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港跨境交通“哪路”最方便?老外“化身”测评官|湾区无界 志愿同行

作者 刘倩希 2025-08-29 15:13

05:17

深港跨境交通“哪路”最方便?老外“化身”测评官|湾区无界 志愿同行

志愿服务是串联城市国际化脉络的纽带,国际视角则是检验城区开放度的“试金石”。

来自澳大利亚的Tim Ramak与来自俄罗斯的Svetlana Goidenko——南山国际志愿者化身“跨境交通测评官”,接受挑战:从香港出发,以不同交通方式竞速前往深圳南头古城,用脚步丈量深港通勤的便捷度,用体验为跨境交通服务的国际化水平打分。

挑战开始!

说走就走,Tim走向招商局大厦香港跨境巴士站,而Lana则迈向环港澳码头,两人同时开启了这场充满挑战的旅程。

Tim的任务是从中环坐跨境巴士到深圳湾口岸,再乘坐公交车前往任务终点南头古城。

香港跨境巴士站的人工服务台,Tim顺利用60元港币购买好了车票。巴士驶离香港,一路朝着深圳湾口岸前行,约1小时后,巴士抵达深圳湾口岸。Tim下车后快步走向口岸,“我们正在办理入境手续,刷脸只要10秒就能完成,太方便了!”

走出深圳湾口岸,Tim准备乘坐公交前往南头古城。他打开手机搜索路线,却有些犯难:“走到公交车的指引是很清晰的,但到了公交站才发现,要坐哪路车有点复杂,要是有英文站牌就好了。”

最终,Tim 找到前往南头古城的 M506 路公交,顺利上车!

Lana的任务是坐中环轮渡到蛇口港,再搭地铁前往南头古城。

“上午 11 点半有一班,微信、支付宝、现金都可以支付。”环港澳码头售票窗口的工作人员用英文回复Lana的询问。Lana立刻付款买票,拿着船票走向轮渡。

望向窗外,香港的海景尽收眼底。约1个小时后,轮渡抵达蛇口邮轮母港,Lana快步下船入境。在蛇口邮轮母港大厅,Lana看到了南山志愿者“红马甲”,便上前询问如何去南头古城,并在志愿者的指引下搭乘12号线地铁线。

走到地铁站自助售票机前,Lana 尝试操作时有些犹豫:“有英文界面,但要是能有语音识别功能就好!”走在地铁站里,Lana发现处处都有双语标识和英文播报,全程不费劲。

最后,Lana“险胜一步”,获得了挑战的胜利。

在总结阶段,Lana提出:“地铁站自助售票机要是能加个语音识别功能就更好了!深圳是科技之城,这样的改进能让游客感觉更酷、更方便。”

Tim 接着分享:“我搭乘跨境巴士来深圳,全程有很多指引,还有英语服务和人工服务。不过坐公交的时候发现,公交站的英文很少,要选哪路车有点复杂,希望能加些英文指引。”

这些来自国际视角的声音,将成为优化深港跨境交通国际化便捷程度的“参考手册”,帮助城市建设得更国际化、更便利。

本期《湾区无界 志愿同行》通过国际志愿者的亲身体验,为深港跨境交通国际化程度的优化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下期,国际志愿者们将继续深入南山,聚焦“健康服务国际化”,值得期待!

统筹:谷政宇

编导/英文校对:蔡敏玲

文字:刘倩希

拍摄:黄靖逵 吕诗俊

剪辑:麦俊钰

设计:栾艺婷

编辑 栾艺婷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