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时节|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活起来
5月18日是一年一度的国际博物馆日,今年的主题是“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
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场所。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博物馆工作,他说:“我到地方考察,都会抽时间到博物馆走一走、看一看,目的是更好了解一个地方的历史文化沿革。”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去过很多博物馆,为博物馆事业发展指引方向:
2014年,在首都博物馆,他说:“搞历史博物展览,为的是见证历史、以史鉴今、启迪后人”“让文物说话、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
2017年,在合浦县汉代文化博物馆,他说:“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博物馆建设要注重特色”“要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
2019年,在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他说:“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是党和国家红色基因库”“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
2023年,在运城博物馆,他说:“博物馆有很多宝贵文物甚至‘国宝’,它们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要深入实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
……
粤剧艺术博物馆。图源:视觉中国
粤剧艺术博物馆。图源:视觉中国
当前,我国已进入博物馆快速发展期。近十年来,中国博物馆数量以平均每年200多家的速度持续增长。截至2023年底,中国博物馆总数达到6833家,平均每20.63万人就拥有一座博物馆。其中,免费开放的博物馆数量就达到6248家,占博物馆总数91%以上,累计优惠观众100余亿人次,我国成为了世界上享受博物馆免费开放服务人口最多的国家。
数千馆址,浩瀚典藏,为人民群众带来了更丰富的文化供给、更高品质的文化服务。如今,博物馆成为最热门的文化场所之一,参观博物馆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今年“五一”期间,全国博物馆接待观众超6049.19万人次,同比增长17%,创下历史新高。博物馆热度之高,折射出文博事业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
而在广东,“博物馆强省”的建设势头正强劲。截至目前,广东现有国家一、二、三级博物馆112家,数量居全国第二位。全省402家博物馆中,383家免费开放,比例达95.3%。据统计,全省博物馆全年接待观众9699.18万人次,同比增长21.9%。更多的文博场馆正在加快建设中。
广东省博物馆。图源:视觉中国
广东省博物馆。图源:视觉中国
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活起来,是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各地博物馆纷纷围绕“看家”文物IP,通过新形式、新技术,探寻让文物活起来的实践路径。
据央视今年3月报道,中国国家博物馆以明孝端皇后九龙九凤冠为原型设计的文创产品——凤冠冰箱贴累计销量突破100万件,带动凤冠IP全系列产品销售额跨越亿元,创下国博近20年来单品及系列文创的销售纪录,成为当之无愧的“销冠”。近年来,一系列“爆火”文创产品让文物走出馆舍,走向大众,融入生活。
AR、VR、AI等技术手段,让“可望不可即”的文物“动”起来;沉浸式舞台剧、“剧本杀”等趣味项目,让游客置身于“活”的历史中;《我在故宫修文物》《国家宝藏》《上新了,故宫》等一系列综艺和纪录片,让群众走进了解文博的大门……通过科技赋能和艺术创新,博物馆不再是高冷的空间,文物不再是静态的摆设,而是生动地诉说着世事的变迁,展现着文脉的赓续,滋养着自信的力量。
博物馆,这座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正展示着过去,描绘着现在,并为未来注入发展的能量。
统筹:李琳 杨格
策划:陈海敏
剪辑:李江锐
设计:陈伟红
校对:赖玉清
资料来源:新华社、人民网、南方+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