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静子
在“盛产”老板的广东,企业实力哪家强?10月29日,《2025广东500强企业发展报告》出炉。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细胞,也是观察广东经济发展趋势和信心底气的重要窗口。
总营业收入达19.36万亿元,创历史新高;资产总额突破68万亿元,“十四五”期间累计增长超11万亿元……营收规模保持增长、质量效益延续向好、行业结构持续优化,广东企业500强展现出来的变化,既是各类经营主体蓬勃发展的生动缩影,也反映着广东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高质量发展的大趋势。
榜单年年有,今年的数据藏着哪些门道?“十五五”即将启幕,我们又能从这份榜单中看到哪些“赛道”?
“惟创新者强”,抓创新就是抓住了企业发展的动力。
从投入看,广东500强企业的研发费用总额高达5849.61亿元;从行业看,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的研发强度高居榜首,制造业以2795.08亿元的研发费用总额占据规模优势。这说明,头部企业尤其是制造业头部企业高度重视科技创新,正将更多的资源投向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加速形成产业科技互促双强的正向循环。这也启示广大企业要将研发投入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布局”,既要“敢投入”,更要“善投入”,让“关键变量”成为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
“一池春水起涟漪”,减税降费可有效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梳理数据发现,广东500强企业纳税总额呈现稳步下调趋势,从2021年的9012.71亿元逐步调整至2025年的6811.91亿元,五年间累计减少超过2200亿元。这些“省”出来的钱,不仅成为头部企业投入科技创新的重要资金来源,也为广东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本着服务企业的原则,接下来要继续保持利好政策“不断档”,用心用情答好“企业负担做减法、税收服务做加法”必答题,以减税降费撬动科创发展杠杆,让广大市场主体广获益、有盼头、加油干。
“轻重在平衡”,区域协调才能真正实现广东高质量发展。
以盈利效率为例,报告显示,珠三角的500强企业营收占比高达98.25%,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粤东各项指标占比均不足0.3%、粤西地区营收占比仅1.08%,而粤北地区营收占比为0.39%且净利润出现负值。这种“中心极强、边缘极弱”的盈利分布格局,也是广东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一个缩影。短板也是潜力板。新征程上,政策要聚力破解地理与资源壁垒,构建“珠三角创新辐射+粤东西北特色承接”体系,比如支持头部企业在欠发达地区建生产基地,推动技术、资本、人才等要素跨区域流动更加顺畅。
作为各个产业链的龙头,以500强企业为代表的广东大企业,不仅要关注自身的利润和增长,更要关心整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自身努力,引导和带动更多中小企业打通创新“血脉”、实现“链式跃升”。有理由相信,在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广东企业定能展现更大担当作为,广东经济定能续写更多发展奇迹!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