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茂名市人民医院主办的茂名地区胸外科手术直播活动举行,茂名市人民医院副院长黄健以及高州市人民医院副院长林万里共同担任本次活动大会主席,茂名市人民医院胸外科主任罗志强、执行主任张升、副主任方宁教授以及高州市人民医院胸外科副主任吴波猛作为演示术者参会,带来多场外科手术。
其中,由广东省人民医院常驻茂名市人民医院帮扶专家张升演示的创新性使用“流域地形图2.0”治疗肺隔离症获得了参会讨论嘉宾们的高度认可。
据了解,患者黄女士几个月前体检发现右下肺高密度影,当地医院考虑为肺肿瘤。为了寻求进一步的治疗,黄女士来到茂名市人民医院复查增强CT,发现这个“肿瘤病灶”竟然有1支从降主动脉发出的血管供血。接诊的张升博士当即做出了明确诊断:这不是肺癌,而大概率是一种很罕见的疾病,叫做“肺隔离症”。
“肺隔离症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肺发育畸形,指一部分肺组织与正常肺组织分离,单独发育,这部分异常肺组织由体循环动脉而非肺动脉供血。通俗地讲,就是肺里面多出了一部分没有正常功能且血液供应异常的肺组织。”张升介绍,此病多见于青少年,年龄在10至40岁,女性多于男性。而肺隔离症又可分为叶内型和叶外型两种,叶内型肺隔离症的患者常常因反复肺部感染而出现发热、咳嗽、咳痰甚至咯血等症状;叶外型肺隔离症则多无明显症状,常在体检中偶然发现。
张升表示,目前肺隔离症的最优解决方案还是手术切除治疗,但由于传统手术方式在术中无法区别正常肺组织还是隔离肺组织,因此一般将隔离肺所在的肺叶全部切除,这也会导致患者术后肺功能丧失严重,工作生活都会受到影响。
“正因为传统术式存在诸多弊端,因此我们现在更多的是采用最新治疗方式——‘流域法分析精准切除肺组织’。”张升介绍,这种治疗方式是由广东省人民医院钟文昭教授团队借鉴地理学上山川河流的分布的灵感而创新性研发,在术前为病人进行个体化的三维重建,直观显示出肺部的支气管动脉静脉直接的三维空间立体关系,并通过模拟阻断相关的血管,准确推演显示出血管的流域范围。术中结合三维重建结果阻断人体肺血管、静脉打入显影剂后,即可在显示屏中观察染色的边缘标记判断出血管在肺内支配的“流域”,并进行精准切除,最大程度减少肺切除范围。
钟文昭团队流域地形图原理。
钟文昭团队流域地形图原理。
在为黄女士进行了细致的三维立体重建和术前分析规划后,张升发现其右下肺隔离肺组织动脉血供来源降主动脉,同时隔离肺组织无胸膜相隔,精确判断出黄女士所患为叶内型肺隔离症。同时,术前还组织了胸外科、心血管外科、CT科、麻醉科、呼吸与危重症科、外科ICU等多个学科专家MDT会诊,制定了相应的手术方案。
流域地形图模拟显示“隔离肺”范围。
流域地形图模拟显示“隔离肺”范围。
最终,根据术前三维重建结果以及手术方案,张升团队术中精准分离出隔离肺的营养血管,并多重结扎;运用ICG荧光显影技术精准显示出隔离肺的位置及范围大小,整个手术完成得非常顺利,患者术后恢复良好,也验证了“流域地形图”技术在保留肺功能、降低手术风险方面的显著优势。
流域法显示隔离肺范围。
流域法显示隔离肺范围。
“相比于传统的肺叶切除术,运用‘流域法’结合术前进行三维重建,可以直观显露患者动脉静脉和隔离肺营养血管之间的关系,模拟出阻断隔离肺动脉的地形图,精准切除病变组织且不损伤正常肺组织,保留患者肺功能,且不需开胸,精准微创腔镜即可治疗,术中术后出血风险降低,可明显减少住院时间,降低感染发生率。”张升表示,希望通过本次创新术式的演示直播,努力推动茂名地区胸外科领域的技术进步和发展,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撰文:颜志雄 通讯员 陈姝 朱昭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