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湾区召开优化营商环境会议,发布31个优化营商环境特色案例

作者 郎慧 2025-05-13 06:32

近日,荔湾区召开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会议,全面总结工作中的特色亮点与实际成效,发布了31个优化营商环境特色案例。

过去一年,荔湾区以“干部作风大转变、营商环境大提升”专项行动为引领,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一部门一特色、一街道一品牌”工作。各部门、各街道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需求,聚焦“产业、市场、投资、政务、要素、法治、人文”七大要素,推出了一系列具有示范性、引领性的改革举措。让我们跟随着这些特色举措,共同感受荔湾营商环境之“优”。

1、产业环境(可多选) 区文广旅体局:栽好梧桐树 以引凤凰来 岭南街道:守正创新 传承岭南 桥中街道:优化大坦沙岛人居环境 打造现代商贸业聚集地 东漖街道:兴渔助农促发展 中南街道:以龙舟繁荣驱动高质量发展多维引擎 海龙街道:空间产业双重塑 再造“水秀花香,宜业海龙” 2、市场环境(可多选) 区商务投促局:提振消费活力 打造荔湾消费品牌IP 西村街道:打造西湾路商圈羊城夜市特色品牌 华林街道:三维融合提振步行街商圈发展活力 3、投资环境(可多选) 区科工信局:强化产业空间保障 助力信诺光栅增资扩产 逢源街道:汇商逢源智囊团:以商引商激活区域营商活力 龙津街道:坚持“1+5+N”经济观察员服务体系 打造助企惠企“津”品牌 茶滘街道:聚焦片区城市建设 推动商会成立发展 沙面街道:心系企业活用政策,全面赋能辖内企业发展壮大 站前街道:“每月为企业办实事” 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 东沙街道:打造“招商一线通”品牌 助力东沙企业服务和招商引资 4、政务环境(可多选) 区政务和数据局:线上线下“两手抓” 构建企业服务新模式 荔湾海关:海关助力“荔南合作”高质量发展 5、要素环境(可多选) 区市场监管局:星火耀荔湾 携手共发展 金花街道:强力打造老旧物业提质增效新样板 南源街道:广州发电厂蝶变魅力科创园 石围塘街道:打造片区征收人居环境提升“石家人”品牌 白鹤洞街道:以诚待企业 合作得共赢 6、法治环境(可多选) 区法院:深化知识产权审判领域改革 助力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 区司法局:全省首创商务楼宇公法站 打造商圈法治驿站 多宝街道:推广“广州根治欠薪‘码’上办”平台 提升劳动者维权效率 7、人文环境(可多选) 区住房建设园林局:加快推进道路建设 优化营商“硬”环境 昌华街道:助力失业人员重塑职业形象 直通企业大门 彩虹街道:优化人居环境 提升营商环境 花地街道:增质微改“扮靓”白鹅潭艺术街区 冲口街道:打造“聚美冲口”文化品牌 提交

珠江钢琴创梦园

珠江钢琴创梦园

亮点1:

构建更具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荔湾区坚持“实体经济为本、现代都市工业立区”,聚焦新质生产力培育发展,加快构建“1283”现代化产业体系。

现代中药与高端医疗器械等战略性产业发展成效显著,岭南街道通过打造中医健康产业特色街区、构建“中医药产业+消费+文旅”全链条体系等系列举措,开辟中医药大健康产业赛道,2024年,引入医药行业“四上”“准四上”企业8家,“名特优新”企业近60家。

现代商贸业、文化创意及旅游休闲业等现代服务业发展亮点纷呈,桥中街道紧扣大坦沙岛产业定位,致力于将“西凯汇”打造为集休闲娱乐、潮流名品、亲子陪伴等消费体验于一体的现代商贸业聚集地;区文广旅体局整合文化、创意、旅游等资源,举办“动漫+非遗”“服装+文旅”等系列活动,打造出永庆坊、珠江钢琴创梦园等一批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产业园区。

观赏鱼、龙舟、花卉、汽车等特色产业发展活力涌现,东漖街道、中南街道坚持以“百千万工程”为引领,深挖观赏鱼文化、龙舟文化,全国首创观赏鱼文化IP“小金和小红”,开展“鱼我同乐”“扒龙舟体验”等系列活动,走出乡村振兴“新路子”。海龙街道通过重塑产业空间、延伸产业链条、做优产业服务等系列举措,培育“花卉、汽车、医药”三大产业发展新势能,打造“水秀花乡,宜业海龙”。

亮点2:

激活经济增长的消费主引擎

市场化是营商环境的基础,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荔湾区围绕居民吃穿住用行,创新多元化消费新场景,促进消费市场乘“热”而上、活力迸发。

华林街道打造“345党建+服务+经济”三维融合特色品牌,通过党建引领发展、历史街区活化利用等方式充分提振上下九步行街商圈发展信心,全年接待游客超2000万人次,创近年新高,大西关(上下九—永庆坊)获评市首批都会级羊城夜市先行区。

上下九步行街

上下九步行街

西村街道打造西湾路商圈羊城夜市特色品牌,通过实施亮化工程、培育夜市经济等方式,大幅提升西湾路商圈夜景品质、充分满足消费者个性化购物需求。2024年,“哆元YES”车尾箱市集、“顽趣有野”夏日市集等系列创意活动圆满落幕,西湾路商圈四上企业销售额同比增加11.13%。

区商务投促局通过“政策+活动”双轮驱动,深化“文旅+消费”“线上+线下”融合,策划实施超百场促消费活动。吸引超120家企业、超8万人次群众参与“探索荔湾寻味西关”活动,消费品牌IP影响力持续提升;唯品会销售额超820亿元、域骉直播基地销售额突破5亿元,平台经济发展活力澎湃。

亮点3:

营造企业创新创业开放生态圈

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荔湾区秉持“重商、安商、亲商、暖商、护商”工作理念,在优化企业服务中下功夫、出实招,厚培投资兴业的热土、打造成就梦想的宝地。

优化企业服务,有常态化政企交流平台。逢源街道邀请11名企业家组建“汇商逢源”智囊团,打造华林国际C馆等3个营商环境监测点,实现政企沟通零距离;龙津街道构建“1+5+N”经济观察员服务体系,吸纳企业财会专员、地区商会会员、招商载体物管人员、银行机构专员、新业态‌新就业群体作为经济观察员,共商共建产业宣传活动筹备、专业市场改造等工作;茶滘街道推动地区商会成立,吸引优质企业聚集。

优化企业服务,有招商引商稳商安商机制。东沙街道打造“招商一线通”品牌,动态监测载体利用情况和招商情况,为辖内企业提供便利,更为企业入驻提供帮助。站前街道建立“每月为企办实事”工作机制,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奖励申报、场地落户等诉求,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优化企业服务,还有“一企一策”精准服务。区科工信局与区内重点产业载体运营方联动,结合联动招商方案、综合研判企业诉求,依规为信诺光栅公司争取租金折扣,有效满足企业增资扩产需要。沙面街道积极对接规划、住建、消防等部门,主动对接携程、美团等平台,帮助羽奕酒店解决物业确权问题,促成企业在春节前夕顺利开业,充分吸引客源、接住春节“流量”。

亮点4:

政务环境高效便捷,提升政府治理水平

政务环境是地区“软实力”的集中体现。荔湾区深化“放管服”改革,以人民满意为宗旨,着力建设服务型政府,以更实举措激发市场活力。

区政务和数据局坚持网上政务服务能力与线下服务场所建设“两手抓”,线上发布惠企政策事项106项,实现“一网通查”“一站服务”;线下与1906科技园等14个园区共建政务服务域,实现企业“不出园区即可办事”,设置政策兑现专窗,推进政策兑现事项全量进驻、集成服务。

政策兑现专窗现场服务

政策兑现专窗现场服务

荔湾海关主动会同佛山海关驻南海办事处、广州海关自贸处,积极响应“荔南合作”机制,聚焦广佛生物医药、机电产品制造等关联互补产业发展需要,制定优化特色产业协同监管、国门生物安全联防联控、提升保税物流及加工贸易发展水平等方面措施,持续优化海关内部联系配合手续、降低企业通关成本。

亮点5:

引导各类优质资源向企业集聚

发展要素与营商环境优化高度融合。一地发展,招商引资,离不开产业载体、建设用地、资金、人才等要素保障。做强优势要素,才能打造核心竞争力。

金花街道、南源街道以老旧物业提质增效试点为突破口,升级1906科技园,成功盘活城央稀缺地块,吸引亿华通氢能、随州波导、芯讯通等10余家高科技企业入驻;改造广州发电厂,闭环“园区载体+科技金融+产业赋能”的产业生态,整合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和资源,建设公共实验室、中试平台等配套设施,实现园区厂房“破茧成蝶”。

石围塘街道推动成片连片旧城改造,发出全国一线城市首张房票,结合地区特色茶、花、中药产业,探索出“政务效能提档、要素资源聚合、品质功能跃升”的片区征收人居环境提升新样板。

区市场监管局大力推进“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申报评定工作,培育了一大批特色鲜明、诚信经营、发展潜力大的优秀个体工商户申报“名特优新”。

在此基础上,全市率先推出“星火贷”普惠金融扶持项目,已与区内超40户“名特优新”、约400户个体工商户达成授信意向,意向授信金额超2亿元;累计为个体工商户发放个人经营贷款超600笔,金额约3亿元。白鹤洞街道通过建设红色金融圈和地区商会的“一圈一会”平台,为企业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并持续搭建政金企交流平台,点对点解决融资需求问题,2024年共为企业解决29项问题。金融活水精准滴灌中小企业。

亮点6:

增强护航企业发展的法治力量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荔湾区统筹社会力量、优化资源配置,建立覆盖全区的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形成“15分钟法律服务圈”。

区司法局在和业广场设立全省首个楼宇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提供“1+1+N”定制公共法律服务,即制作1张“普法主题清单”、组建1支专业化队伍,上门开展审查合同、商事调解等N类服务,防范化解企业经营法律风险。多宝街道推广“广州根治欠薪‘码’上办”平台,增强劳动者依法维权意识、维护劳资关系和谐稳定。

区法院深化知识产权审判领域改革,通过深化知识产权多元解纷机制、构建完善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权益保护体系、强化知识产权审判监督和职能延伸等举措,加强对核心技术、重点领域、新兴产业等领域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着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2024年,审结涉知识产权民事案件557件、涉知识产权刑事案件46件,涉案金额逾亿元。

亮点7:

打造宜业宜居宜游现代化中心城区

荔湾区作为广州千年商都的核心承载地,始终将人文环境视为优化营商的核心竞争力。通过深挖历史文化资源、激发社区治理活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构建起兼具温度与厚度的营商环境生态圈,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昌华街道以就业促发展,搭建企业与失业人员之间的沟通桥梁;彩虹街道立足居民实际,解决居民房前屋后“急难愁盼”问题;冲口街道通过开展健步走、新春送福、猜灯谜、篮球赛等特色文体活动,凝聚民心、汇聚合力,激发地区消费活力……

花地街道对辖区沿线主要人行道路破损坑洼、老旧建筑外立面老化陈旧、公共空间闲置浪费等进行增质微改。区住房建设园林局加快推进道路建设,完成白鹅潭大道(上涌直街至下市涌)、南漖路延长线、龙溪中路、海北一街等道路建设,不仅大幅提升白鹅潭商务区、海龙科创区、东沙都市工业园区等片区交通环境,同时也“靓化”了企业生产经营和商务洽谈的外部环境。

一件件便民惠企的小事,一条条便捷畅通的道路,一片片活力焕然的街区,处处彰显着荔湾区以人文关怀为核心,以服务民生为宗旨的工作理念。

展望未来,荔湾区将进一步凝聚改革共识、推广典型经验,持续完善“产业版”营商环境,为构建荔湾“1283”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具有经典魅力和时代活力的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现代化中心城区提供坚实支撑,加快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为广州继续在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领头羊和火车头作用贡献荔湾力量。

南方+记者 郎慧

编辑 钟冠婷
校对 叶枫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