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冬病夏治”好时机!望牛墩“三伏贴”服务即将上线
俗语说:“夏至三庚便数伏”,三伏天是全年天气最热、阳气最盛的阶段,也是中医开展“冬病夏治”的最佳时期。为了满足群众对“三伏贴”的需求,望牛墩医院、镇社卫中心将在7月20日开展三伏贴服务。
望牛墩医院中医科医生谢泳茵介绍,“三伏贴”是中医传统的外治法,核心在于“冬病夏治”。它选择在全年气温最高、阳气最旺的三伏天,将特制中药敷贴于人体特定穴位上,通过药物渗透和穴位刺激,达到调理体质、防治疾病的目的。整个疗程通常分为初伏、中伏、末伏三个阶段,有时还会根据个体情况增加一次“加强伏”。
“现在天气比较炎热,很多市民出现精神不振,身体比较困重、乏力的情况,这个时候就需要调养一下身体。”谢泳茵告诉记者,利用这个时间段进行“三伏贴”,可以起到“冬病夏治”、治疗保健的作用,针对怕冷、虚寒、各种痛症、呼吸系统、妇科等疾病,疗效更佳。
针对市民普遍存在的认知误区,谢泳茵特别提醒:“‘三伏贴’并非‘包治百病’,仅对虚寒型疾病有效,实热体质或急性发作期患者需慎用;穴位选择需经中医师辨证,常规贴敷4-6个穴位为宜,并非越多越好;网购贴敷产品存在穴位定位不精准、药物配比不规范等风险,建议选择正规医疗机构。”
三伏贴具体安排时间
初伏:7月20日
中伏:7月30日
中伏(加强):8月9日
末伏:8月19日
地点
望牛墩医院
望牛墩镇社卫中心
注意事项
贴敷前:穿对衣服更省心
贴三伏贴前,建议穿宽松的短袖、短裤,别穿连衣裙或紧身衣裤等,避免贴敷时穿脱不便,蹭到药物影响效果等情况。
贴敷后:这些禁忌别碰
贴药后,身体正处于调理状态,要格外注意养护:洗澡别用冷水,温水洗浴更合适,避免寒气入侵;
饮食要 “忌口”:生冷油腻、过咸辛辣的食物先放一放,冰饮、冰镇水果这类 “降温神器” 也得暂时告别;牛肉、烧鹅、花生、芋头这些可能诱发化脓的食物,以及虾、蟹、生鸡等易致敏的食物,贴敷后都别吃。
贴敷时间
每伏贴药一次,成人贴1-2小时,儿童0.5小时,如病人感觉灼热难忍,宜提前将药饼除去。
正常反应:治疗后局部皮肤出现红晕,轻度红肿,轻度热感,有些可能出现小水疱。皮肤局部水疱或溃烂者要避免自行抓扰皮肤,预防感染。如症状严重者应前往医院处理。
适应症
1.呼吸系统疾病:支气管哮喘缓解期、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咽炎及体质虚弱易反复感冒者。
2.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肠胃炎、慢性腹泻、功能性消化不良等。
3.骨关节疾病:颈椎病、肩周炎、肾虚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膝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风湿性或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肌肉劳损、头疼等。
4.妇科疾病:月经不调、慢性盆腔炎、宫寒不孕不育、阳痿早泄等。
5.亚健康:慢性疲劳综合征、神经衰弱等。
6.其他:各种体虚怕冷、免疫力低下而引起的各类疾病、预防保健等。
(对此疗法反应灵敏者当年可见效果,一般坚持三年以上效果更佳。)
禁忌症
“三伏贴”虽好,却不是人人适用。它是 “冬病夏治” 的简便良方,讲究 “因人制宜、专病专穴”,但绝非 “包治百病”。
恶性肿瘤、肺结核、支气管扩张、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急性喉炎及当天感冒发烧者、3岁以下幼儿、孕妇、严重心肺功能衰竭、皮肤贴外用药容易过敏者等。急性和热性的病不适合通过天灸来治疗,慢性病急性发作不适合此种方法。
撰文:夏颖燕 张珊珊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