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红军IP到田间宣讲:广财学子黄羌实践现场记,青春力量激活红色文旅

南方+  2025-07-18 11:17

“老师,这个‘羌小锋’的红军帽好可爱,能给我讲讲他的故事吗?”7月的汕尾市海丰县黄羌镇,刚下课的小学生围着实践团成员手中的红色IP玩偶叽叽喳喳。这是广东财经大学红途兴羌实践团在黄羌镇开展社会实践的第八天,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孙晓晖看着眼前热闹的场景笑着说:“孩子们的好奇,就是红色文化活起来的信号。”

7月9日起,这支由孙晓晖与金融学院佛山校区学生党支部书记孔维肯指导的实践团,依托第四批全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力量,在黄羌镇展开为期8天的实践。从设计红色IP、拍摄微党课,到开设研学课程、宣讲资助政策,广财学子用青春创意激活当地红色资源,为乡村振兴注入鲜活动能。

红色IP形象:让红色文旅“看得懂、记得住”

打造特色红色IP与研学路线,是激活乡村红色文旅的关键。实践团深挖黄羌红色资源,以小红军为原型设计出“羌小锋”“羌小花”等萌趣IP;同时走访革命遗址、入户调研,规划出独具本土特色的红色研学路线。相关IP形象与宣传短视频在网络平台传播超5万次,让黄羌红色故事借互联网传得更远,不少网友留言“一下子就记住了这个有红色故事的地方”。

微党课视频:让红色历史“活”起来

“站在赵自选墓前,仿佛能听见百年前革命者的呐喊……”实践团以海丰临时革命政府、红军医院、东江纵队纪念馆、赵自选墓等遗址为实景课堂,拍摄《星火红途・青年说》系列微党课。青年党员用同龄人易懂的语言,讲述彭湃农运故事、赵自选革命事迹,让本土红色血脉在镜头前流淌。这些微党课成为黄羌团员教育的“活教材”,构建起“线上看课+线下访址”的立体教育网,让思政课跳出教室接接地气,不少青年感慨“原来身边的红色故事这么动人”。

红色研学课程:让红色基因“种”进心里

“同学们,谁能在地图上找到东江纵队走过的路线?”实践团在黄羌村党群服务中心开设“传承红色基因,赓续革命薪火”研学课,将红色故事融入互动游戏。孩子们在“烽火连线”中听纵队历史,在“英雄朋友圈”里学赵自选事迹,在欢乐中铭记红色历史。有学生课后说:“原来黄羌有这么多英雄,我以后也要像他们一样勇敢!”

资助政策下乡行:让暖心政策“走到家”

“打竹板,响连天,党的政策暖心间……”实践团以一段轻快快板拉开“歌声传暖意,资助伴成长”活动序幕。现场唱励志歌、对客家山歌、玩数字抽奖,热闹氛围吸引村民齐聚。团队中的国家励志奖学金获得者分享靠资助圆大学梦的经历,志愿者们则走进田间地头、村民家中,细致讲解助学贷款、助学金等政策。有家长握着宣传册说:“这下放心了,孩子读书有盼头!”

8天里,广财学子以创意激活红色资源,用脚步丈量乡村土地。红途兴羌实践团的行动证明,青年力量正成为乡村振兴中一股鲜活的风,既吹亮红色文旅新图景,也温暖着乡村振兴的田野。

南方+记者 欧阳胜勇

通讯员 张心愉 朱子琦 张锦茹

编辑 刘婷婷
校对 胡柔群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