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发布《2024-2025年度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指数》。该指数对全国57个自贸试验片区综合评估结果显示,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在制度创新能力和水平上继续领先全国,连续第四年位居榜首。
该指数涵盖投资自由化、贸易便利化、金融改革创新、政府职能转变、法治化环境五大维度,连续十年成为衡量自贸试验区改革成效的权威标杆。
“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叠加了深港合作区功能,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过去十年,在制度创新的推动下,前海在人、财、物、数等多个领域里同时实现了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持续提升改革开放过程中形成的优势。”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副院长兼前海分院院长曲建表示。
在全国复制推广104项制度创新成果
指数显示,2024-2025年度,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指数平均得分为77.40,较上一年(75.90)有明显的进步,说明在过去一年里我国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继续呈现出稳中有进的态势。根据总指数得分情况,全国自贸片区排名前十位的依次是:广东前海、上海(浦东)、广东南沙、上海(临港)、天津、北京、福建厦门、重庆、四川成都、江苏苏州。
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的持续领先,得益于国家战略引领、特区根基支撑、港澳环境滋养及深圳科创场景驱动。前海蛇口自贸片区深入落实国家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以贸易、投资、资金流动、交通运输、人员往来自由便利和数据安全有序流动“五自由一有序”为重点,积极开展首创性、集成式探索,累计在全国复制推广104项制度创新成果,改革创新“试验田”示范效应持续放大。
今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标志着深圳新一轮综合改革试点启动。深圳综合改革试点形成的48项经验举措中,有17项在前海率先落地实施,占比达到35%。
作为“特区中的特区”,前海为中国探索制度型开放提供样本。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也是前海合作区成立15周年、前海蛇口自贸片区挂牌10周年。
曲建认为,当前前海已经从单一服务贸易区升级为全方位综合改革试验场。此次《意见》更是和前海关联密切,需要前海扮演“先行者”的角色。
为中国式现代化打造开放新范式
改革创新不止步。当前,前海蛇口自贸片区聚焦重点领域持续深化改革,推动实现一系列新突破。
比如,实施离岸贸易印花税优惠政策,符合条件的从事离岸贸易企业可享受有关税收免抵退政策。实现干细胞与基因诊疗领域、外商独资医院项目落地,支持港澳台医生在区内开设诊所。开展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业务试点,业务规模超300亿元。完善自贸片区港区集疏运网络,提高港口辐射带动能力,已累计开通组合港31条,实现大湾区主要内河码头全覆盖。设立外国人一站式服务中心,建设一站式场景化服务平台,提供国际人才政务及商务生活服务700项。建设深港跨境数据验证平台、前海可信数据空间见证服务平台,覆盖跨境征信、跨境金融、跨境教育等领域18个业务场景,产生验证数据1100多笔。
数据显示,2015年至2024年,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外贸进出口总值从712亿元增至5379.8亿元,年均增长超25%,呈现出开放创新、活力澎湃的发展态势。
未来,面对全球经济新变局,前海将聚焦对接CPTPP、DEPA等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探索数据跨境流动、高端人才跨境执业等深层次改革,全力构建“双循环”关键枢纽,为中国式现代化打造开放新范式。
《南方》杂志全媒体记者、南方+记者丨温柔
【本文责编】郭芳
【频道编辑】李卓华 林琳
【文字校对】华成民
【值班主编】郭芳 蒋玉
【文章来源】南方杂志党建频道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