产增收,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争做乡村振兴“排头兵”。

文/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黎永艳

初审:漫漫长路

复审:橙安

终审:冬冬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