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含新量在不断提升。
扬子江畔,秋风送爽。9月16日,在南京举办的中国质量大会公布了第五届中国质量奖(含提名奖)名单。广东获奖总数达8家,较第四届增加了3家,居全国第一。
一周前,广东公布最新经营主体数量突破2000万户,稳居全国第一。两个全国第一,一个是大而全的经营主体数量,一个是在质量管理专业领域最高荣誉的数量,反映了广东现代化产业建设的不同侧面。
当前,作为制造业大省的广东正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一直以来,广东都高度重视质量工作,将质量强链作为质量强省、制造强省建设的重要抓手,围绕推动质量链和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多措并举提升产业链质量水平和国际竞争力,推动全省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含质量、含新量、含金量不断提升。



先进质量管理经验助推企业提质升级
当我们谈到中国质量奖的时候,我们就不能只讲质量。中国质量奖是我国在质量管理领域授予相关组织和个人的最高荣誉,于2012年设立,旨在推广科学的质量管理制度、模式和方法,分为中国质量奖和中国质量奖提名奖,评选周期为两年。中国质量奖名额每届不超过10个组织和个人,中国质量奖提名奖名额每届不超过90个组织和个人。
从全球来看,建立国家质量奖励制度是国际通行做法。目前,世界上已设立了超过104个质量奖项。在发达国家中,日本最早于1951年设立“戴明奖”奖项。美国于1987年设立“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实施质量奖励,促进质量创新,推广普及先进质量管理模式和方法,激励广大组织和个人追求质量进步,已经成为各国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从获奖数量看,在第五届中国质量奖和提名奖名单中,广东获奖总数达8家,较第四届增加了3家,占全国授奖总数的8.5%。
值得注意的是,获奖企业除了是质量标杆以外,往往在技术创新、标准引领、品牌建设等方面也是行业标杆,政府评选质量奖,通过对这些质量标杆案例的推广,也会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质量标杆效应,传播先进质量理念,激励引导全社会不断提升质量,推动建设质量强国。
从本次获奖组织获奖模式来看,广东产生了“3极致3领先”“融合创新”“三元一体”“协同高效数智”“双精聚能”等一批本土质量管理模式创新成果,示范带动各行各业组织学习实践先进质量管理经验方法,不断引导和激励广大企业或组织持续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和改进经营业绩,追求卓越绩效,勇攀质量高峰。
“TCL科技的质量管理之路,也是中国在泛半导体领域实现从后进者到领军者的突围之路。”TCL创始人、董事长 李东生表示,TCL科技获奖与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土壤息息相关。“具体来说,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布局拥有效率、规模、供应链等核心优势,以及门类齐全、技术先进、生产效率高等综合优势;此外,大湾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已经逐步建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创新体系。”
质量强链筑牢制造业家底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从获奖组织覆盖范围来看,获奖名单覆盖我省汽车产业、超高清视频显示、生物医药与健康等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和半导体与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这和之前广东经营主体的含新量也相向而行。截至9月3日,全省登记在册企业率先突破900万户。和去年同期相比,全省新设“四新经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企业41.46万户,更是占到全省新设企业总量37.92%。
“我们通过不断完善数字化IT信息系统实现全业务链条数字化运营,并将质量体系要素融入其中,实现全价值链质量管控,产业链上下游质量协同;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开展全员参与质量改进活动提升产品质量,满足顾客需求,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广东联塑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副总裁、首席质量官宋科明说。
以质取胜,链赢未来。在质量强链方面,当前,我省推动9个产业链质量联动提升项目纳入全国百个质量强链重点项目,数量居全国首位。遴选52条重点产业链开展质量提升,覆盖全省21个地市。全省累计投入1.6亿元用于推动重点产业链质量提升,解决链上企业10.5万个质量问题,覆盖6.8万家企业。
产业链上的质量瓶颈如何突破?广东聚焦低空经济、智能装备等17个新兴产业,以及纺织服装、定制家居等35个传统优势产业,逐一绘制质量图谱,全面摸清产业链上下游关键质量瓶颈。
此外,还要有龙头链主带动。发挥链主企业“头雁效应”,聚焦52条产业链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等核心领域,形成重点攻关项目清单303项、质量政策工具清单191项,识别关键质量问题881项并推动解决。
产业链上下游一起发力,才能创造更大动力。广东鼓励链主企业联合链员企业、链上中小微企业及技术机构开展质量联合攻关,共同突破质量技术难题。新材料企业金发科技牵头成立高分子材料质量创新联盟,突破热致性液晶高分子材料薄膜技术,推动60家链员企业实现材料国产化替代,出口额超150亿元。
“我们坚守严苛的产品验证和测试,发布了‘广汽星灵安全守护体系’,构建了全链路安全研发、全域安全技术、全时安全保障,为八大关键系统配备双冗余设计,坚持以双倍成本守护用户无价的质量安全。”广汽集团副总经理郑衡表示,接下来,广汽集团将积极参与和推动汽车行业质量标准的制定与完善,为行业发展提供更科学、更严格的质量规范,助力中国汽车产业在全球竞争中赢得更多话语权。
打造质量强国建设标杆
质量是一个城市发展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体现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质量强国建设纲要》提出,要推动质量强市、质量强业向纵深发展,打造质量强国建设标杆。
在“质量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暨电梯让城市生活更美好”的专题会议上,《质量强县(区、镇)培育建设研究报告》发布。《报告》介绍了全国25个培育城市质量提升模式,广东省共有3个城市的模式入选,总数位居全国前列。
2024年10月,市场监管总局印发《质量强县(区、镇)培育建设工作方案》,提出到2027年,培育建设100个以上积极性高、质量工作基础好,质量效益水平全面提高,人民群众质量获得感、满意度明显增强,先进质量文化蔚然成风的质量强县(区、镇)。
2025年3月,广东就出台全国首个省级《培育建设质量强县(区、镇)工作指南》。目前,广东首批17个质量强县(区、镇)已全部纳入市场监管总局质量强县(区、镇)培育库,第二批18个城市正在积极培育建设中。全省共35个城市参加质量强县(区、镇)培育建设,实现21个地级以上市全覆盖。
2025年,广州市黄埔区、深圳市龙华区、佛山市顺德区等3个县级城市入选全国质量强县(区、镇)培育建设创新试点,总数居全国前列。广州市白云区、广州市番禺区、珠海市香洲区、佛山市南海区、惠州市博罗县、东莞市长安镇、肇庆市四会市等7个县级城市入选2025年度全国百城质量提升活动,总数居全国前列。
“2008年,我们就率先提出建设质量强区,成为广东省唯一实现中国质量奖在产品、工程、服务全领域覆盖的区县,入选全国质量强县创新试点,在积极承担各项试点任务中,推动质量工作更好赋能高质量发展。”广州市黄埔区有关负责人表示。
推动质量治理现代化,助力提振消费信心也是本届中国质量大会关注的议题之一。
要提振消费信心,就要让消费者对产品质量有信心。在产品质量方面,广东始终把召回工作作为加强产品安全监管和质量提升的重要抓手,全力打造“制度+技术+联动+提质”的“质量盾牌”,发挥粤港澳大湾区消费品召回互联互通优势,更大范围共享缺陷信息,更大力度优化消费秩序。
2024年以来,广东全省共督促指导371家次企业实施452批次缺陷消费品召回,涉及产品115.78万件,广东召回监管“为民”守安全属性不断凸显。接下来,广东还将加强产业联动再提升,完善“风险监测—缺陷召回—质量提升—品牌增值”闭环。
南方+记者 宾红霞
通讯员 粤市监
【相关阅读】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