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在阳东区大沟镇新梨村茹嘉励家庭农场的荔枝种植基地里,红艳饱满的双肩玉荷包荔枝挂满枝头,压弯了树梢,空气中弥漫着清甜果香。作为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这里的双肩玉荷包荔枝肉厚清甜、汁水丰盈,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喜爱,其中农场持之以恒的技术改良功不可没。
走进茹嘉励的果园,连片的荔枝树整齐排列,枝头的双肩玉荷包果实呈现独特的“双肩”形态,色泽鲜红,这正是该品种区别于其他荔枝的典型特征。
“从1993年开始种荔枝,1997年果园被评为国家级荔枝示范产业园。从那时起,我更加坚定了发展双肩玉荷包荔枝产业的信心,一直想将双肩玉荷包这一品种打出名堂。”大沟镇顺风农副产品专业合作社社长茹嘉励自豪地回顾往事,凭借多年的精心培育,2001年开始,他种植的荔枝开始与香港商人合作,销往美国,现在重点供应北京的超市。
随手摘下一颗荔枝,剥开外壳,晶莹剔透的果肉令人垂涎。这样出色的品质,得益于持续多年的技术钻研和科学改良。与传统种植模式不同,茹嘉励的农场采用有机管理模式,创新改良后的杀虫施肥良方大幅减少了农药使用量,实现了荔枝产量与质量的双重突破。
“整个荔枝园25亩,现在荔枝的施肥主要用到黄糖、食盐、磷酸二氢钾、尿素、生命一号、小苏打、啤酒及白醋制作的叶面肥。根据不同生长阶段进行喷施、灌耕,效果十分显著。而且,我们用白醋、小苏打和啤酒来驱虫,取代了传统的农药驱虫方式。”茹嘉励表示,他计划将这些宝贵经验进行系统总结,在与专家深入交流、认定叶面肥品质后,在全区乃至全市进行推广。他希望能帮助更多种植双肩玉荷包荔枝的农户,让大家都能受益于这些科学种植方法,共同推动特色产业蓬勃发展 。
南方+记者 黄林
通讯员 东融
南方日报、南方+客户端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编辑 李明秀
校对 吴荆子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