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筑牢安全防线!惠州开展“5·12”全国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
5月12日,在我国第17个全国防灾减灾日当天,为营造全社会参与防灾减灾的良好氛围,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惠州市2025年“5·12”全国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在仲恺公园举行。
本次活动由惠州市减灾委员会办公室、惠州市应急管理局和仲恺高新区减灾委员会办公室、仲恺高新区应急管理局联合举办,市、区两级减灾委员会成员有关单位、多支民间公益救援队伍、社区居民群众等近1000人参加。
无人机和机器狗成为“显眼包”
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7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排查身边灾害隐患”,5月12日至18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
活动现场,惠州市政府副秘书长潘智宣布惠州市2025年“5·12”全国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开幕,同时宣布惠州市2025年“5·12”全国防灾减灾宣传周正式启动。
本次活动设立了近30个咨询展台,向群众现场普及防灾减灾救灾相关政策法规和防灾避险等知识,还设置了应急救援科目演练区、展板讲解区、装备展示台等活动区域,开展急救技能演示、管供式水下潜水搜救演练、机器狗展示、热成像无人机展示、无人机喊话和抛投功能展示等活动,集专业、趣味、科普、体验于一身。
南方+记者在现场看到,机器狗、高空灭火无人机、热成像无人机等新式救援装备非常“吸睛”,市民纷纷举起手机拍照。
“无人机已经广泛应用于应急救援领域中,通过搭载不同的任务装置,可以开展灾情侦察、喊话照明、物资投送等辅助救援工作。”惠州市应急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机器狗可以在浓烟、高温、有毒等危险环境中运动自如,还能实时传输高清现场画面,将助力救援工作开展更快更准更安全。
惠州市红十字会展台尤其热闹,市民纷纷排队学习心肺复苏操作和AED机的使用。“志愿者手把手教我如何做心肺复苏,以后遇到紧急事件就可以派上用场。”市民张女士告诉记者,这是一场非常有意义的活动,她从中学习到很多应急救援相关的知识,大大提升了自救互救技能。
“防灾减灾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潘智在致辞中呼吁广大市民朋友们携手共进,积极行动起来,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排查灾害隐患,提高安全意识,增强应急能力,共同为建设更加安全、和谐、美好的惠州而努力奋斗。
筑牢全社会防灾减灾的“铜墙铁壁”
惠州市位于广东省东南部,北依九连山,中部和西部主要为东江、西枝江及支流流域,南临南海,海岸线长、森林覆盖面积广,地质构造和地层岩性较复杂。因此,惠州呈现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水旱灾害、海洋灾害、森林火灾等多灾种致灾隐患。
近年来,惠州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持续加大投入,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全市防灾减灾能力取得了长足进步——机制体制更加健全,各级减灾委组织指导和统筹协调作用不断强化;体系建设更加完善,市、县、镇、村四级指挥体系初步建成;基层基础更加牢固,防灾减灾救灾工作规范化、标准化水平有效提升。
目前,惠州防灾减灾救灾工作还存在一些短板弱项,面临的防灾减灾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地震、火灾、洪水、台风、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风险依然存在,城市发展带来的新风险也不断涌现。
惠州市减灾委副主任、市应急管理局局长洪立明表示,为筑牢全社会防灾减灾的“铜墙铁壁”,惠州将充分发挥各级减灾委统筹协调作用,完善综合会商研判工作机制,高效应对处置各类自然灾害;强化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着力建强区域应急力量,强化区域应急联动机制建设;着力开展防灾减灾宣传培训教育,大力开展防灾减灾知识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活动,营造全社会关注防灾减灾的良好氛围。
文字:南方+记者 糜朝霞 通讯员 李佳晓 王梦娜
视频/图片:通讯员提供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