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观察|一眼千年,龙川如何用一套特色IP引爆百万流量?

作者 黄敏立 2025-09-09 21:38

“身着秦汉官服、腰间佩戴玉佩,赵小佗符合佗城形象”,“醋类拔萃的墩墩(登deng云yun=dun)酷似冰墩墩”……近日,河源市龙川县24个乡镇特色IP形象集体亮相,经“南方+”“龙川发布”“龙川新闻”等媒体平台报道、发布后,迅速在13个网络社交平台转发传播,这些展示龙川各镇特色资源禀赋、文化内涵的IP形象,引发网民热议,不到3天全网传播量突破百万。

乡镇特色IP形象。 资料图片

乡镇特色IP形象。  资料图片

龙川是广东最早立县的4个古邑之一、被称为“百粤首邑”,全县24个乡镇户籍人口超过百万,2200多年历史、3000多平方公里面积,造就龙川丰厚的资源禀赋和独具特色的镇域文化。人文历史而言,佗城镇被誉为“秦汉岭南第一古镇”,田心称为“霍龙故里”;农业而言,有龙母的水稻、赤光的油茶、义都的茶叶;商业而言,有老隆的兴隆商贸,麻布岗的商贸通达,鹤市的“千年商埠”等等。而在红色文化、侨乡文化、生态康养等方面,廻龙、铁场、紫市、贝岭、四都等镇均各有千秋。

“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龙川县域经济集群提质升级效果显著,城乡风貌融合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在此基础上,如何挖掘各镇特色打造品牌,提升文化自信,增强各镇群众对镇域发展的认同,以文化赋能龙川“百千万工程”?24个特色IP形象的集体亮相,作出了漂亮回应。

“从设计中能感受到龙川各个乡镇的独特魅力”

百万传播量的达成,并非偶然,其背后是龙川在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背景下,系统谋划的必然结果。

近期以来,龙川县委书记黄鸣多次在县里会议上提出,全县各个乡镇要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IP形象,以文化赋能“百千万工程”。随后,一场围绕自身资源禀赋,打造特色IP形象的行动在全县铺展。从这次全县24个乡镇精心打造各具特色的IP形象集中亮相来看,其核心在于从各乡镇的历史传承、民俗风情、物产特色、生态景观中汲取灵感,将抽象的文化元素转化为鲜活可感的IP形象。

龙母镇早在今年初就着手设计自己的IP形象,该镇聚焦“龙母盆地 品质粮仓 韩江听韵 龙腾新章”发展定位,该镇以“龙母护粮”传说为灵感,选取最能代表龙母特色的丝苗米、腐竹作为设计元素创作IP形象“米福”,用“米”“腐”谐音取名“米福”,寓意“丰收与希望”。

佗城镇聚焦“秦汉古邑 高铁新城 商旅兴镇 人文华章”发展定位,设计IP形象“赵小佗”。形象设计灵感源于龙川佗城深厚的历史肌理与赵佗作为岭南开发先驱的文化符号。以官服为核心视觉载体,既呼应其南越王的身份特质,又暗合佗城作为“秦汉岭南第一古镇”历史坐标——官服的制式参考秦汉官吏服饰特征,线条简练庄重,既保留传统服饰的威仪感,又通过稍显灵动的剪裁弱化沉重感,让历史人物形象更贴近当代审美。

乡镇特色IP形象。 资料图片

乡镇特色IP形象。  资料图片

针对24个乡镇的IP形象,网友们好评不断,有网民认为“(IP形象)设计灵感很接地气,既有历史感又不失现代感。”并且“每个IP都特别有特色,看得出来用心了!”。也有网民表示,“从设计中能感受到龙川各个乡镇的独特魅力。”“看完这些IP,对龙川的印象更深刻了。”

麻布岗镇这一名称的由来,可以追溯到明崇祯年间,作为拥有悠久经商历史的小镇,王元辅、王宝山兄弟率儿孙在当地经商,建店数间并不断发展壮大,清朝初年辟为圩镇,称元宝圩,随着历史的发展,经商文化的扩张,后改称麻布岗。麻布岗镇以王元辅、王宝山两兄弟为原型,设计了一对分别手持竹叶、肩背装满水稻竹篓的“元·宝”IP形象,“以‘元、宝’两兄弟为原型,一下子就能想到我们的‘圆宝圩’。”网民这样说。

IP形象衍生出手办、纪念册、文创布袋等系列产品 

“一镇一IP”是文化的“代言人”,能有效融入各镇的特色农业、文旅康养、生态资源,为产业导入、消费引流、品牌强农铺设快车道。

黄鸣提出,各乡镇要深挖IP背后故事,以文化赋能注入独特个性,推动IP融入全域场景、渗透方方面面。同时重点强化IP出现的位置与密度,打造文旅产品、吉祥物,让IP形象无处不在、深入人心。同时提出,要利用好文旅优势、企业资源优势,联合丹尼玩具加快推进24个镇形象IP打造工作,围绕中国传统历法中的“二十四节气”,完成吉祥物、小手办等形象IP设计要点工作。

群众与“田田”“心心”IP形象合影。 袁杨进 摄

群众与“田田”“心心”IP形象合影。  袁杨进  摄

在近日举办的田心镇“寻味田心·万象大集”之七月半“上闹”好食汇活动中,文化IP的打造让田心文旅更具辨识度。当天,“田田”“心心”IP形象不仅成为航天水稻、红松茸菌、客家米酒等农特产品的统一标识,更衍生出手办、纪念册、文创布袋等系列产品,通过“寻味集章兑换”模式,串联起17个村(居)的特色文化与旅游资源,构建“一村一景一物”的全域旅游格局。

此次活动不仅吸引超1.6万人次群众与游客参与,更让田心独特的民俗文化魅力深入人心。据统计,活动期间成效显著,街区商户及群众人均营收达3000元,直接带动周边餐饮、零售、住宿及土货消费超130万元,强村公司同步创收5.3万元;线上传播热度持续攀升,活动直播观看量突破6.7万人次,转发点赞量达28万次,新增粉丝2715人,实现“线上引流、线下消费”的双向赋能。

从线上“流量”到线下“留量”,从品牌“声量”到经济“增量”,“一镇一IP”的成功实践,为龙川县在“百千万工程”的赛道上打开了全新的想象空间。未来,这些IP将深入融入圩镇“七个一”建设,真正让文化IP“活”起来、用起来,这24个“超级代言人”,将持续为龙川的乡村振兴和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

南方+记者 黄敏立

编辑 牛攀
校对 居伟强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