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贝岭治理成效显著,深南大道全面禁停引争议|“电鸡”围城调查

作者 邓子良 2025-07-04 13:06

开栏语:

到今年6月,《深圳市电动自行车管理规定(试行)》出台五周年,深圳电动自行车管理却远未达到市民期待。

今年来,深圳在全市范围部署开展电动自行车违法行为常态化整治行动,重点整治电动车走机动车道、乱停放、闯红灯、逆行等违法行为,整治至今效果如何?

近日,南方日报、南方+围绕电动自行车乱象,组织记者深入各区开展回访,回看整治成效,探寻治理新招。现推出“电鸡围城”深调研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黄贝岭地铁站:治理成效显著,深南大道全面禁停引争议

近日,黄贝岭地铁站周边实施非机动车严管措施引发市民热议。记者实地走访发现,该地铁站多个出入口已竖立蓝色警示牌,明确标注“深南大道严禁停放电单车,违者一律拖车”,但现有划线停放区内仍然零星停放少量车辆。其中E出口由于连接深铁汇坊美食商业街,常有外卖小哥进出,管制最为严格,出入口被铁马围挡仅供行人通行,并有红马甲志愿者现场劝导。

根据全市统一部署,5月中旬起,深南路两侧人行道禁止停放非机动车,所有停放车辆一律拖移,现有停车划线也将全部清除。周边居民反映,黄贝岭地铁站附近禁停非机动车的蓝色牛皮癣布满大街小巷,这种“一刀切”式管理严重阻碍绿色出行。有市民质疑:“明明按规划停在非机动车道,为何要全面禁停?希望相关部门能够深入群众,提高居民绿色出行的幸福感,以不断创新的方式减少交通拥堵,而不是一刀切,机动车道拥堵就禁止机动车行驶。”

对此,黄贝街道办回应称,此前因该区域人流量大,电动自行车乱停放现象反复回潮,专项整治月余仍效果不佳。为保障行人及骑行者安全才实施严管,交通部门对深南路沿线黄贝岭地铁站南北侧实行严管禁停措施,市民可将电动车停放于深南路南北侧次路、支路(如清平路、沿河路辅路等)指定停放区域内,街道已组织志愿者加强对该区域的宣传引导工作,并协助对黄贝岭地铁站所有未规范停放的非机动车挪移至前述划线区域。

老街地铁站:秩序与乱象并存,电动车扎堆揽客

老街地铁站周边非机动车管理问题持续受到关注。尽管相关部门持续开展整治工作,但不规范驾驶、违规载客等现象仍有发生。记者实地走访了解到,该区域在非机动车管理上存在执法难度较大、违规成本低、部分市民安全意识需提升等现实情况。

在老街地铁站多个出口周边,停放了大量共享单车、电动自行车。记者看到,大部分车辆停放在划线区域内,摆放较为有序。现场设有禁停标识和隔离设施,管理成效可见,仅有少量车辆未按规定停放。街边一家甜品店店员表示:“经过四月份的整治后,电动车、单车乱停的现象已有明显好转。不过老街餐饮店众多,在就餐高峰时段,偶尔还是会出现车辆停放不规范,影响到店铺经营的情况。”

交通秩序方面也存在待改善之处。走访过程中记者目击多起电动车超速行驶、逆向穿行、闯红灯等违法行为,现场鸣笛声较多。部分外卖骑手为赶时间会占用机动车道或突然加速行驶。在高峰时段,东门永新路口有家长骑电动车搭载三名孩童且未佩戴头盔;也有身着校服的学生未佩戴头盔并违规载人骑行。

基层管理人员向记者反映了执法困境。“近年来,深圳电动车数量增长较快,管理难度随之增加。”一名交通协管员表示,非机动车驾驶和停放灵活,东门老街车流量大,管理有时难以完全跟上动态变化,“部分市民对管理措施配合度低,甚至出言辱骂”。

在九龙城广场周边,存在非法营运电动车扎堆揽客现象。这些车辆经过改装,加装了较长的红色后座,特征明显,在因施工围挡形成的狭窄路段占用道路候客,与行人、机动车混行,安全隐患大。同时,东门路改造工程也给区域交通带来一定压力,施工围挡进一步收窄了通行空间。

撰文:邓子良 丰雷

编辑 王飞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