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区大学生社会调研大赛62个“金点子”赋能“百千万”

作者 黄绍侦 2025-08-02 17:19

7月31日,“汇聚青春新力量,助力百千万工程”2025年江门市新会区第七届大学生社会调研大赛总结分享会举行。经过专业评审团从调研选题、现状分析、对策与建议、报告结构与逻辑、现场讲解表现综合评定,最终,新农旅π小队获得大赛一等奖。活动现场还向优秀指导老师颁发了荣誉证书。

图片来源:共青团新会区委员会

图片来源:共青团新会区委员会

此前,10支青年大学生调研队伍82名队员围绕新会的城乡风貌优化提升、特色富民产业、青年人才返乡、兴乡青年创业、农文旅融合、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等六方面,实地调研了会城街道茶坑村、崖门镇横水村、三江镇五四村等24个调查点位。他们与企业及行业骨干深入访谈,广泛了解了青年人才政策、陈皮产业链发展、“家-校-社”协同育人、乡村风貌提升、蔡李佛武术文化传承、“侨乡养耕研学”项目、启超故里文脉赓续等多个领域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调研队伍形成的10份调研报告,以青年视角提出62条富有建设性的对策建议,为新会区委、区政府提供了宝贵的决策参考,展现了新时代大学生的责任感与创新能力。活动现场,各小组通过PPT和视频生动展示了调研成果,各有关职能部门代表组成评审团,对各小组的汇报进行综合评分。

不少参赛学生表示,社会调研让他们收获满满,不仅在实地走访中磨砺了沟通协调与问题解决能力,更对新会的发展现状有了全景式的认知。大赛总指导老师、教授宋旭民对各小组的调研汇报深入点评,并指导各小组赛后持续打磨调研成果,最大化发挥调研的社会价值和育人成效,为新会区“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下称“百千万工程”)的实施贡献青年大学生的智慧。

图片来源:共青团新会区委员会

图片来源:共青团新会区委员会

新会区“百千万工程”指挥办、区委组织部、区人社局、区住建局、区农业农村局、区文广旅体局、区卫生健康局、团区委、区侨联等有关单位负责人、指导老师和青年大学生参加活动。

大赛获奖名单

图片来源:共青团新会区委员会

图片来源:共青团新会区委员会

颁发一等奖证书。   图片来源:共青团新会区委员会

颁发一等奖证书。   图片来源:共青团新会区委员会

调研队伍声音

刘迪:华南农业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从竹匾晾晒到分仓陈化,从口耳相传到标准规范,对新会陈皮非遗文化的深度探索,不仅让我们深切感受到这一传统产业的蓬勃活力,更使我们学会用专业知识回应乡村发展的实际需求。穿梭于果园、商铺、企业之间,在配备导师、对接资源与实地指导的全程实践中,我们将书本知识转化为服务乡村的真本领。在此,队伍衷心感谢团区委的鼎力支持。乡村振兴的舞台足够宽广,青年的每一份努力都能找到扎根的沃土。正如新会陈皮从青涩柑果蝶变为醇香佳品需要时光沉淀,我们的成长也离不开基层实践的淬炼与厚积薄发。未来,我们将继续扎根新会这片热土,以青春力量助力“百千万工程”。

梁凯峰:广东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本次聚焦三江镇五四村“城乡风貌连片提升”的调研,收获丰硕。跨专业团队的紧密协作,让我们高效完成任务的同时,结下了深厚友谊,更体会到团队力量的强大。深入五四村,我们通过实地走访、访谈和数据分析,切身观察了从传统民居活化、公共空间优化到农田景观整合、设施互联互通的全过程,努力理解规划理念与民生温度。这不仅极大锻炼了我们的调研、沟通和综合能力,更让我跳脱书本,真实触摸到城乡融合发展的脉搏。五四村的实践不仅是风貌更新,更是活力焕新与文化传承。它激励我思考如何运用所学,为家乡绘制“望山见水记乡愁”的美丽画卷贡献青春力量,这段经历定将成为我宝贵的财富。

梁凯欣:广州大学英语师范专业

当6位来自不同学校不同专业的新会学子遇见百年古村的时代性转变,当建筑测绘的经纬仪对准古村风貌和高速沿线景观——我们在五四村的树荫河涌间对家乡有更深的理解。通过实际走访五四村的房屋农田以及篮球场等基础设施,我们更理解了新农村建设对居民人居环境的重要性。这次暑假社会实践调研不仅帮助我们拓宽见闻,在实践中把自己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更重要的是我们坚定了为乡村振兴事业以及为家乡发展贡献我们青春力量的信心!我们相信,当一个又一个的脚印接续推动,乡村振兴行稳致远!

钟佩彤:五邑大学法学专业

这次调研大赛让我从法学课本理论走向社会治理实践。我们团队聚焦课题《协同育人视角下流动家庭青少年压力源与疏导机制创新研究》,不仅是对社会现实的深切关注,更是我们这群生于斯、长于斯的青年学子,尝试用所学知识回馈家乡的一份赤诚之心。我带领队伍聚焦流动家庭青少年,从多方主体出发寻找其特有压力源,探索“家-校-社”协同疏导心理压力机制。队员在团队协作的过程中感受跨学科的力量,在实地调研活动中读懂新会。期待我们的研究成果能为新会探索流动家庭青少年压力疏导与心理健康服务新路径提供有益参考,助力家乡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更有温度、更可持续的繁荣。

撰文/摄影:黄绍侦(除署名外)

通讯员 梁贝拿

编辑 梁洁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