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 | 这份“藏在罐子里的爱”,为何让无数人落泪?

+音 2025-11-23 22:00
+音 | 这份“藏在罐子里的爱”,为何让无数人落泪? 00:00/04:58

南方有“+音”,与您准时相约。

“星辰点点,月光流转,跨过了时间,照在了橱柜的罐子上。”

“今天乡下的月很圆,后山的土地和院里的人沐浴着同样的月光。只是一层薄薄的土,人与人就再难相见了。”

近日,湖南娄底初三学生龙睿熙的作文《藏在罐子里的爱》,让无数人泪目。他用“罐子”封存了与奶奶相处的记忆,朴素的文字里,藏着震耳欲聋的思念。

《藏在罐子里的爱》

龙睿熙

秋夜寒凉,月光朗照,夜空中倔强地闪着几点星光。我抬起头凝视着天上闪亮的星,想起我妈曾经在星空下和我说过:每个勤劳善良的人在死后都会变成天上的星星,守护着地上的人。幼小的我便在想:哪一颗会是奶奶呢?

星辰点点,月光流转,跨过了时间,照在了橱柜的罐子上。

那时的我还只有几岁大,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在乡下。当时的我话都说不太利索,天天只知道往外跑,对外界的一切都有着极大的好奇心,总是喜欢跟着大声嘎嘎的肥鸭绕着院子转。屋里的各种小东西都喜欢看一看,摸一摸,有时甚至还会用嘴尝一尝。

那是一个炎热的下午,毒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刺眼的阳光令人望而生畏。我像一只无头苍蝇一样在院子里乱窜,一转头,又跑进了厨房,看到了正在忙活着的奶奶。极度无聊的我看见旁边的橱柜上有一个罐子,我努力踮起脚,伸手想去拿,可不管怎么努力就是差那么一点。

奶奶好似背后也长了一双眼睛,看到了我头顶的罐子,也看到了我嘴角的口水。她水龙头都没关,扔下手上的东西就走了过来,在围裙上小心翼翼地擦干双手就把我抱到了旁边。这才转过身去拿罐子,拿着小勺子轻轻舀了一勺放到了我的嘴里,入口时这种甜蜜的味道不断地冲击着我的大脑,于是我记住了这种白色小颗粒带来的快乐。

后来奶奶每天都会给我吃一点,每次我都笑得非常开心,奶奶明明没有吃,却也和我一样开心。幸福从罐子里跑了出来,弥漫了整个屋子。

后来,我离开了老家,来到城里读书。也是在厨房里,我看见了一个差不多的罐子,里面也装满了白色的小颗粒。我欣喜地拿了一点尝了尝,好像尝到一样的甜就能回到和奶奶在一起的好时光。可是传到嘴里的却是一股苦味,这时我才明白什么是糖,什么又是盐。可是这时我已经无法向她撒娇要糖吃了。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今天乡下的月很圆,后山的土地和院子里的人沐浴着同样的月光。只是一层薄薄的土,人与人就再难相见了。

 01 

这篇作文,来自湖南娄底市第一中学附属星星中学的初三语文老师童丽芳布置的半命题作文“藏在____的爱”。

童老师说,第一次读到龙睿熙这篇作文时,泪水一瞬间就已决堤。在征得同意后,她将这篇作文分享到了网络平台。

《藏在罐子里的爱》最初版本文字

《藏在罐子里的爱》最初版本文字

作文的走红,完全出乎龙睿熙的意料。他说,写作的时候只是想把自己有感触的经历记录下来。

在龙睿熙的笔尖,“擦干双手才抱我”的动作,藏着真实又细微的关怀;“糖”与“盐”的误会,道出“甜”的本质是奶奶的爱;“一层薄薄的土”隔开的,是没有尽头的思念……

在谈到文章创作灵感时,龙睿熙在回忆奶奶时红了眼眶。“我和爸妈弟弟交流很多,他们的爱不算藏起来的。所以想到了奶奶。”

许多人被文章打动,以为龙睿熙与奶奶有漫长深厚的相处时光,但他坦言,虽然奶奶从小陪伴着自己长大,但在十年前去世,那时他只有4岁,记忆也在此停止。

龙睿熙不会说娄底话,奶奶只会说方言,交流几乎无法进行。

“我们几乎没话说。”但这份沉默的爱被岁月风干成甜,在记忆里反而愈发清晰的是奶奶的背影。可有些东西留下了——那糖罐子下藏着的那点甜。

龙睿熙

龙睿熙

面对文章是否借鉴了AI的质疑,龙睿熙表示:“我觉得这算另一种夸奖,他们没否定文章本身,只是怀疑是不是我写的。但文章表达了我的感情,这就够了。”

 02 

这篇作文很快引发了网友们的集体共鸣,无数人在评论区倾诉着自己对亲人的思念。

还有人想到了今年7月走红的另一篇文章——一位在工地工作的60岁大爷写的《我的母亲》。

他在这篇作文中写道:

“坟头上的草青了又黄,黄了又青,就像我的念想一样,一年年总也断不了。我已经当了爸爸,又当了爷爷,但我已经三十多年没叫过妈妈了。我想着,等哪天我扛不动水泥了,就回村里挨着那堆土躺下,没准那时候,我再叫妈妈,她就能听见了。”

就是这样一篇文字朴实的作文,在视频发布仅48小时,点赞量已突破500万次,评论区瞬间涌入十多万条留言。

最动人的文字,源于真实的生活和心底的真诚。

在龙睿熙的作文里,那个需要踮脚才能够到的糖罐,那混淆了糖与盐的味觉记忆,无不浸润着少年独特的生命体验与情感温度。

而大爷笔下“坟头上的草青了又黄,黄了又青”,将个人的悲欢融入节气物候,那份三十多年未曾呼喊“妈妈”的痛楚,在草色枯荣间被赋予了某种超越个人的普遍性。

龙睿熙的糖罐,唤醒的是无数人心中那个“藏着爱”的容器;大爷的坟茔,承载的是所有游子对根源的眷恋。

没有华丽辞藻,没有夸张抒情,这些朴实动人的文字走红,似乎证明了一个颠扑不破的道理:无论时空如何转变,人们依然渴望这种最真实的情感,依然欣赏这种最质朴的文字。

生活中最珍贵的感动,往往藏在“柴米油盐”的琐碎里,藏在未曾言说的牵挂中,藏在悲欢离合的故事里。

爱与被爱,铭记与被铭记,是连接亲情的永恒纽带。而记录真实、守护真心、表达真情,便是好文章最动人的意义。

思念在,爱便一直在。

今天的“+音”到此结束,感谢聆听。

来源:综合自央广网、新华每日电讯、央视新闻、南方都市报等

主播:安思仪

录制:黄泽伟

校对:胡柔群

编辑 洪鑫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