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广东蕉岭大地艺术季媒体见面会在广东蕉岭县长潭镇白马广场举行。据透露,广东蕉岭大地艺术季将于9月下旬开幕,展览为期半年。
广东蕉岭大地艺术季由中共蕉岭县委、蕉岭县人民政府主办。蕉岭县委书记刘鸿涛在致辞中表示,“艺术赋能乡村”是一条极具潜力、充满活力的创新路径。将艺术引入乡村,不仅能为乡村注入崭新的生命力与创造力,更能唤醒沉睡的资源,激活发展的潜能,提升乡村的审美价值与精神气质,最终实现“以美育乡、以艺兴业、以文铸魂”。我们期待,通过艺术家们的独特视角和创意表达,深度挖掘蕉岭的生态之美、人文之美、乡村之美,让艺术与山水对话、与田园共舞、与寿乡共鸣,让蕉岭的每一寸土地都成为讲述故事的画布,让每一位来访者都能感受到独特的“蕉岭魅力”。
广东蕉岭大地艺术季发起人之一,原生跨域艺术家郑泽生作为一个从梅州走出的游子,最终在云南丽江的山水中找到了创作的沃土,也参与了当地文旅的实践。他谈到,蕉岭坐拥世界长寿乡的金字招牌、得天独厚的生态禀赋、深厚的客家文化根基和散落乡间的古村落宝藏。它像一块璞玉,蕴藏着无限可能,却也需要一个契机,而艺术,正是唤醒其光芒的钥匙!于是,广东蕉岭大地艺术季应运而生。我们的目标非常清晰:一、以艺术为媒,唤醒沉睡的宝藏;二、打造“蕉岭版丽江”的可持续IP;三、艺术赋能,惠及乡民。通过艺术引流,带动民宿、在地农产品升级、研学旅行等新业态,让艺术转化为村民增收的“金钥匙”,探索可持续的艺术季经济链。
广东蕉岭大地艺术季策展人殷嫣介绍了本次艺术季的主题——万物自得。“万物自得”脱胎自北宋理学家程颢的“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纵观蕉岭的自然与人文风貌:石窟河以沉默滋养稻茶,百岁长者依四时躬耕,可谓“水土不言,自有春秋”;客家山歌应和梯田起伏,古墟商号铭刻晨昏流转,践行“人事有常,不违天时”。在这里,自然自得,人文自得,天地万物各循其道,生生不息。此次大地艺术季正是要以当代艺术的视角,重新诠释这份亘古不易的天地和谐,用艺术去显露这片土地本有的诗性。借助先锋艺术家的多元创作,以“四时为尺、田野为砚”,在蕉岭大地上铺展开一幅诗意画卷,唤醒众生静观生命本然的能力。
在本次媒体见面会现场,广东蕉岭大地艺术季的LOGO和吉祥物也惊艳亮相——矗立在稻田间、神态可爱的东方精灵“Jolele”。策展人殷嫣介绍到,设计团队深入山野采风,将客家围屋方正端庄的屋顶轮廓转化为精灵的圆颅,配以锐利的目光,象征对这片土地自然与人文的敏锐洞察;手持毛竹杖,寓意竹报平安、节节高升,也映射客家人尊天惜物的文化基因;脚踩富硒稻田,彰显蕉岭富硒稻米所蕴含的健康与长寿价值。它的形貌与当代潮玩顶流不谋而合,却又深深根植于千年山野传说,展现出“千年山野灵韵碰撞当代潮玩基因”的创意理念。
媒体见面会现场,还举办了蕉岭县与丽江市古城区友好合作县签约仪式。蕉岭县与丽江市古城区缔结友好合作县,对两地农文旅融合及战略升级具有推动作用。此举将加速蕉岭从“试点”向“标杆”跃升,并为丽江开辟华南市场锚点,形成“南丽江、北蕉岭”的文旅协同新格局。
广东蕉岭大地艺术季媒体见面会期间,艺术家陈荣彬、陈文令、成卓、刁勇、何崇岳、梁链喜、刘耀华、麻进、童文敏、许仲敏、杨梅红、杨千、张琪凯等也对蕉岭本地进行了实地考察,根据不同村落和风貌的现状特质、游客探索路径的节奏与沉浸感等多个维度,初步拟定了四个展览区域组团:1)石窟河长滩、米香美术馆、乡建馆;2)三圳镇;3)粤闽门户(广福镇);4)高思村:梯田、泉水桥、十二联楼古建筑、600年古树。
▲关于广东蕉岭
广东蕉岭,位于梅州市东北部、粤闽赣三省交界处,是著名的“世界长寿乡”。这里群山环抱、碧水长流,拥有秀美的自然风光,如蜿蜒的石窟河、风光旖旎的长潭旅游区,以及桫椤珍稀园等生态宝地。蕉岭是客家民系聚居地,文化底蕴深厚,孕育了晚清爱国诗人等历史名人,并拥有浓郁的客家风情和独特的侨乡文化。当地依托优越的生态环境和富硒土壤,发展绿色建材、现代农业(富硒农产品)和生态旅游,其独特的长寿文化、清新的空气与宁静的田园生活,共同塑造了“寿乡画廊·生态明珠”的迷人形象,是一个宜居宜游的生态福地。
采写:南都记者许晓蕾 实习生罗彦清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