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岁北芯生命IPO再闯关:技术光环难掩商业化困局

作者 李荣华 2025-07-03 17:36

2025年3月,深圳北芯生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北芯生命”)提交新的招股书,持续冲刺科创板上市,其作为心血管介入医疗器械领域“独角兽”的IPO进程引发行业关注。这家专注心血管精准诊疗器械的企业,虽拥有技术突破优势,却深陷亏损、集采等多重挑战,不过多项指标在领先改善。

北芯生命2015年创立,核心创始人宋亮来自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公司现在注册地址在龙华区民治街道,核心产品FFR系统和IVUS系统为首个国产同类产品,2020-2021年相继获批上市。公司累计完成七轮融资超10亿元,红杉中国、国投创合、启明创投、博裕资本、松禾资本等明星机构入局,2021年D轮后估值达53.2亿元,较初始5400万元膨胀近百倍。

公司经营上采用“自主研发+外协生产”模式。核心产品FFR与IVUS系统为国产首创,进入国家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2024年IVUS系统因集采销量增220%,但单价暴跌58.5%至2696元;FFR系统市占率31.4%,面临乐普医疗等竞品冲击。

财务数据显示,公司多项指标在领先改善。报告期内(2022-2024年),营收0.92亿元、1.84亿元、3.17亿元;净利润-3.00亿、-1.55亿、-0.54亿元,累计亏损近5亿元,尽管公司尚未实现盈利,但亏损幅度显著改善;研发投入累计3.89亿元,占营收62.4%,8款在研产品5款均处早期;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首次转正,达0.30亿元,标志着业务内生“造血”能力形成。同期销售费用率和管理费用率分别下降21和26个百分点,反映运营效率提升。

公司股权结构分散,实控人宋亮持股29.57%,且核心人员离职,对稳定性有一定冲击,公司核心技术人员李恒伟、联合创始人陈丽丽等均离职,FFR产品线研发稳定性受影响。

北芯生命2022年主动终止港交所上市流程,于2023年3月改道申请科创板上市,2025年3月31日更新招股书,拟募资9.52亿元用于产业化等项目。

截至目前,市场及媒体关注其信披质量,招股书与企信网财务数据存在出入,2022-2023年工商年报多次变更,社保缴纳人数企信网与招股书有别;核心研发团队多人离职,FFR产品核心技术团队离职率40%,或影响后续研发;还存在销售费用真实性、股权激励涉嫌利益输送等合规争议等。

北芯生命IPO折射创新医疗器械行业困境,比如技术与商业化时间差、资本催熟估值泡沫、政策与市场竞争挤压,未来走势如何有待观察。

南方+记者 李荣华

编辑 孙梦圆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